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晚明从关中田亩开始 > 第29章 赴宴

晚明从关中田亩开始 第29章 赴宴

作者:青简客l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3 11:59:14

寒风掠过新挖的渠沟,卷起些许潮湿的泥土气息,与远处工地上依稀传来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张远声独立于田埂之上,指尖摩挲着那封来自“汇通堂”的信笺,纸张冰凉,但其上的字句却带着灼人的温度。

“先生若欲寻得长久稳妥之经销,汇通堂或可为您分忧解劳…”

言辞客气,却字字透着不容拒绝的强势与市侩的精明。这并非简单的商业邀约,更像是一张试探虚实的请柬,背后藏着的是对“张家烧春”这块肥肉的贪婪。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越过初具雏形的沟渠,投向西安府方向灰蒙蒙的天际。工程的艰难、邻村的掣肘、税吏的刁难、乃至这西安商人的觊觎……一切麻烦皆因这“酒”而起,也皆因实力不足以守护它而生。

“长久稳妥…”他低声重复着这四个字,嘴角勾起一丝冷峭的弧度。依靠一个唯利是图的商号?绝非长久之计。将希望寄托于他人鼻息之下,无异于饮鸩止渴。

真正的“稳妥”,只能来自于更高处,来自于能让汇通堂背后势力都忌惮不已的力量。

心意已决。他转身,步伐沉稳地走向庄内,对迎面而来的赵武沉声道:“赵叔,备车。再挑一名机灵可靠的弟兄,明日一早,随我赴西安府,去会一会这位孙掌柜。”

“东家,恐是鸿门宴。”赵武眉头紧锁。

“是宴,总要赴的。不去,怎知席上坐着的是豺狼,还是可借之梯?”张远声眼神锐利,“我们此去,不为缔约,只为观风色,听声响。你要多看,多记,尤其是留意他与官府中人往来的蛛丝马迹。”

次日清晨,骡车再次吱呀呀地驶离张家庄,只是这次的目的地,不再是隐秘的黑市货栈,而是西安府内颇负盛名的“一品楼”。

“听雪轩”雅间内,暖香袅袅,与外间的严寒恍若两个世界。汇通堂老板孙世仁一身簇新绸缎袍子,面庞红润,未语先笑,亲自为张远声斟上一杯琥珀色的金华酒。

“张贤弟,请!尝闻贤弟乃少年英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能酿出那般烈如刀、醇如浆的‘烧春’,实乃神乎其技!”孙世仁笑容可掬,话语热络,眼神却如剔骨刀般细细打量着眼前这过分年轻的对手。

张远声起身谢过,浅尝辄止,神色平静:“孙掌柜过誉了。雕虫小技,不过是庄户人家为了筹措修渠银钱,不得已琢磨出的笨法子,难登大雅之堂,怎比得上孙掌柜这金华酒名动天下。”

“诶~贤弟过谦了!”孙世仁摆手,身子微微前倾,压低声音,“贤弟那‘烧春’,乃是酒中异数,前所未见!其性烈,其味醇,军中好汉、边地客商,乃至城中豪绅,必趋之若鹜!此乃一座挖不尽的金山啊!”他描绘着广阔钱景,话锋却随即一转,带上几分推心置腹的忧色,“只是…贤弟可知,这西安城内,水深浪急。似这般点石成金之术,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若无得力臂助,只怕…怀璧其罪,反受其累啊。”

软硬兼施,图穷匕见。

张远声心中冷笑,面上却适当地露出一丝“忧虑”和“茫然”:“孙掌柜所言甚是…学生也常为此忧心。只是不知,这西安城内,诸位老父母大人,对此等微末之物,是何看法?若依大明律,这新物之税…”

他巧妙地将话题从“合作”引向“政策”,从“商业”引向“官府”。

孙世仁呵呵一笑,只当他是害怕官府,宽慰道:“税赋之事,自有章程,贤弟不必过于担忧。我汇通堂在布政使司、府衙都有些门路,些许小事,尚可周旋。”他语焉不详,刻意凸显自己的能量,却又避谈具体倚仗何人。

张远声顺势追问,言语恭维,不断将话题引向更高层的官员——西安知府风评如何?布政使司哪位大人掌管钱粮?乃至试探着问及巡抚杨鹤大人的近况。

孙世仁几杯酒下肚,又在张远声有意的引导和奉承下,不免透出些话来:抚台杨大人正为辽饷和境内流民之事忧心忡忡;藩台(布政使)衙门与府衙并非铁板一块;他汇通堂的背后,隐约站着布政使司某位掌管文书档案的从六品都事…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孙世仁再次提起独家经销之议,条件愈发优厚,却也暗藏锋芒,暗示若不能合作,西安城的酒市,怕是再无“张家烧春”的立足之地。

张远声始终不接实质话题,末了,只起身郑重道:“孙掌柜美意,学生感激不尽。只是此事关乎一庄生计,更涉及劝农司水利公务,学生一人难以决断,需回庄与诸位乡老及李劝农使商议后,再给掌柜答复。”他送上那两坛极品“烧春”作为谢礼,言辞恳切,礼数周到,让孙世仁虽心中不豫,却也挑不出错处,只得笑着送客。

离开一品楼,步入寒冷街头,赵武立刻低声道:“有人跟着。”张远声面色不变,低语:“绕去劝农司衙署后门。”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和李崇文的名头,他们很快甩掉了尾巴。

回到庄子,张远声立刻求见李崇文,屏退左右,将今日所见所闻和盘托出。

“…恩师,情况便是如此。汇通堂背后不过一八品都事,便敢如此嚣张,觊觎之心昭然若揭。若仅满足于此等魑魅魍魉,他日必有更大灾祸。学生有一策,或可一劳永逸,但需恩师鼎力相助!”

李崇文听完,面色凝重,在书房内踱步:“抚台、藩台…那可是封疆大吏!岂是我等能轻易说上话的?此举是否太过行险?”

“恩师!”张远声目光灼灼,“非是行险,乃是求生!如今我等有祥瑞之功打底,有切实水利成效可言,更有这‘烧春’可为抚台解燃眉之急!此非乞求,乃是献宝,是献上一份活民、增赋、固本的奇策!若成,恩师便是抚台、藩台之功臣,前程岂可限量?若不成,最坏也不过是维持现状,我等再另寻他法,总好过坐以待毙,任人宰割!”

他详细阐述了那份打包的“解决方案”:如何将新种、水利、流民安置、烧春利润捆绑在一起,塑造为一个完整的政绩工程;如何将大部分利润以“捐输”名义直接挂钩军饷或水利,投杨鹤之所好;如何突出李崇文的指导之功。

巨大的风险和巨大的收益在李崇文脑中激烈交锋。他看着眼前少年眼中不容置疑的自信和深谋远虑,再想到可能获得的仕途飞跃,最终一咬牙,重重一拍桌案:“罢了!便依你之言!本官这就修书,设法通过恩师同年之谊,辗转递话给巡抚衙门王师爷!成败,在此一举!”

接下来的几日,李崇文的书房灯火常明。他与张远声、陈老反复推敲那份即将上呈的《陈情书》与《新种深加工以助饷需疏》,字斟句酌,既要数据翔实,又要文辞动人,更要巧妙地将所有功劳与李崇文的“悉心指导”紧密相连。

庄外,水利工地上,冻土坚硬,开挖进展缓慢,社员们喊着号子,一镐一镐地啃着土地。李家坳派来的人手果然懒散,与张家庄的社员发生了小规模口角,被赵武强势弹压下去。技术的难题也显现出来,一段新挖的渠壁因土质疏松发生了小范围塌方,虽无人伤亡,却延误了工期。

基层的步履维艰与高层运筹的孤注一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夜幕再次降临,李崇文将最终誊写工整、装裱精美的文书用火漆封好,交给一名绝对心腹的长随,叮嘱其明日一早即刻出发,送往西安。

他与张远声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难以掩饰的疲惫,以及一丝压抑不住的期待与焦虑。

“接下来,便是等待了。”李崇文的声音有些沙哑。

张远声望向窗外漆黑的夜空,仿佛想穿透这重重夜幕,看到那座威严的巡抚衙门内的反应。

“是啊,等待。”他轻声回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