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晚明从关中田亩开始 > 第26章 府衙陈情

晚明从关中田亩开始 第26章 府衙陈情

作者:青简客l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3 11:59:14

西安府劝农司衙署的后堂,炭盆烧得正旺,驱散着严冬的寒意,却驱不散张远声眉宇间凝重的思虑。他再次站在了李崇文的面前,但这一次,心境与以往截然不同。不再是献宝时的忐忑,也不是受赏时的激动,而是一种带着详细蓝图和明确诉求的沉稳。

李崇文的气色比上次见时更显红润,显然,“祥瑞之功”让他在上官面前极有体面,仕途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曙光。他捻着短须,看着眼前身形单薄却目光沉静的少年,语气颇为和煦:“远声啊,如此急于见我,可是庄内又有了什么新进展?”

“回恩师,”张远声躬身一礼,语气不卑不亢,“托恩师洪福,庄内一切安好,新种储藏妥当,社员人心凝聚。学生此次冒昧前来,实是为一件关乎新种推广根基、亦是恩师劝农大计长远发展的大事呈情。”

他不再寒暄,直接切入主题。首先让陈老将那一篮盖着红布的“祥瑞”果实再次呈上。当红布揭开,露出那些即便在冬日仍显得饱满惊人的红薯、土豆和金灿灿的玉米时,李崇文眼中再次闪过满意之色。

然而,张远声的话锋随即一转:“恩师,新种虽好,却亦非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其丰产之能,终究离不开‘水’字。”他示意陈老展开那幅精心绘制的《水利规划图》,巨大的图纸几乎铺满了半个桌面。

“学生近日带人详细勘察了庄周水文地势,收获颇大,亦…忧患颇深。”他手指点向图上标注的洪水痕迹,“去岁一场大水,沿岸良田沃土被沙石覆盖者甚众,肥力大损。若今夏暴雨再临,而无调控之水坝、疏导之沟渠,恐祥瑞之田亦难逃泽国之祸,届时…”他停顿了一下,声音沉重,“恐负恩师期望,亦损朝廷德政。”

李惜文的脸色渐渐严肃起来,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紧紧盯着地图。

张远声见状,开始详细讲解他的规划:何处建坝,何处开渠,何处修塘,一期工程重点何在,预期能灌溉多少田亩,又能避免多大范围的水患。他引用着勘察数据,语气平稳,逻辑清晰,将一项庞大的工程分解得条理分明。

最后,他拿出了那份《兴修水利利弊分析与预算陈情书》,恭敬地递给李崇文:“恩师,此乃工程详细预算与利弊析要。一期工程虽浩大,然建成之后,非但我庄‘试验田’旱涝保收,周边村落亦能受益,可增田亩,可稳粮产,实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且以工代赈,可吸纳流民,使其安于工事,而非流徙为乱,亦是靖安地方之策。”

李崇文接过厚厚的陈情书,快速翻阅着,越看神色越是凝重。预算的数字让他这个见惯官场开销的官员也有些咋舌。他沉吟片刻,为难道:“远声,你所谋者大,所虑者远,此心此志,为师甚慰。只是…府库钱粮皆有定数,劝农司经费更是有限,如此巨款,恐…”

“学生明白恩师难处。”张远声似乎早有预料,他并不强求全额资助,而是提出了更核心的请求,“钱粮之事,学生愿另想办法筹措大半。学生斗胆,恳请恩师两件事:其一,以劝农司之名,行文周边州县村落,阐明兴修水利之大利,要求各地务必配合‘水利提调’协调事宜,不得阻挠;其二,若府库能酌情拨付些许启动之资,或借贷一批官制器具,则工程推进必能事半功倍。”

他这是在要政策、要名义、要一点点启动资源,而非全部依赖官府。这让李崇文松了一口气,又不禁高看了眼前这少年一眼——懂得借势,而非一味索求。

正当李崇文抚须思索时,张远声做出了一个让旁边侍立的陈老都有些惊讶的举动。他从带来的另一个包袱里,取出几个油纸包和一只小巧精致的陶坛。

“恩师,此乃新粮略作深加工之物。”他打开油纸包,里面是烘烤得宜、香甜柔软的红薯干,以及炒制喷香的玉米粉与土豆粉混合的炒面。“可长期储存,便于携带,充饥极佳。”

最后,他捧起了那只小陶坛,泥封揭开的那一刻,一股清冽醇厚、不同于寻常米酒糟酿的独特酒香,瞬间弥漫开来,甚至盖过了炭火的暖意。

“此物,学生称之为‘烧酒’。”张远声斟了一小杯,酒液晶莹剔透,香气烈而不冲,“乃用新粮反复蒸馏提纯而得,其性烈,其味醇,可驱寒活血,亦可…待客交友。”

李崇文是识货之人,他接过酒杯,浅尝一口,一股热流立刻从喉间直坠腹中,随即化为一股暖意扩散开来,精神为之一振!“好烈的酒!”他脱口赞叹,眼中精光闪动。他立刻意识到,这种前所未见的高纯度酒,价值绝非寻常。

“水利若成,新粮丰足,此类深加工之物便可量产。”张远声的声音平静,却充满了诱惑,“其利,远胜贩售原粮。届时,府库税收亦能水涨船高。今日学生恳请恩师支持,亦是为此未来之利铺垫根基。”

利益,永远是打动人心的最有效筹码。尤其是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甚至喝得下的利益。

李崇文放下酒杯,沉吟良久,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终于,他下定了决心:“好!你所请之事,为师应下了!行文之事,即刻就办。至于钱粮器具…”他顿了顿,“本官只能从劝农司的公使钱里挤出五百两银子,再批给你五十副铁锹、三十把镐头,暂借与你使用,日后需从工程收益中折价归还府库。如此,你看可好?”

五百两和一批工具,相对于庞大的预算虽是杯水车薪,但却代表了官府的正式认可和支持,其象征意义和带来的便利,远胜于钱财本身。

“学生,叩谢恩师!”张远声深深一揖,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当张远声带着盖有劝农司大印的公文、五百两官银银票和一纸器具批条离开府衙时,天色已近黄昏。寒风依旧,但他的脚步却比来时更加坚定。

然而,就在他于府衙陈情的同时,张家庄内,另一项关乎“钱粮”大计的计划,却遭遇了挫折。

负责看守试验酿酒作坊的张小渔,一脸烟灰、愁眉苦脸地找到周氏和苏婉:“周婶,苏婉姐,…又…又失败了一锅!火候怎么都把握不住,不是没酒味,就是出来些酸苦的糊水…”

简陋的茅棚里,气氛有些压抑。几次试验,浪费了不少粮食,却只得到寥寥些许味道刺鼻、浑浊不堪的液体,与张远声描述中“清冽如水、入口醇烈”的烧酒相去甚远。匠人们有些气馁,围观的多亲中也开始有了窃窃私语,觉得这事实在是浪费宝贵的粮食。

苏婉拿起一点失败的酒液,小心嗅了嗅,又用手指沾了点尝了尝,柳眉微蹙:“似是发酵过了头,产生了酸败之物。蒸馏时火候也急了些,怕是产生了不良之味。”她虽不通酿酒,但精通药性,能从气味和味道判断出一些端倪。

周氏则是心疼粮食,叹道:“声儿想法是好的,可这…这也太难了。”

直到日落时分,张远声风尘仆仆地赶回庄子,感受到的不仅是冬日的寒冷,还有庄内因酿酒失利而弥漫的一丝疑虑和焦虑。

他没有先去休息,而是直接来到了烟气未散的酿酒作坊。他仔细检查了失败的酒糟和那一点点劣酒,听着张小渔和匠人们七嘴八舌的汇报,眉头紧锁。

失败,在他的意料之中。古代的蒸馏技术本就粗糙,没有温度计,没有精准的控制,全凭经验,失败是常态。

但他并未流露出丝毫气馁。反而拿起那坛从府城带回来的、成功的“样品酒”,打开泥封,那股浓郁的酒香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大家看,这就是我们最终要造出来的东西!”他将酒坛递给众人传看,“失败怕什么?哪有一次就能成的道理?我知道问题在哪了——是酒曲的比例、发酵的温度、还有蒸馏的火候!”

他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斩钉截铁,充满了不容置疑的信心:“从明天起,我亲自带人试!每一道工序,都给我记录清楚!发酵池给我加上保温草垫,蒸馏灶台重新改造,火由专人看守,寸步不离!我们有的是粮食,更有的是时间和耐心!必须在下一次漕船南下之前,把能卖上价钱的酒造出来!”

他的坚定瞬间感染了众人,驱散了失败的阴霾。是啊,远声从来没让他们失望过!

当夜,社堂的灯再次亮起。张远声将李崇文的公文和银票批条展示给社务会成员。

“官府的支持,已经到了。”他沉声道,“但真正的硬骨头,要靠我们自己啃下来。开春,水利工程必须动工!而这座酿酒作坊,就是我们撬动所有难题的支点!”

他指向窗外那飘着特殊气味的茅棚,眼神锐利如刀,仿佛已透过眼前的困难,看到了它所蕴含的、足以改变格局的巨大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