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 > 第95章 进立陶宛 意外发展

维尔纽斯的秋雨裹着波罗的海的咸腥,砸在废弃工厂锈蚀的铁皮屋顶上。史国栋踩着没过脚踝的积水,举着手电筒照亮斑驳的砖墙,光束里浮动的尘埃突然被远处传来的吉普赛民谣劈开——这个占地十七公顷的苏联时期肉类加工厂,像一头搁浅的钢铁巨兽,正用锈蚀的管道吐纳着立陶宛的黄昏。

\"史总,国土局刚发来函,说这片地属于工业遗产保护红线,要额外缴纳三百万欧元的改造押金。\"李秘书长的声音裹着寒气钻进对讲机,\"还有本地工会的人在门口举牌子,说中国人要拆了他们爷爷辈工作过的地方。\"

史国栋弯腰拾起块碎玻璃,对着夕阳看玻璃折射出的光谱。八十万美元买下的地皮,此刻正被各种看不见的绳索缠绕。他想起三天前在维尔纽斯大学东亚系,那个研究《孙子兵法》的立陶宛教授说的话:\"小国的生意场,像琥珀里的蚊子,看着透明,其实处处是凝固的陷阱。\"

\"告诉工会主席,明天带他去华沙的老啤酒厂改造项目看看。\"史国栋用靴跟碾碎玻璃,\"至于押金,让法务部去找犹太商会的犹山,他知道怎么跟市政厅打交道。\"

犹山的办公室在维尔纽斯老城区的犹太会堂隔壁,墙上挂着曾祖父在1938年经营皮革厂的照片。这个金发碧眼的犹太人听完史国栋的来意,用银质裁纸刀剖开黑面包:\"波罗的海三国的官员,一半在等着收礼,一半在等着看笑话。您知道为什么苏联时期的工厂都盖得这么大?因为他们相信'规模等于力量',这跟您想做的'饥饿营销',恰好是硬币的两面。

\"他忽然从保险柜里抽出一卷泛黄的图纸:\"1941年,我曾祖父在这里建过地下屠宰场,通往涅里斯河的暗渠还能用。您的火锅底料要保密炒制?那里是天然的密室。\"

改造工程在争议声中启动。中国工人带着郫县豆瓣和牛油抵达那天,维尔纽斯的报纸用\"红色入侵\"做了头版标题。但当第一缕晨光透过改造后的玻璃穹顶,照在保留着工业齿轮装饰的大堂时,连最挑剔的建筑评论家都沉默了——史国栋让施工队把苏联时期的起重机改造成了旋转观景台,吊着包厢在厂房上空缓缓移动,食客能透过玻璃地板看见下方流水线上切配毛肚的场景。

\"这不是火锅店,是剧场。\"来打卡的立陶宛网红阿格涅莎对着镜头转圈,她身后的开放式厨房里,四川师傅正用长柄勺搅着翻滚的红汤,蒸汽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裹着花椒的麻香飘出半条街。

争议最大的是那1.8公里高速公路。当史国栋宣布要自掏腰包把坑洼的乡间小路改成双向四车道加两辅道的高速公路时,李秘书长在董事会上拍了桌子:\"我们是来开火锅店的,不是来修基建的!六千万美元扔在这,连个响都听不见!\"

史国栋将犹山绘制的区域规划图推到对方面前。图纸上,火锅店被设计成心脏形状,如血管般的道路将住宅区与商业区紧密相连。他指尖落在步行街的规划线上:\"您去过重庆的洪崖洞吗?食客为了一顿火锅愿意驱车一小时,沿途的土地便不再是废铁。\"

工程队进场那天,附近村庄的老人带着面包和盐来慰问。他们看不懂钢筋标号,却认得压路机碾过路面的烟尘——那是生活将变的味道。犹太商人摩西在奠基仪式上捐赠了一座钟楼,说要让这里的时间比维尔纽斯市区快十分钟。

招聘启事贴出第三天,厂房门口排起长龙。史国栋亲自面试切配师傅,给每个应聘者递上筷子:\"试试把土豆切成能透光的薄片。\"中国师傅用四川菜刀翻转手腕,土豆化作纷飞雪片;本地应聘者握着西餐刀,切得歪歪扭扭。

\"重点岗位必须是中国人。\"史国栋在登记表上圈出华侨后裔和犹太青年的名字,\"传菜员招维尔纽斯大学中文系学生,他们能用四川话报菜名,这本身就是噱头。\"

犹山推荐的犹太青年果然厉害。负责采购的列夫十五分钟就能算出涅里斯河两岸农场的羊肉价格波动;管财务的萨拉发明\"火锅币\",食客预存欧元可换齿轮图案代币,集五枚换免费锅底,三个月锁定五千常客。

开业前一周,三十辆印着火锅图案的复古电车突然出现在维尔纽斯街头。车身上的二维码扫开是倒计时,餐吧里煮着免费试吃的鱼羊鲜锅底。穿旗袍的立陶宛姑娘递发宣传单,上面印着:\"在苏联坦克造过的地方,涮最嫩的草原羊。\"

预热最狠的是无人机表演。三百架无人机在工厂上空组成翻滚的火锅图案,最后化作\"7.18开业\"字样,连波兰和拉脱维亚的电视台都转播了这一幕。李秘书长看着后台暴涨的预约信息,突然懂了史国栋说的\"饥饿\"——不是少开店,而是让等待本身成为消费的一部分。

开业当天的盛况超乎想象。凌晨四点就有人带帐篷排队,立陶宛总统顾问托人要预留包厢,被史国栋用\"开业三天只接待平民\"挡回。上午十点,穿工装马甲的服务员拉开锈迹斑斑的大门,人群的欢呼声差点掀翻舞台。

一千张桌子座无虚席。旋转观景台的包厢里,拉脱维亚商人举着手机直播涮毛肚;大厅中央的啤酒桶锅底展示区围着拍照的网红;工厂烟囱改造成巨型灯笼,红光透过镂空花纹投出\"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酒楼\"的影子。

后厨里,四川师傅轮班炒制底料,牛油香气顺着通风管道飘到几公里外的高速路口。配送电瓶车在厂区穿梭,餐盘里裹满红油的黄喉和撒着芝麻的酥肉冒着热气。

傍晚,犹山匆匆走进办公室:\"周边农民在路边卖辣椒,要不组织起来建农产品市场?\"史国栋看着监控里摩肩接踵的人群笑了:\"让列夫去谈,按重庆市场价收,但辣椒要贴'火锅城特供'标签。\"

闭店时清点营业额,财务总监倒吸凉气——单日纯利润是总投资的百分之一。后台数据更惊人:两千人办会员,三成来自波兰和爱沙尼亚,最远的地址在冰岛。

\"看到那片空地了吗?\"史国栋站在观景台指向工厂西侧,\"明年开春建火锅博物馆,把四川老灶台、重庆九宫格都搬来。\"风里传来住宅区施工声,第一栋公寓楼的购房者一半是今天来吃火锅的食客。

深夜董事会视频会议上,加盟申请堆成山。史国栋看着屏幕里跃跃欲试的经销商,想起刚到立陶宛时机场的标语:\"小国也有大世界。\"

\"告诉他们,想吃川渝味道,就来维尔纽斯。\"他关掉电脑,窗外钟楼敲响十二点,\"饥饿的滋味最让人难忘。\"

厂区灯光渐灭,只有加工中心还亮着。夜班工人清洗餐具,不锈钢盆碰撞声混着远处高速的汽车轰鸣——新的故事正在这片曾被遗忘的土地上,咕嘟咕嘟地沸腾起来。

一周后,史国栋带着列夫考察周边农场。立陶宛农民安塔纳斯赶着羊群站在坡上,羊皮袄沾着晨露。\"史先生,我的羊吃松针长大,肉里有松香。\"他指着远处的针叶林,递来一块烤羊肉。

列夫在笔记本上快速计算:\"按重庆市场价收购,溢价15%签三年合同。\"史国栋咬了口羊肉,松木香气混着肉汁在舌尖散开:\"建个屠宰加工线,让每只羊都有溯源芯片。\"

安塔纳斯的儿子突然举着手机跑过来,屏幕上是阿格涅莎的直播回放——她正在火锅店里举着话筒:\"家人们看这个毛肚,七上八下涮十五秒,脆得能弹钢琴!\"

深秋的雾霭里,火锅工厂的烟囱开始吐纳白烟。萨拉带着团队在周边社区做调研,笔记本上记满本地人的口味偏好:\"他们喜欢酸汤锅底,但受不了藤椒的麻。\"她在\"改良版番茄鱼羊锅\"旁画了个五角星,\"加苹果泥中和酸味,应该能成爆款。\"

高速公路通车那天,维尔纽斯市长亲自剪彩。他握着史国栋的手说:\"这条路由中国人修,却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要想富先修路'。\"通车仪式后,第一批试驾的车主全往火锅工厂开,停车场管理员忙得把指挥棒都挥断了。

犹山突然带来个消息:\"沿着高速的废弃厂房,犹太商会愿意联合投资开发。\"他展开新图纸,红色马克笔圈出的区域比原来大了三倍,\"建高档住宅区、网购体验店,用商业带活整片区域。\"

史国栋盯着图纸上的涅里斯河段:\"把河岸修成步道,种上四川的三角梅。\"他想起重庆的滨江路,夏夜的风裹着火锅香掠过江面,\"再盖个码头,开通到维尔纽斯老城的游船。\"

施工队进场时,发现河岸边有座废弃的水磨坊。史国栋让人把它改造成了茶室,保留着木质水轮和石磨。四川来的茶艺师用河水冲泡蒙顶山绿茶,蒸汽在石墙上晕出青苔般的水痕。

网红阿格涅莎带着团队来拍纪录片,镜头扫过正在铺设地暖的住宅区:\"三个月前这里还是荒草,现在要盖带壁炉的别墅。\"她转身对着镜头,身后突然传来爆破声——最后一栋废弃厂房的烟囱正在拆除,烟尘在夕阳里化作金色雾霭。

列夫拿着报表冲进办公室时,史国栋正在看幼儿园的设计图。\"周边地价涨了300%!\"报表上的折线像条昂扬的龙,\"犹太财团想注资建商业中心。\"

\"告诉他们,只接受技术合作。\"史国栋在图纸上圈出游乐场的位置,\"幼儿园要配中文外教,医院得有川菜厨师。\"他忽然想起刚来时李秘书长的质疑,嘴角浮起笑意——那些曾被认为扔进水里的六千万,正在长出新的翅膀。

第一场雪落下时,火锅工厂的玻璃穹顶结了层薄冰。萨拉穿着貂皮大衣冲进大堂,手里挥舞着会员卡数据:\"圣诞节预约排到明年三月了!\"她的红指甲点着屏幕,\"冰岛来的游客包了十辆大巴,要办'冰火两重天'主题宴。\"

史国栋抬头看向旋转观景台,那里正举办中式婚礼。立陶宛新娘穿着红旗袍,新郎举着筷子给她夹毛肚,宾客们用刀叉吃着脑花,脸上泛着被红油熏出的红晕。

在后厨里,一个四川师傅正站在灶台前,手把手地教一个本地学徒炒底料。大锅里,牛油正在熊熊燃烧,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仿佛在欢呼着一场美食的盛宴即将开始。

师傅熟练地将一勺勺的郫县豆瓣倒入锅中,瞬间,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这股香气与俄语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如同一曲独特的交响乐,飘出窗外,引得路人纷纷驻足。

学徒卡佳站在一旁,有些紧张地看着师傅的动作。她的手微微颤抖着,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把花椒,准备加入锅中。然而,或许是因为太过紧张,她的动作显得有些笨拙,花椒像雨点般掉进了锅里。

刹那间,一股强烈的辣味呛得卡佳直打喷嚏,她的眼泪也不受控制地流了出来。这一幕引得在场的人们哄堂大笑,原本严肃的后厨顿时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跨年夜,无人机再次升空。这次它们组成的不再是火锅图案,而是\"川渝新城\"四个汉字。涅里斯河上的游船亮起彩灯,岸边的雪地里,来自二十七个国家的游客举着酒杯倒计时。

史国栋站在钟楼顶端,看着这片从废厂崛起的新城。李秘书长发来信息:\"国内加盟商愿意加价五倍,求一个授权。\"他回了张雪景照片,配文:\"饥饿还没喂饱。\"

远处传来教堂的钟声,新年的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照在\"川渝味道\"的金字招牌上。史国栋知道,这场用火锅煮沸的东欧传奇,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