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 > 第93章 亚利桑那 火热推广

史国栋站在菲尼克斯老城的百年砖房里,指尖划过墙上斑驳的牛仔壁画。约瑟夫举着红外测温仪在屋里转圈,读数在华氏95度上下跳动——七月的亚利桑那,连墙皮都在冒汗。

“史,这里比德克萨斯热三成。”约瑟夫扯着湿透的衬衫,“空调要按工业级配置,不然牛油刚下锅就化了。”

史国栋蹲下身敲了敲地板,实木缝隙里还嵌着早年牧场主的马蹄铁。“就这儿了。”他掏出手机翻出设计图,“把壁画保留下来,旁边加个铜制火锅浮雕。告诉施工队,下周必须把新风系统装完。”

手机突然震动,是中国火锅餐饮大学的视频请求。屏幕里的张教授举着教具:“史总,针对沙漠气候研发的低温红油配方测试成功了,沸点比传统配方高12度,邮寄的样品明天到菲尼克斯。”

“让研发组再准备五十套教材。”史国栋对着镜头比划,“亚利桑那的加盟商得学会在40度高温里保持锅底稳定,这门课算必修。”

挂了电话,约瑟夫正对着一份地图发愁。红色图钉密密麻麻扎在凤凰城周边,却在图森市留着大片空白。“那边有三所大学,可中餐协会说年轻人不接受麻辣。”

“明天去图森。”史国栋把冰镇可乐灌进喉咙,“带二十份试吃装,找学生会合作。”

图森大学的亚裔学生会办公室里,林晓梅抱着计算器核对订单。这个四川姑娘在亚利桑那读博三年,最想念的就是老家巷子里的火锅香。当史国栋把冒着热气的毛肚推到她面前时,眼泪差点掉进香油碟。

“这脆度……”林晓梅夹起七上八下的毛肚,睫毛上还挂着惊喜,“比我妈寄的真空包装新鲜十倍!”

半小时后,试吃点前排起了长龙。墨西哥小伙卡洛斯辣得直吐舌头,却把脑花拌着米饭往嘴里塞:“这红色的‘岩浆’太神奇了,比龙舌兰还上头!”戴头巾的阿拉伯姑娘小心翼翼用叉子戳开虾滑,突然转头对同伴喊:“阿米尔,这东西比鹰嘴豆泥好吃!”

史国栋看着约瑟夫被一群学生围住,正手忙脚乱地解释“七上八下”的涮肉口诀。林晓梅举着手机直播,弹幕里不断弹出“求开店”的留言,她突然抓住史国栋的胳膊:“史总,我申请当图森店的督导!我爸在泸州开了二十年火锅店,我从小就会炒料!”

当晚,林晓梅带着史国栋找到图森市中心的老电影院。放映厅改成的就餐区保留着红色丝绒座椅,穹顶的星空灯和火锅蒸腾的热气混在一起,像把银河搬进了汤锅。

“租金是有点贵。”林晓梅指着合同,“但周五晚上这里能坐三百人,大学生都爱来复古场所打卡。”

史国栋盯着墙上的电影海报,突然拍板:“把《饮食男女》的海报换成火锅版,让美工加句标语——‘在沙漠里沸腾的中国味道’。”

凤凰城旗舰店试营业那天,老华侨周福生拄着拐杖来砸场子。八十岁的广东人在亚利桑那开了四十年中餐馆,看到“川渝味道”的招牌就犯嘀咕:“麻辣火锅在沙漠活不过半年,水分都被吸干了!”

史国栋亲自给他调了碗菌汤锅底,把刚从犹他州牧场运来的羊肉片摆成花型。“周老先生尝尝这个。”他指着菜单上的“沙漠特供”,“我们用本地的甜豆苗中和辣味,羊肉选的是适应高海拔的黑山羊,比普通品种嫩三成。”

周福生嚼着羊肉的功夫,眼角余光瞥见后厨。六个穿着统一制服的师傅正在标准化操作台前忙碌,电子秤精确到克,计时器卡在每道工序的节点上。“你们的师傅……”

“都是火锅大学毕业的。”史国栋递过结业证书复印件,“从刀工到炒料,每个动作都练过三千遍。”

三个月后,周福生的中餐馆隔壁多了家“川渝味道”加盟店。老头每天雷打不动来喝两碗番茄牛尾汤,看着自家孙子跟着服务员学“涮毛肚口诀”,忍不住对着史国栋的背影笑:“这红锅,比仙人掌扎根还深。

菲尼克斯的深夜,史国栋在视频会议里对着世界地图画圈。亚利桑那州的红点已经连成一片,八十二家直营店和加盟店的标记在屏幕上闪烁。

“图森店周末翻台率破六了。”约瑟夫把报表推到镜头前,“大学生发明了‘冰粉配火锅’的新吃法,我们得赶紧注册成特色套餐。”

屏幕突然切到白俄罗斯的现场画面。李秘书长站在明斯克的飘雪街头,身后的火锅店正举行开业剪彩。穿貂皮大衣的当地人举着筷子,对着沸腾的红锅啧啧称奇。

“白俄罗斯的加盟商全用的我们的标准化底料。”李秘书长搓着冻红的手,“刚跟农业部签了协议,明年开始在布列斯特种辣椒,专供欧洲市场。”

史国栋望着窗外菲尼克斯的星空,手机提示音此起彼伏。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教授想合作开火锅文化选修课,墨西哥边境的餐馆老板打来加盟申请,连隔壁内华达州的赌场都发来邀请函。

“约瑟夫,”他突然笑出声,“明天去大峡谷景区考察。”手指在地图上划过科罗拉多大峡谷的轮廓,“让游客在悬崖边吃火锅,看着日落涮毛肚——这才叫真正的‘沸腾山河’。”

红锅里的辣椒在翻滚,就像这跨越半球的火锅版图。从亚利桑那的沙漠到白俄罗斯的雪原,那口沸腾的红锅正煮着越来越多的故事,而史国栋知道,这锅滚烫的生意,才刚刚开始冒泡。

史国栋在菲尼克斯旗舰店的后厨转悠时,正好撞见约瑟夫对着一笼刚出屉的红糖糍粑犯愁。墨西哥籍厨师安娜正拿着量杯往黄豆粉里加糖,秤盘上的数字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史总,这些糯米团子比火锅复杂十倍。”约瑟夫捏着糍粑边缘的糖霜,“安娜说她奶奶的塔可饼都没这么多讲究。”

史国栋拿起一个掰开,拉丝的麻薯裹着花生碎流出来。“让国内餐饮大学再发段教学视频。”他掏出手机拍了段特写,“红糖熬制要分三次加麦芽糖,这个步骤得让所有分店厨师长过关。”

这时,前厅传来一阵喧哗。周福生正指挥着伙计搬来两箱陈皮,八十岁的老人抱着坛子直喘气:“这是我窖藏了十年的新会陈皮,配你们的红烧肉绝了!”

原来老华侨看火锅店生意火爆,主动提出合作加盟。他的中餐馆擅长粤式烧腊,正好和川渝火锅互补。

史国栋尝了块用陈皮焖的五花肉,油香里带着清苦回甘,当即拍板:“下周起,所有分店增设‘粤式烧腊拼盘’,周老您来当技术顾问。

图森大学的烹饪课上,林晓梅正教学生们做钟水饺。墨西哥姑娘索菲亚捏着面皮,把红油往指甲缝里蹭:“林老师,这辣椒是不是和墨西哥的哈瓦那辣椒一样辣?”

“比那个温柔多了。”林晓梅笑着示范调馅,“但要记住,花椒和藤椒的比例是3:1,不然麻味会盖过鲜味。”

教室后排,史国栋看着墙上的课程表。除了火锅技艺,还新增了担担面、龙抄手等十道川菜。“这些小吃准备做冷冻包装。”他跟林晓梅说,“大学城的便利店都想进货。”

正说着,约瑟夫闯进来举着订单喊:“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学生会订了五百份凉面,要加麻酱的那种!”

林晓梅立刻算了笔账:“让后厨准备二十斤面条,花生酱得用现磨的,加冰镇的矿泉水调稀……”话音未落,手机响了,是国内餐饮大学的张教授:“晓梅,你们要的鸡丝凉面标准化配方出来了,真空包装的样品已经寄出。”

菲尼克斯的视频会议里,李秘书长举着一盘刚出锅的锅包肉。“白俄罗斯的分店试销东北菜,这酸甜口特别受欢迎。”他对着镜头展示菜单,“我们还加了俄式红菜汤火锅,用甜菜根做汤底,当地人超爱。”

史国栋翻着亚利桑那的销售报表,发现担担面的销量已经超过了肥牛卷。“让研发组再开发几款融合菜。”他对着屏幕说,“比如用墨西哥牛油果做冒菜,配着酸橙吃。”

这时,周福生端着一盅例汤走进来。老华侨的炖汤技艺堪称一绝,竹荪炖盅里飘着松茸香。“我孙子说,你们的火锅配我的老火靓汤,是‘冰火两重天’。”老人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好多客人吃完火锅,都要点一盅养胃。”

史国栋舀了勺汤,鲜得眉毛都要掉下来。“下周开始,所有分店推出‘火锅 炖汤’套餐。”他掏出笔在菜单上圈了圈,“再把周老的陈皮鸭也加上,半只装正好配四人锅。”

会议结束时,约瑟夫拿着一份新合同进来。亚利桑那最大的连锁超市想引进他们的半成品菜,从宫保鸡丁到鱼香茄子,整整列了三十个品种。

“这些预制菜得用当地的食材。”史国栋翻着合同说,“让采购部跟亚利桑那的农场合作,辣椒要本地种植的,甜度够。”

凤凰城旗舰店周年庆那天,停车场摆满了 tables。周福生的烧腊车前排起长队,油光锃亮的烧鹅挂得像红灯笼。林晓梅带着学生们做的钟水饺堆成小山,竹蒸笼里的红糖糍粑冒着热气。

卡洛斯举着相机拍现场,镜头里有啃着兔头的牛仔,有喝着凉茶的教授,还有抱着麻婆豆腐拌饭的小孩。“史,电视台想来做专题报道。”他指着远处的采访车,“他们说这是‘亚利桑那的中国味道地图’。”

史国栋望着人群,突然发现不少客人手里都拿着两双筷子——一双涮火锅,一双夹烧腊。周福生正跟白俄罗斯的李秘书长视频,举着陈皮红烧肉给对方看:“等冬天,我教你们做腊味煲仔饭!”

深夜收摊时,史国栋发现后厨的师傅们正围着一口大锅。里面煮着四川腊肉、广东腊肠,还有墨西哥的辣椒圈。“这是我们发明的‘三国锅’。”厨师长笑着舀了一勺,“明天加进隐藏菜单。”

月光洒在凤凰城的老街上,火锅店的灯笼还亮着。史国栋掏出手机,给国内的餐饮大学发了条消息:“该开中餐融合课了,就从亚利桑那的故事讲起。”

夏天刚刚退走,菲尼克斯的晨雾里飘着羊肉汤的香气。史国栋站在新落成的亚利桑那总部大楼前,看着玻璃幕墙上倒映的火锅图腾——那是由82家分店的地址坐标组成的火焰图案,在朝阳下泛着金光。

“史,白俄罗斯的视频会议还有十分钟。”约瑟夫递过来一杯热豆浆,杯套上印着中白双语的“川渝味道”。屏幕刚亮起,就看见李秘书长举着刚出锅的酸菜白肉锅,背景里穿薄貂皮的白俄罗斯食客正用筷子夹酸菜,旁边的翻译笑着说:“他们现在知道,除了红锅,白汤也能让人冒汗。”

周福生被搀扶着走进来,怀里抱着个锦盒。打开一看,是块刻着“中西合璧”的匾额,题字的是亚利桑那州州长。“老头我活了八十年,总算见着川菜比左宗棠鸡火了。”老人指着窗外,图森大学的学生们正举着“火锅美食节”的横幅游行,队伍里有穿旗袍的亚裔姑娘,也有戴牛仔帽的本地小伙。

林晓梅匆匆跑来,手里的平板跳着数据:“国内餐饮大学的教材卖断货了,亚利桑那社区学院想引进全套课程。”她点开一段视频,是卡洛斯在厨房里教新员工炒料,中文口诀念得字正腔圆:“豆瓣要炒出红油,花椒三斤分三次放……”

史国栋忽然注意到,总部大厅的展示柜里多了样东西——那是最初在菲尼克斯老店捡的马蹄铁,现在被嵌在红木底座上,旁边刻着行小字:“从牧场到餐桌,热和辣永不冷却。”

手机震动,是张教授发来的照片:川中市的中国火锅餐饮大学的校区里,各国学生围着红锅练习摆盘,墙上的世界地图正被新的红点覆盖。史国栋笑着回了条语音:“把亚利桑那的低温红油配方纳入教材,下一站,我们去内华达。”

夕阳西下时,约瑟夫站在总部楼顶,看着八十二家分店的灯光次第亮起。菲尼克斯的红锅映着晚霞,图森的凉面摊飘着芝麻香,连墨西哥边境的加盟店都亮起了红灯笼。远处传来隐约的碰杯声,中文、英文、西班牙语混在一起,像一锅沸腾的江湖。

史国栋摸出钱包,里面夹着张老照片:几年前在四川老家的巷子口,他和父亲围着小桌吃火锅,蒸汽模糊了镜头。现在,那团热气已经飘到了沙漠里、雪原上,飘成了跨越山海的味道。

“走,吃火锅去。”他拍了拍约瑟夫的肩膀,“今天加道新菜,陈皮鸭配墨西哥辣椒圈。”

晚风里,火锅的香气漫过亚利桑那的红土地,带着点川渝的麻,粤式的鲜,还有点异域的辣。这味道要往更远的地方去,像永不熄灭的火焰,在每个有烟火的角落,咕嘟作响。

来美国几个月了,史国栋打算下周回欧洲那边去看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