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 > 第178章 回东南亚 整顿开拓

曼谷的雨季总裹着化不开的湿热,史国栋踏出素万那普机场时,衬衫后背瞬间被潮气洇出深色印记。

杨小英攥着遮阳伞快步跟上,指尖捏着的纸巾已经揉得发皱:“早知道该多带两件速干衣,这鬼天气比重庆的伏天还闷。”李秘书长推着行李车走在最后,黑色公文包紧紧贴在身侧,里面装着东南亚十一国火锅酒楼的最新运营报表,封皮边角已被手心的汗浸得发软。

车窗外的街景飞速倒退,彩色 tuk-tuk 车在车流中灵活穿梭,路边摊飘来的冬阴功汤味混着尾气钻进车窗,与史国栋记忆里川渝火锅的麻辣鲜香形成尖锐对比。他翻开报表,目光在“泰国清迈店:预制菜使用率68%”“马来西亚槟城店:三个月投诉量达47起”的红色批注上停顿,指节不自觉攥紧:“才两年没过来,竟乱成这样。”

完成南亚的整顿,史国栋带领妻子杨晓英和李秘书长来到东南亚,这十一国的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酒楼整顿工作拉开帷幕。

东南亚地区共有11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和东帝汶。?

开始整顿以后,他们三人只要对常规的发现的问题,不用总监的资料,管理松懈,味道严重下降,利用假冒伪劣预制菜品,甚至在一些偏远的小城市还出现了几家克隆的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加盟店,及时的进行了清理整顿和处理。

在这里整顿时,我从来没有忘记新的商机的拓展。东南亚这些国家,史国栋发现,港口特别多。巨型的港口有14个,大小的其他港口有100多个。

这些巨型港口许多船上的船员人数特别多,但是他们都上不了岗,但出不了港口。许多东西都是让同事能上岸的进行帮着采买。

史国栋突然想起了移动火锅车,移动火锅车可以进草原,为什么不能进港口呢?心中这样想着,他们到位后,及时开始整顿,同时考虑着火锅车进港口事宜。

首站抵达曼谷总店时,正是晚餐高峰。本该座无虚席的大厅只坐了三成客人,穿格子衬衫的服务生靠在收银台刷手机,见他们进门也只是抬了抬眼。

史国栋径直走向后厨,不锈钢操作台上堆着未清洗的菜盘,冷藏柜里的冻羊肉卷包装印着模糊的生产日期,角落的垃圾桶旁散落着几袋过期的火锅底料。

“王总监呢?”史国栋的声音冷得像冰。服务生慌慌张张跑去叫人,五分钟后,顶着啤酒肚的王总监才趿着拖鞋赶来,领口沾着油渍:“史总?您怎么突然来了?”

“我再不来,川渝味道的招牌就要被你们砸烂了。”史国栋指着冷藏柜,“这些预制菜是总部批准用的吗?客人投诉食材不新鲜,你怎么处理的?”

王总监眼神躲闪,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最后才憋出一句:“最近原材料涨价,不用预制菜赚不到钱……”

“赚钱?”杨小英上前一步,将手机里的顾客评价怼到他眼前,“‘味道像白开水’‘毛肚嚼不动’,你看看这些评论,再这么下去,谁还来吃?”

李秘书长适时递上整改通知书,钢笔尖在“立即停用所有非总部供应食材”的条款上重重一点:“王总监,限你三天内清退所有问题原料,后厨重新消毒,否则总部将收回经营权。”

接下来的半个月,三人马不停蹄地穿梭在东南亚各国。在越南胡志明市,他们查处了两家用鸭肉冒充羊肉的加盟店,老板哭着求情,说自己是被供货商骗了,史国栋却只留下一句话:“客人信的是‘川渝味道’这四个字,不是你的借口。”

在老挝万象,他们发现一家克隆店,招牌上“川渝味道”的“渝”字少了一点,店内装修却和总店一模一样,史国栋当即联系当地工商部门,当天就让这家店关了门。

最棘手的是缅甸仰光的分店。分店老板是当地华侨,仗着有熟人撑腰,拒绝配合整改,甚至放话说:“你们中国人管不到缅甸的事。”

对于这种很恶心的华侨,史国栋也绝不手软,但史国栋没跟他们硬碰硬,而是找到了中国驻缅甸大使馆。

外交官出面协调后,当地政府派人来检查,发现分店不仅食材不合格,消防通道还堆满了杂物,老板这才慌了神,乖乖签下整改协议。

整顿工作渐入佳境,史国栋却没闲着。每次路过港口,他总会停下来观察——新加坡港的巨轮像钢铁巨兽般停靠在码头,船员们趴在栏杆上眺望岸边;马来西亚巴生港的装卸工人顶着烈日搬运集装箱,休息时只能蹲在路边啃面包。“你看这些人,吃饭都没个正经地方。”史国栋指着港口的人群对杨小英说,“咱们的火锅能不能开到这儿来?”

杨晓英愣了一下:“港口里能开店吗?而且船来了又走,客人不固定啊。”李秘书长也皱起眉:“各国的政策不一样,消防、卫生标准也不同,怕是不好办。”

“不好办不代表不能办。”史国栋的眼睛亮了起来,“咱们不是有移动火锅车吗?在草原上能开,在港口为什么不能?”他立刻让李秘书长整理东南亚各国港口的政策资料,自己则联系国内的女儿史欣儿:“欣儿,帮我改造一批移动火锅车,要能装高压天然气罐,还要有拖车,制式一拉开组装桌椅和制式封装菜品,下雨的时候能快速搭起蒙古包。”

史欣儿接到电话时正在川中市中国火锅餐饮大学的工厂里盯着生产,听到父亲的想法,当即来了兴趣:“老爸,您放心,我保证半个月内改好样品。”

挂了电话,她立刻召集技术人员开会,将天然气罐的位置调整到车尾部,避免碰撞,又把桌椅设计成可折叠式,能最大限度节省空间,充气蒙古包则选用了耐磨的pVc材质,十分钟就能充好气。

样品送到东南亚时,史国栋正在和东盟各国的港口管理部门协商。起初,对方都持怀疑态度,新加坡港的负责人说:“移动火锅车在港口运营,安全隐患太大,我们不能批准。”

史国栋带着他们去看样品,打开天然气罐的安全阀,演示自动熄火装置:“您看,只要检测到燃气泄漏,会立刻断电断气,而且我们的工作人员都经过专业培训,绝对符合新加坡的安全标准。”

为了说服文莱的港口管理部门,史国栋甚至请中国大使馆的官员出面。外交官在会谈中说:“川渝味道是中国的知名品牌,他们的移动火锅车不仅能解决船员和工人的吃饭问题,还能促进两国的饮食文化交流。”经过反复协调,文莱终于同意先试点运营。

首辆移动火锅车在新加坡港亮相那天,引来了不少人围观。银色的车身印着鲜红的“川渝味道” logo,拖车打开后,不锈钢桌椅整齐排列,厨师现场切着新鲜的毛肚,麻辣锅底的香气飘出老远。第一个顾客是新加坡籍船员李伟,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点了一份鸳鸯锅,吃了第一口就忍不住说:“这味道,跟我在重庆吃的一模一样!”

消息很快在港口传开,第二天,就有二百三十几名船员来排队。史国栋看着热闹的场景,又有了新想法:“咱们不能只守着港口,人口密集的街道、小岛、厂矿区都可以去。”

他立刻安排人员调研,在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他们把移动火锅车开到了工业区,工人们下了班就能吃上热乎的火锅;在菲律宾的宿务岛,他们的火锅车成了海边的一道风景线,游客们一边看海一边吃火锅,赞不绝口。

不过,拓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麻烦。在泰国普吉岛,移动火锅车刚停在街边,就有当地小吃摊主来闹事,说他们抢生意。

史国栋没有跟摊主争吵,而是请他们品尝火锅,又提出合作——摊主可以推荐客人来吃火锅,总部会给他们提成。

摊主们尝过之后,觉得味道确实好,便答应了合作,后来还成了移动火锅车的“活广告”。

在马来西亚的沙巴,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充气蒙古包出了故障,雨水渗进帐篷里,弄湿了桌椅和菜品。

史欣儿接到消息后,连夜改进蒙古包的防水设计,还加了一层保温层,即使在热带的雨天,帐篷里也能保持温暖干燥。

一年后,东南亚的移动火锅车达到了3200余辆。每辆车都配有一名移动店长和三名服务人员,他们统一穿着印有“川渝味道”的制服,接受过严格的培训,不仅能熟练地煮火锅,还会说简单的当地语言。

年底结算时,李秘书长拿着报表冲进史国栋的办公室,声音都在发抖:“史总,移动火锅车的利润,占了东南亚总利润的三分之一!”

史国栋接过报表,看着上面的数字,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杨晓英端来一杯茶,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这脑子,总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点子。”

史国栋喝了口茶,目光望向窗外——曼谷的夜空缀满了星星,远处的港口灯火通明,移动火锅车的灯光像萤火虫一样闪烁。

夜色渐深,办公室里的灯光依旧亮着。史国栋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手指在东亚的版图上轻轻划过——他知道,新的挑战即将开始,但他更相信,川渝味道的火锅香,能飘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他又把眼光盯向了南北美洲,那里川渝味道羊鲜火锅酒楼的拓展团队正在如火如荼的拓展着。那里已经拓展6年了,美洲的35国已拓展近一半,近期他又得过去看看了。

曼谷办公室的灯光彻夜未熄,史国栋手指在东亚地图上反复摩挲,首尔、东京、釜山的港口标记被红笔圈了又圈。

李秘书长推门进来时,见他正对着一份港口人流数据表出神,咖啡杯里的液体早已凉透。“史总,东亚三国的初步调研结果出来了,”李秘书长将文件夹放在桌上,“首尔仁川港和东京港的船员密度最高,但当地对移动餐车的卫生标准卡得极严,尤其是日本,要求所有食材必须提供溯源证明。”

史国栋抬眼,指尖点在东京港的数据栏上:“溯源不是问题,总部的供应链能覆盖过去。关键是日本的消防规定,咱们的移动火锅车在东南亚用的天然气罐,到了日本怕是通不过审核。”

正说着,杨晓英端着刚热好的粥走进来,闻言插了句嘴:“要不跟欣儿商量下,把天然气罐换成电加热?日本不是提倡环保吗,用电说不定更符合他们的政策。”

这话点醒了史国栋,他立刻拨通史欣儿的电话。女儿在那头笑着说:“爸,您早想到的话,我上个月就不用改那批燃气车了。”

原来史欣儿早考虑到不同国家的政策差异,已经研发出了电加热版本的移动火锅车,只是还没来得及测试。“正好,你尽快发一辆样品到东京,咱们先找当地的餐饮协会对接。”史国栋挂了电话,脸上终于有了笑意。

可麻烦很快找上门。半个月后,史欣儿发来消息,说样品车在东京港被扣了——日本海关认为车上的充气蒙古包材质不符合当地的防火标准,要求重新检测。

史国栋急得睡不着觉,杨晓英却劝他:“别急,咱们在东南亚不是认识了不少供应商吗?我记得马来西亚有家工厂专门做防火材料,说不定能帮上忙。”

第二天,史国栋就联系了那家工厂。老板是个爽快人,听说情况后,当即表示可以加急生产符合日本标准的防火布料,还帮忙联系了当地的检测机构。

两周后,新的充气蒙古包送到东京,顺利通过审核。可刚解决完材料问题,又出了新岔子——东京港的管理部门说,移动火锅车不能在码头内运营,只能停在港口外围的停车场。

“外围就外围,总比进不去好。”史国栋咬咬牙,让团队在停车场搭建临时摊位。没想到开业第一天,就来了不少客人。

一个中国船员捧着**的火锅,眼圈都红了:“在船上待了三个月,终于吃到家乡的味道了!”可好景不长,没过几天,当地一家连锁火锅店就找上门来,说他们的移动火锅车抢了生意,还举报他们没有办理当地的餐饮许可证。

史国栋只好又跑遍了东京的各个部门,提交了几十份材料,终于拿到了许可证。

可对方还不死心,竟联合其他商家,要求提高移动餐车的运营门槛。

就在史国栋焦头烂额的时候,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的官员主动联系了他:“我们听说了你的情况,已经跟东京市政府沟通过了,他们会保障外来企业的公平竞争权。”

有了大使馆的支持,移动火锅车在东京港渐渐站稳了脚跟。可史国栋没满足,他又把目光投向了首尔仁川港。

在仁川港,他们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语言障碍——船员大多是韩国人,服务人员沟通不畅,影响了用餐体验。杨小英提议:“咱们可以在当地招一些会中文的大学生,既能解决沟通问题,又能了解当地的饮食习惯。”

这个办法果然有效。招聘来的大学生不仅会双语,还会给团队提建议,比如根据韩国人的口味,推出微辣的部队火锅锅底。渐渐地,移动火锅车在仁川港也火了起来,甚至有不少当地人专门开车来吃。

年底,史国栋回到川中市,看着东亚三国的运营报表,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三个月时间,移动火锅车在东京、首尔、釜山的利润就达到了东南亚市场的一半。

李秘书长笑着说:“史总,咱们下一步是不是该进军欧洲了?”史国栋摇摇头:“不着急,先把东亚的市场做稳,再慢慢拓展。”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火锅旁,史欣儿兴奋地说:“爸,我又设计了新款的移动火锅车,这次加了智能点餐系统,客人扫码就能下单,还能提前预约。”史国栋夹起一块毛肚,放进翻滚的红油锅里:“好,爸相信你,咱们的川渝味道,一定能飘得更远!”窗外的重庆夜色璀璨,火锅的香气混着欢声笑语,飘向远方。

“整顿成功了,拓展也成功了,但这还不是终点。”史国栋放下报表,“东亚和中国的市场急需整顿,东亚港口的试点成功了,大量港口还等着咱们去开拓,下一步,咱们回川中市,准备新的计划!”

李秘书长点点头,拿出笔记本:“我这就整理东亚各国的资料,保证不耽误您的行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