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 > 第101章 三地同拓 川香越洋

结束了欧洲的加盟并对全世界己开业的川渝味道羊鲜火锅酒楼店进行了整顿提高后,史国栋又打算继续搞好拓展。他将相关负责人召集在会议室吃火锅。

川中川渝味道总部的会议室里飘着牛油火锅的香气,红木长桌中央摆着铜锅,翻滚的红汤里浮着辣椒和花椒。

史国栋用公筷夹起毛肚,在红油里七上八下:\"李秘书长,约瑟夫,林薇,这毛肚烫老了就嚼不动,跟咱们拓店一个理——火候得准。\"

美国区负责人约瑟夫推了推金边眼镜,金发在顶灯下发亮:\"史总,加州的选址报告您看了?旧金山唐人街那家铺子,租金比预算高15%,但人流量是周边三倍。\"他说着翻开平板,上面的热力图红得像锅里的汤。

李秘书长放下茶杯,杯盖碰撞出清脆的响:\"缅因州那边,我托人打听了。波特兰市有个老工厂改造区,年轻人爱往那儿钻。上周我带底料过去试吃,有个美国姑娘辣得直喝水,说这里的火锅,中餐的确与别处不一样,说要天天来光顾。\"

林薇把东南亚地图铺开,手指点在新加坡河畔:\"乌节路的商场已经发来了邀请函,不过我更倾向于克拉码头。晚上坐船能看见咱们店的灯笼,那才叫中国味道。\"她的指甲上涂着正红色,像极了锅里的辣椒。

史国栋把毛肚塞进嘴里,嚼得咯吱响:\"就这么定了。约瑟夫带西拓组,从加州往东啃;李秘书长带东拓组,从缅因州往西推;林薇直扑新加坡,为东南亚起头,动作不必快,但要稳扎稳打,干出成效。三个月后,我要在卫星图上看见三个亮着'川中川渝'灯笼的点。\"他举起茶杯,三个人的杯子在火锅蒸汽里碰出清脆的响。

约瑟夫站在旧金山唐人街的雨里,看着\"川中川渝\"的招牌被雨水打湿。玻璃门上贴着招聘启事,已经三天没等来一个会说中文的厨师。

\"乔,要不咱们放宽条件?\"助理马克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刚才那个墨西哥小伙子说他会做taco,说不定能学做火锅和中餐。\"

约瑟夫踹了踹门前的积水:\"马克,你吃过用芝士做底料的火锅吗?上周试营业,有个顾客要往锅里加番茄酱。\"他掏出手机,相册里是被退回的毛肚——美国海关说检疫证明不合格,整箱货都被扣在了洛杉矶港口。

雨越下越大,卷着秋风灌进领口。突然有个撑着油纸伞的老太太站在门口,旗袍下摆沾着泥点:\"你们这店里,有老鹰茶吗?解辣的那种。\"

约瑟夫眼睛一亮,赶紧拉开门:\"有!有!您快进来。\"

老太太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锅里的红汤直抹眼泪:\"三十年前我从重庆来,就没吃过正经的毛肚。\"她从布包里掏出个小罐子,\"这是我自己晒的干辣椒,你们试试?\"

约瑟夫把辣椒倒进锅里,瞬间腾起的香气让他鼻子一酸。老太太掏出手机:\"我儿子在奥克兰开中餐馆,他认识不少四川厨师。\"她划着屏幕,照片里的男人正举着炒勺,背景是冒着热气的灶台。

雨停的时候,马克举着手机冲进店:\"乔!洛杉矶海关放行了!那批毛肚凌晨就能到!\"阳光从云缝里钻出来,照在老太太带来的干辣椒上,红得发亮。

李秘书长裹紧羽绒服站在波特兰的雪地里,呼出的白气模糊了眼镜片。改造区的老工厂里,工人们正往墙上钉木架,要挂成百上千个红灯笼。

\"李姐,水管冻裂了。\"电工小张举着扳手直跺脚,\"零下五度,混凝土里的水管全冻成了冰疙瘩。\"

李秘书长摘下眼镜擦了擦:\"把咱们带的火锅底料煮了,用热水浇。\"她指挥着众人把二十袋底料倒进大铁桶,煤气灶烧得旺旺的,麻辣香气混着蒸汽在厂房里弥漫。

有个戴毛线帽的年轻人扒着门缝往里看:\"你们在做什么?闻起来像火山爆发。\"他叫杰森,是隔壁精酿酒吧的老板,鼻尖冻得通红。

李秘书长舀了勺底料递过去:\"尝尝?四川的火山。这里还有试吃的中国十三大菜系的中国菜\"杰森抿了一口,辣得直跳脚,却又伸出舌头舔了舔嘴唇:\"能给我的啤酒调点这个吗?我敢说波特兰人会疯掉的。\"

半夜三点,水管终于通了。李秘书长靠在暖气片上打盹,梦见史国栋在总部的火锅前喊她:\"老李,来盘黄喉!再加一份蒜苗回锅肉。\"惊醒时发现身上盖着件男士大衣,杰森正蹲在煤气灶前添柴,火光映着他冻得发紫的耳朵。

\"李秘书长,我帮你招了五十个服务员。\"杰森指着门口,五个代表正跺着脚上的雪,\"他们都是附近艺术学院的,说要在墙上画熊猫吃火锅。\"

雪停的时候,第一盏红灯笼挂上了房梁。李秘书长掏出手机给史国栋发照片,屏幕里的红灯笼在白雪里红得像团火。

林薇站在克拉码头的栈桥上,看着暴雨拍打河面。刚挂好的灯笼被风吹得东倒西歪,有个已经掉进了水里,红色的绸布在浑浊的浪里打着旋。

\"薇姐,供应商说沙茶酱断货了。\"助理阿玲举着被风吹烂的伞,\"马来西亚的工厂被淹了,至少要等一周才能发货。\"

林薇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去唐人街!找老陈的杂货铺,他肯定有存货。\"两人踩着积水往老街跑,凉鞋里灌满了水,踩在石板路上咯吱响。

老陈的铺子在骑楼下,木架上摆着一排排贴着中文标签的罐头。看见林薇,他掀开柜台下的木箱:\"早给你备着呢。去年台风天,有个新加坡人冒雨来买郫县豆瓣,说他爷爷是四川兵。\"

暴雨里突然传来惊呼,阿玲指着河面:\"灯笼!我们的灯笼!\"三个红灯笼正顺着河水往下漂,有个穿救生衣的男人跳上摩托艇,冒雨去捞。

\"那是安叔,\"老陈眯着眼睛笑,\"他儿子在上海读大学,每次视频都喊着要吃火锅。\"安叔把灯笼递上岸时,林薇发现他的救生衣上绣着个褪色的\"川\"字。

雨停时,克拉码头的霓虹灯亮了。林薇站在店门口,看着安叔带着街坊邻居来试吃。穿西装的白领和戴头巾的印度阿姨挤在一桌,共同举着香油碟,辣得直扇扇子。

两个月后的晚上,史国栋坐在总部的火锅前,点开了视频通话。屏幕上同时出现三个画面:旧金山的店里坐满了金发客人,约瑟夫正教一个小男孩用筷子夹鱼丸;波特兰的红灯笼串成了长龙,李秘书长和杰森碰着啤酒杯;新加坡的河面上,林薇的身影和灯笼一起映在水里。

\"史总,\"约瑟夫把镜头对准后厨,\"四川来的张师傅今天到了,他做的酥肉,客人要打包带回家。\"

李秘书长举着手机转了个圈,墙上的涂鸦闪进画面:\"您看这熊猫吃火锅的画,是艺术学院的学生免费画的。上周有对新人来拍婚纱照,说要让全世界知道他们在火锅店定的情。\"

林薇的声音混着海浪声:\"安叔的儿子放假从上海回来了,现在在店里当厨师,等学会后他们讲解加盟咱们的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酒楼。刚才有个老太太说,这味道跟她1948年在重庆吃的一模一样,她也在督促儿媳妇赶快加盟。\"

史国栋夹起一片毛肚,在沸腾的红汤里七上八下:\"明天我带新鲜的鸭血过去,咱们在三个店同时涮。\"他举起筷子,屏幕里的三个人同时举起了香油碟,四个方向的碰杯声,混着火锅的咕嘟声,在夜色里酿成了最香的团圆。

铜锅里的红汤还在翻滚,像极了他们跨越山海的脚步。辣椒在汤里沉沉浮浮,正如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乡愁,终究会在一口热锅里,找到最温暖的归宿。

约瑟夫站在洛杉矶新店的露台上,看着楼下排队的人群。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史国栋发来的消息:\"加州突破一百家了,你这西部队成了燎原的火种。\"

\"乔,第110家加盟商到了。\"马克举着文件夹跑上来,\"是圣迭戈的希腊餐厅老板,说要把他的披萨炉改成鸳鸯锅。\"

约瑟夫转头时,看见个卷头发的中年男人正对着火锅底料拍照。男人叫尼科斯,橄榄油作坊的继承人,袖口沾着油渍:\"我祖母1972年去过香港,总说有一种红汤能让人忘记烦恼。\"他掏出手机,相册里是位银发老太太,正举着筷子笑。

上周在旧金山的招商会上,尼科斯当场签下加盟合同。此刻他盯着后厨的底料储藏柜:\"这些红方块能空运到希腊吗?我想让雅典的邻居尝尝。\"

约瑟夫突然想起三个月前那个雨天,重庆老太太带来的干辣椒。现在那些辣椒的种子,已经在加州的土壤里发了芽——第89家加盟商是个农场主,在后院种起了朝天椒。

\"马克,把底料配方翻译件给他。\"约瑟夫拍着尼科斯的肩膀,\"但记住,必须用四川的牛油。\"远处的夕阳把\"川中川渝\"的招牌染成了金红色,像块刚从锅里捞出来的红糖糍粑。

李秘书长踩着化雪后的积水,数着波特兰第68家加盟店的门牌。玻璃门上贴着新画的海报:穿羽绒服的雪人举着香油碟,旁边写着\"冬天和火锅更配\"。

\"李叔,缅因大学的留学生社团来了。\"小张指着门口的一群年轻人,为首的姑娘举着\"四川老乡会\"的牌子。

去年冬天冻裂的水管早就修好了,现在暖气管上挂着加盟商送来的腊肉。第42家加盟商是位中学老师,把教室改成了火锅主题自习室,学生们背单词累了,就能免费喝酸梅汤。

\"李秘书长,您还记得那个要加番茄酱的大叔吗?\"杰森举着新酿的花椒啤酒走进来,泡沫顺着杯壁往下淌,\"他现在是第56家加盟商,在波士顿开了家火锅店,说要给每个客人讲您用底料融冰的故事。\"

李秘书长翻开加盟名册,第68页贴着张照片:穿校服的女孩站在店门口,手里举着\"我要当店长\"的手抄报。那是波特兰小学的露西,她妈妈是第37家加盟商,从美甲师变成了火锅店老板。

窗外的积雪正顺着屋檐往下滴,像极了火锅汤面上凝结的红油。李秘书长给史国栋发去视频,镜头里68盏红灯笼在春风里摇晃,像一串刚穿好的冰糖葫芦。

林薇站在克拉码头的栈桥上,看着第116家加盟店的灯笼升起来。安叔的儿子正踩着梯子绑绳结,小伙子手腕上戴着个红绳手链,是林薇送的开业礼物。

\"薇姐,马来西亚的加盟商来了。\"阿玲指着码头入口,穿纱丽的女人正和穿西装的男人争执,\"他们在抢第117家的名额呢。\"

上个月在新加坡招商会,有个印尼华侨当场哭了。他说1965年离开雅加达时,母亲塞给他的罐子里装着花椒,现在那罐子就摆在第73家加盟店的柜台上。

第99家加盟商是位妇产科医生,在医院对面开了家迷你火锅店。\"产妇生完孩子喝红糖姜茶,\"她给林薇看菜单,\"我加了当归锅底,现在预约排到下个月。\"

安叔提着刚卤好的肥肠走过来,锅里的香气惊动了河面上的游船。\"昨天有个老太太,\"他擦着手笑,\"说吃了咱们的毛肚,想起1947年在朝天门码头,她丈夫给她买的那碗小面。\"

暮色里,116盏灯笼在河面上投下倒影,像撒了一把会发光的辣椒。林薇点开视频通话,三个时区的画面同时亮起——约瑟夫在教客人调油碟,李秘书长在给雪人海报描红,而她身后的灯笼,正顺着河水漂向更远的地方。

史国栋把三地报表摊在火锅桌上,红笔圈出的数字像锅里的辣椒。加州110家,缅因州68家,新加坡116家,加起来的灯笼数,比总部仓库里的存货还多。

手机突然震动,是约瑟夫发来的照片:旧金山分店的后厨里,四川来的张师傅正教尼科斯炒底料,橄榄油和牛油在锅里融成一片金黄。

李秘书长的视频随后进来,镜头晃过波特兰的雪景:第68家加盟店的窗台上,摆着个玻璃罐,里面泡着去年冬天冻裂的水管碎片,旁边贴着手写的标签:\"融冰的温度\"。

林薇发来的照片里,安叔的儿子正在教外国客人唱《成都》。116盏灯笼连成的光带,在卫星图上像条跳动的红绳,一头拴着四川,一头系着世界。

史国栋夹起贡菜,看着它在红汤里慢慢舒展。三个月前那些关于租金、海关、水管的烦恼,此刻都变成了报表里的数字,而数字背后,是无数个被火锅温暖的故事。

铜锅里的红汤还在翻滚,像条永远不会干涸的河。史国栋举起筷子,对着手机屏幕里的三个方向轻轻一点——那里的灯笼正亮着,像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星星,每一颗都带着川渝乃至中国的温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