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远山荷香 > 第156章 京华来信 波澜隐现

远山荷香 第156章 京华来信 波澜隐现

作者:酷酷的男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3 11:05:09

春深日暖,药园里一片生机勃勃。暖棚的成功让沈家医馆在青黄不接的春季也能拥有充足的鲜药,林小荷的药膳坊因此添了好几样应季新品,诸如薄荷绿豆糕、紫苏饮子,颇受乡亲们欢迎。栓柱和柳根两个学徒,一个沉稳干练,一个心细手巧,将医馆内外打理得井井有条。安生更是像棵汲取了充足阳光雨露的小苗,咿呀学语中不时蹦出些与药材相关的稚言妙语,逗得大家开怀一笑。日子仿佛沿着一条平静而温暖的河流,缓缓向前。

然而,这平静被一封来自京城的信打破了。

这日晌午,驿差老周再次骑着那匹瘦马,将一封厚厚的、盖着火漆印的信件送到了沈远山手中。信是陈榆写来的。

不同于年前那封报平安和讲述初入太医院见闻的短信,这封信写得格外长,厚厚的几页纸,笔迹时而工整,时而略显潦草,仿佛写信人的心境也经历了几番起伏。

“师傅、师娘尊鉴:见字如面。京城已是繁花似锦,然弟子心中,时常念及医馆院中草木,及师傅师娘教诲之恩,栓柱、柳根师弟勤勉之态,安生稚子欢声,每每思之,倍感温暖,亦心生怅惘……”

信的开头,是例常的问候与思念。陈榆详细描述了太医院的格局,他作为最低等的“生员”,日常所做多是整理浩如烟海的医案典籍,辨认、炮制各地进贡的药材,偶尔有幸跟随太医令或资深太医出诊,也只能在一旁观摩记录,鲜少有亲手实践的机会。

“……太医署内,规矩森严,等级分明。诸位太医,医术确然精湛,尤擅宫廷贵胄调养之道,辨证用药,心思缜密,令弟子大开眼界。苏先生亦曾召见弟子,勉励有加,嘱我珍惜机缘,潜心向学……”

看到这里,沈远山和林小荷都微微颔首,能得苏文瑾照拂,陈榆的处境应该不至于太差。

然而,信纸翻过,接下来的内容,却让两人的眉头渐渐蹙紧。

“……然,署内亦非净土。同窗之间,竞争激烈,多有攀附结党、汲汲营营之辈。或因弟子得苏先生些许青眼,便遭人排挤议论,暗讽弟子出身乡野,不过侥幸……更有甚者,近日署中考核,弟子于一道关于‘时疫防治’之策论中,引用了师傅曾讲授之‘避秽解毒,分区隔治’之法,并结合在咱医馆时所见所闻,加以阐述。不料竟引来王副院判当众斥责,言此乃‘草泽野法’,难登大雅之堂,有违太医署‘正统’……”

“岂有此理!”林小荷看到这里,忍不住拍案而起,脸上泛起怒气,“什么叫‘草泽野法’?当年若不是远山你用这法子控制了咱们村的时疫,不知要死多少人!他们坐在京城高堂之上,哪里知道民间疾苦!”

沈远山示意她稍安勿躁,继续往下看。陈榆在信中写道,他当时心中不服,却也不敢当面顶撞,只得默默承受。事后,亦有几位较为正直的太医私下安慰他,言王副院判其人向来古板守旧,看重门第出身,让他不必过于介怀,但行事需更加谨慎。

信的末尾,陈榆的字迹显得有些沉重:

“……师傅,师娘,弟子时常困惑。太医署所学,固然精深渊博,然有时觉其过于追求方药之精巧,论证之玄奥,反倒失了那份面对病患最直接的关切与体察。弟子记得师傅常言,‘医者,意也。易解之病,用易解之方’。如今身处此地,方知此言重若千钧。近日京城偶有风寒流行,署中议论方药,皆着眼于贵人体质,力求万全,却无人提及如何让寻常百姓家得以预防、如何用价廉易得之药及时救治……弟子偶与同窗言及咱医馆常备之姜枣茶、金银花露等物,竟被嗤笑为‘村妇之见’……”

“弟子深知机会来之不易,定当勤勉不辍,不负师傅师娘期望。然夜深人静之时,亦不免自问,弟子所求,究竟是这太医署的锦绣前程,还是当初立下的‘帮像俺娘那样的人’的志愿?心中彷徨,唯能向师傅师娘一诉……”

信读完了,医馆内一片沉寂。阳光从窗户斜射进来,映出空气中浮动的微尘,却驱不散那弥漫在字里行间的迷茫与压抑。

栓柱和柳根不知何时也停下了手中的活计,紧张地看着师傅师娘凝重的脸色。安生似乎也感受到气氛不对,安静地靠在林小荷腿边,不再玩闹。

良久,林小荷才长长叹了口气,声音里带着心疼和愤懑:“这孩子……在那边怕是受了不少委屈。那个什么王副院判,也太欺负人了!”

沈远山将信纸缓缓折好,放入信封,他的表情恢复了平日的沉静,但眼神却比往常更加深邃。

“他所遇之事,并不意外。”沈远山的声音低沉而平稳,“太医院汇聚天下医道精英,却也汇聚了天下最多的规矩、门槛和……势利眼。重经典而轻实践,重贵人而忽平民,此乃积弊。”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后院那片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的药园,缓缓道:“小榆所惑,并非他一人之惑。是选择在精致的牢笼里,打磨一门伺候权贵的技艺;还是坚守初心,在更广阔的天地间,践行治病救人的本分。这本就是两条不同的路。”

“那……咱们该怎么回信?”林小荷忧心忡忡地问,“总不能劝他回来吧?那岂不是前功尽弃?”

“自然不能劝他回来。”沈远山转过身,目光扫过栓柱和柳根,最终落在林小荷脸上,“挫折与迷茫,亦是成长必经之路。他需要的是指引,而非庇护。”

他沉吟片刻,道:“回信给他。其一,肯定他见闻增长,眼界开阔;其二,关于‘草泽野法’之论,不必与之争辩一时长短,民间智慧历经千百年实践检验,自有其生命力,让他潜心观察,自有公断;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提醒他勿忘根本。无论身处何地,医术高低,医者之仁心,在于平等看待每一个生命。太医署之学,乃术;咱医馆所行,乃道。望他能融会贯通,而非迷失方向。”

林小荷仔细听着,点了点头:“你说得对。还得告诉他,家里一切都好,栓柱和柳根都很得力,安生又长高了,让他不必挂念,安心学习。再给他捎些咱们新做的薄荷糖浆和紫苏干去,京城怕是没这个味儿。”

“嗯。”沈远山颔首,“此外,将我们近日整理的,关于春季小儿风热感冒的几种简易防治法,以及用常见药材替代名贵药材的几个验方,一并抄录给他。让他知道,他所学所思,并非无用,在这乡野之间,正实实在在地帮助着需要的人。”

这封来自京城的信,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沈家医馆每个人的心中都漾开了涟漪。它带来了远方的消息,也带来了对医道、对前程的更深层次的思考。陈榆的困惑,何尝不是对这扎根乡土的行医之路的一种映照与肯定?

栓柱和柳根默默地对视一眼,似乎也从师兄的经历中,隐约触摸到了未来道路上可能存在的风雨与抉择。而安生,虽然懵懂,却也仰着小脸,看着爹爹娘亲严肃交谈的样子,将“京城”、“太医院”这些陌生的词语,悄悄记在了心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