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远山荷香 > 第131章 旧疾新方 师徒共参详

远山荷香 第131章 旧疾新方 师徒共参详

作者:酷酷的男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3 11:05:09

春风不仅吹绿了田野,也带来了一些缠绵的旧疾。这几日,医馆里来了几位老病号,都是些陈年痼疾,每逢天气变化或劳累过度便会发作,令人不胜其扰。

其中一位是村南的杨老汉,患有“鹤膝风”(类似现代的风湿性关节炎),双膝关节肿痛变形,每逢阴雨天便疼痛加剧,行走困难,多年来试过不少方子,总难除根。另一位是镇上的老秀才,年轻时苦读落下个心口疼(胃脘痛)的毛病,时好时坏,近来因家事操劳,又发作了,嗳气泛酸,食欲不振。

面对这些熟悉的病人和病症,沈远山并未草率地沿用旧方。他将栓柱叫到身边,一同诊脉、问询,仔细辨析此次发作与往次有何不同。

“栓柱,你看杨老汉此次脉象,与前次相比,有何变化?”沈远山引导着。

栓柱凝神诊脉,浓眉微蹙:“师傅,俺觉得…这次脉象更沉更涩些,舌苔也比之前厚腻。”

“嗯,”沈远山点头,“此次不仅是风寒湿痹阻络,更有久病入络,瘀血内停之象。若只祛风寒湿,不化瘀通络,终是隔靴搔痒。”

他又转向老秀才的病例:“老秀才此次胃脘胀痛,连及两胁,嗳气频繁,脉象弦细。你可知这提示什么?”

栓柱努力回忆所学:“脉弦主肝郁…是不是肝气不舒,横逆犯胃了?”

“正是!”沈远山眼中露出赞许,“先前只着眼于脾胃虚寒,忽略了情志因素的影响。需得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并行。”

明确了病机,沈远山并未立刻开方,而是对栓柱说:“你去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有关痹症、胃脘痛的相关条文,以及苏先生寄来的那本《杂病心法》中对应的篇章找出来,我们一同参详。”

栓柱立刻应声而去,很快抱来几部医书。师徒二人便伏在案前,翻阅起来。沈远山不时指出关键处,结合眼前病例讲解,栓柱则认真聆听,不时发问。

“师傅,这‘桂枝芍药知母汤’治风湿,与咱们常用的‘独活寄生汤’有何异同?”

“此处提到‘旋覆代赭汤’降逆止呕,若用于老秀才此证,当如何加减?”

林小荷送茶进来,见师徒二人头碰头地钻研医书,讨论得投入,便轻轻放下茶盘,没有打扰。她看着栓柱那专注而渴望新知的眼神,仿佛看到了当年陈榆的影子,心中欣慰。

经过一番探讨,沈远山结合古方精义和病人具体情况,重新拟定了方子。

对杨老汉,他在祛风除湿的基础上,加入了桃仁、红花、地龙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品。

对老秀才,则以疏肝解郁的柴胡、白芍为君,配合和胃降逆的旋覆花、代赭石,佐以健脾的白术、茯苓。

方子开好,沈远山让栓柱亲自去抓药,并细细向他解释每一味药在方中的作用,以及为何如此配伍。

“师娘,师傅今天教的,比俺自己背十遍书都记得牢!”栓柱抓药时,兴奋地对林小荷说。

林小荷笑道:“这就是‘知行合一’。光背死书不行,还得在病人身上验证、思考。”

几日后,两位病人复诊,病情皆有明显好转。杨老汉感觉关节疼痛减轻,肿胀也消了些;老秀才则说心口舒畅多了,嗳气也少了。两人都对沈远山千恩万谢。

沈远山却对栓柱说:“你看,医道之妙,在于变通。病症虽旧,病机常新。唯有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并结合实际,细心体察,方能药到病除。”

栓柱重重地点头,将师傅的话牢牢记在心里。

窗外,春阳明媚,药园的新苗又长高了一截。医馆内,古老的智慧与年轻的求知欲碰撞出火花,传承在这样一次次的共同参详中,悄然进行,绵延不息。旧疾遇新方,不仅是医术的精进,更是医者仁心与责任的生动体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