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大胤:我用数据颠覆皇权 > 第45章 真相渐明,粮荒系人为

火把光在破庙墙上映得忽明忽暗,我靠在墙角,肩头那块布条还带着温热的血气。谢琬蹲在我旁边,手里银针刚收进袖囊,眉头没松过。

“还能撑?”她问。

“死不了。”我抬手抹了把脸,掌心沾了灰和汗,“只要别让我背人跑路,现在还能说整话。”

王铎站在门口,九环刀插在泥地里,一只手搭在刀柄上,目光扫着外面黑沉沉的山道。他身后几个亲兵散开守着路口,没人说话,但气氛比刚才松了些。

账册就摊在我膝盖上,湿了一角,字迹晕开些,可关键几行还在。我用折扇尖点着其中一行:“南陵县,三月初三,报损三百石——这种鬼话也能盖上官印?”

谢琬凑近看,呼吸拂过纸面:“每年这时候都报损,去年也是,前年也是……可今年灾民翻了三倍。”

“不是灾重了。”我冷笑,“是有人不想让粮落地。”

王铎转过身,大步走过来,蹲下,铠甲发出闷响。“你看出什么了?”

我拿扇子在地上划了三条线。

“第一条,裴家商号‘丰隆行’,名下有十七处私仓,分布在南七县要道。这些仓不记账,也不归户部直管,却每月固定收一批‘转运损耗粮’。”

我顿了顿,又画第二条线。

“第二条,北狄边境,近三个月出现六次异常运粮队,打着边贸旗号,实则运的是铁锭、弓弦、马鞍料。按理说他们缺粮十年,哪来的余力做军备?除非……有人给他们送饭吃。”

王铎眼神一紧:“你是说,我们饿死的人,腾出的口粮,养了他们的兵?”

“聪明。”我点头,“第三条线——这两条怎么接上的?看这个。”

我把账册翻到另一页,指着一处小字:“四更,西门,验货。这不是日期,是暗语。‘验货’不是查东西,是交接。每次官粮报损后第三天,就有船从漕河支流出发,不走官道,绕夜行,目的地是丰隆行在临津渡的码头。”

谢琬突然开口:“临津渡……那是北狄商队唯一能合法入境的关口。”

“对。”我抬头看她,“所以答案来了——裴仲渊借户部职权,把官粮虚报损耗,转卖给北狄,换回军需物资。北狄拿我们的粮养兵,回头再借萧景珩的手搞叛乱。一场灾,三方得利:裴党捞钱,北狄补血,三皇子刷‘赈灾贤名’,等局势乱了,他再顺势夺位。”

庙里一下子静了。

风从破窗缝钻进来,吹得火苗歪了一下。

王铎猛地一拳砸地,震得泥屑飞起:“狗娘养的!怪不得去年边关告急,北狄骑兵个个脸色红润!我还以为他们抢了咱们多少粮,原来是咱们自己人送过去的!”

谢琬没动,但手指掐进了掌心。

“我母后当年护着的江山……”她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就是被这些人一口口啃烂的?”

我没接这话,只是把玉佩从怀里掏出来,放在账册旁边。

“你以为这玉佩为什么会在村姑手里?”我盯着她,“那天我救她,不是偶然。她是谢家旧仆的女儿,母亲死前把她送出城,临走前塞了这半块玉。她不知道它多重要,只知道‘小姐的东西,不能丢’。”

谢琬盯着那玉,眼眶有点发红。

“所以你早猜到了?”她问。

“猜到一半。”我合上账册,“另一半,是你母亲留下的那句话——‘持此玉者,是我命定之人’。她不是在说姻缘,是在说托孤。她在等一个能掀桌子的人。”

王铎咧嘴笑了下,露出一口黄牙:“好家伙,你这张嘴,比刀子还快。不过我喜欢。我就烦那些拐弯抹角的文官,说话跟拉屎一样费劲。”

“彼此彼此。”我扯了下嘴角,“你也别夸我,待会儿我说的事,可能更让你想砍人。”

“你说,我听着。”

我深吸一口气,肋骨处还有点疼,但脑子清楚了。

“我们现在有三条路。第一,冲进京城,把账册拍在皇帝脸上——然后被裴党当场灭口,连尸首都找不到。”

谢琬皱眉:“第二呢?”

“第二,找证据,层层上报,走御史台、大理寺、刑部——三个月后,文书还在打转,裴仲渊已经把所有私仓烧干净了。”

王铎啐了一口:“那第三条呢?”

我抬头,直视他:“我们不碰裴仲渊,也不动萧景珩。我们直接断北狄的粮。”

两人同时一愣。

“你说什么?”王铎瞪眼。

“我说,北狄不是靠自己活下来的。”我敲了敲账册,“他们十年缺粮,全靠偷偷买。谁卖?裴党。卖给谁?北狄可汗。可汗敢不敢打过来?敢。但他有个前提——得吃饱。只要我们掐住这条暗道,让他断粮一个月,草原上自己就得乱。”

谢琬反应极快:“一旦北狄内乱,萧景珩失去外援,裴仲渊的军资链断裂,他们就没底气搞政变。”

“聪明。”我点头,“而且我们不动京官,不惊动朝廷,只打走私队。既能查实证据,又能逼他们狗急跳墙,露出更多破绽。”

王铎沉默片刻,忽然笑了:“你这招狠啊……表面打北狄,实际割裴党的肠子。”

“肠子还得慢慢割。”我翻开账册最后一页,指着一行朱批,“你看这里——‘北线粮道,四更验货’。这不是一次行动,是惯例。他们每十天交接一次,下次就在三天后。只要我们盯住西门码头,就能抓个正着。”

谢琬忽然站起身,走到墙边,从包袱里取出一张旧地图铺开。

“这是临津渡水道图。”她说,“我小时候跟着父亲去过一次。那里有两条主航道,一条走官船,一条走商舶。商道夜里封闸,但有一条暗渠,平时用来排涝,汛期才开。若走私,必走那里。”

我走过去,蹲下,用扇子尖点在图上:“好。计划分三步。第一步,派两个人混进码头,扮成脚夫或船工,摸清交接时间、暗号、护卫人数。”

王铎立刻道:“我手下有两个老卒,做过三年漕工,熟水路。”

“叫他们来。”我说,“第二步,等交接当晚,我们不拦货,只换货。”

谢琬挑眉:“换什么?”

“换成毒粮。”我淡淡道,“不是真毒,是霉变的。掺了陈年鼠粪、腐草汁,看着像好米,吃一口就拉肚子。北狄人吃了,不会死,但会病。一船下去,千人腹泻,军心先乱。”

王铎哈哈大笑:“妙!让他们自己把自己废了!”

“第三步。”我看向谢琬,“你写一封信,以尚书府千金名义,寄给江南几位大粮商,说‘听闻北狄高价收粮,不知真假’。这信不用寄远,只要在茶楼酒肆传开就行。消息一放,粮价必涨。裴党想继续卖,成本翻倍;想停手,北狄立马翻脸。”

谢琬眼睛亮了:“让他们进退两难。”

“对。”我合上扇子,轻轻敲了下地面,“这局棋,我们不杀子,只改规则。让他们自己把自己的路走死。”

王铎站起身,拔起地上的刀,扛在肩上,咧嘴一笑:“楚公子,你这脑子,比边关十座烽火台还亮。老子服了。你说往哪冲,我带人就往哪劈。”

谢琬也站起身,走到我面前,低头看着那本账册。

“以前我觉得,只要安安稳稳活着就好。”她声音很轻,“可现在我知道,有些人,生下来就不是为了躲雨的。”

我抬头看她。

她伸手,把玉佩拿起来,贴身收进衣襟。

“你说得对。”她终于笑了,梨涡一闪,“该我们出手了。”

我点点头,正要说话,忽然听见外面一声轻响。

不是脚步,也不是风。

是绳子绷紧的声音。

王铎立刻转身,刀横在胸前。

我也慢慢站起,靠在墙边,手摸向折扇。

庙外,月光斜照在拴马桩上。

一根麻绳,不知何时被人绑在桩底,另一头伸进草丛,微微颤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