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阳和乔安分开后就径直往品轩茶楼而去,在门口与两位师兄及杜岚书会面过后才往诗会举行的包间而去。
今天这场诗会的东道主是杨博、李煦以及镇上的一位举人共同组织的,虽然来的人不算多,只二十来人的样子,但大部分都是考中了秀才的学子,少部分是举人。
“小师弟,这位是张举人。”到地方后李煦第一时间就给徐青阳介绍了今天的另一位东道主张智明,是他在官学时认识的好友,张智明和他是同榜举人,不过名次稍微低些。“张兄,这位就是今年的案首,我的小师弟。”
“久仰!”张智明是真的很早就从杨博和李煦的嘴里听说了徐青阳的名字,只是一直无缘得见,今日总算是见到了。
“张举人。”徐青阳拱手为礼。
今日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交流学习,所以在寒暄了一会儿之后就进入了正题。前几日两位师兄在邀请徐青阳来诗会时就说了,徐青阳可尽情发挥,于是徐青阳便丝毫没有藏拙的心思,不管是作诗还是讨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徐青阳都尽情的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以此宣告众人,他这个案首可不是浪得虚名的。
不得不说杨博和李煦就是有先见之明,今日前来的大部分人都是抱着纯粹的交流学习的想法来的,但还有一些人就是想要看看徐青阳的实力的。
他们根本不愿意相信徐青阳一个默默无闻,名声还有些不好的人能考中案首!
不过等他们见识了徐青阳真正的实力过后,这些人才知道,徐青阳这个案首是实至名归的。
人都是慕强的,文人也不例外。在发现徐青阳的才学出众过后,想与之结交的人就多了起来,杨博和李煦见状便主动退到了一边,把位置让给徐青阳。
另一边,姚乐游的目光在徐青阳身上停留了好一会儿之后才转移到杨博和李煦身上,他早就想与这两人结交了,听说张智明要和他们一起举办诗会,姚乐游就低调的过来了。
见到徐青阳是姚乐游意料之外的,他没有想到徐青阳竟然是杨博和李煦的小师弟!
那这么说的话,杨博和李煦与徐家之间的联系就是徐青阳了,与徐昊没有半分关系。再联想到之前从徐昊口中得知的关于徐青阳的消息,姚乐游顿时就明白了很多事。
不过他对徐青阳也很好奇,就一直没作声,只默默的看着,看了一会儿过后,姚乐游确定关于徐青阳的那些谣言都是胡诌的。
姚乐游是很相信自己的一个人,他认定的事很难再改变!就像他当初和徐昊见面时,他就觉得徐昊这个人比较复杂,不是能轻易看透的那种,所以一直未与他成为可以交心的朋友,可他对杨博、李煦还有徐青阳的印象都非常的好,他确定这几人是可以真心相交的。
确定自己的心意过后,姚乐游就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了杨博和李煦,“杨举人,李举人。”
杨博和李煦看着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的人都有些惊诧,这人他们未曾见过,也不是他们邀请来的。
张智明在不远处看见这一幕,忙走了过来打圆场,他是知道姚乐游想和杨博李煦结交的想法的,“杨兄、李兄,这位是姚..”张智明本想说姚公子的,因为对比起姚乐游身上的举人功名,同知家公子的身份更值得人尊重。
不过姚乐游及时的给了张智明一个眼色,张智明到嘴边的话生生的拐了一个弯,“姚,姚举人,他之前也在官学,不过家中有事就回家了,他多次和我提起想与你们结识一番。”
张智明也不知道姚乐游为什么不让他把真实的身份说出来,可他也不得不按照姚乐游的意思行事。
杨博和李煦不是没有发现张智明的话转变得十分生硬,但两人都默契的没有开口,因为他们还没搞明白姚乐游到底想要做什么?
“原来是姚举人,失敬失敬。”
“今日是以“春”为题,我也作了一首诗,还请两位品鉴。”姚乐游便把自己刚作的诗念了出来。
杨博和李煦一听就知道姚乐游也是个有实力的人,便起了与之交流切磋的心思,几人在一起好好的切磋交流了一番,切磋完后,大家都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
杨博和李煦对姚乐游的防备心稍微降低了些,但要说成为朋友或者引为知己,那还早着呢。
姚乐游也知道光凭一两次见面不足以了解彼此,遂道:“过几日我也要举办一场诗会,请两位和张兄拨冗。”今日这诗会到底不是他的主角,他也不好越俎代庖。
张智明本就存了与姚乐游相交的心思,听到此话忙不迭的就答应了,姚乐游组织的诗会规格肯定比他们组织的要好很多,他有更多的机会认识志同道合的人。
与张智明一口就答应下来的态度相比,杨博和李煦就显得更加犹豫了,姚乐游以为两人是顾及徐青阳和杜岚书,连忙道:“当然,徐秀才和杜秀才我也十分欢迎。”这两人他也是十分想要结交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