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完名后紧接着就是开学典礼。
这也是徐青阳从乔安嘴里听说的,徐青阳觉得很有道理就和两位师兄说了,三人商议之后觉得确实需要一个正经的仪式就把开学典礼的事情定了下来。
开学典礼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祭拜孔圣人,第二件事就是宣读三合学堂的校规,老话说得好,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他们合力修建起来的学堂断不能让外人看了笑话去,所以一开始就要把规矩立好!
本来徐青阳也想让刘夫郎和刘淳也在开学典礼上安排一个环节的,但刘夫郎和刘淳都拒绝了,因为他们学刺绣并不需要祭拜什么圣人,学堂的校规他们也看了,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开学典礼结束后这学期的第一天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孩子们可以回家准备明天正式的上课了。第一天学堂的锅碗瓢盆什么的都还没清洗出来,村民们送过来的粮食也还在统计中,幸而开学典礼结束后距离午时还有点时间,乡亲们大可以回家去吃。
虽然大部分的村民都等在学堂门口,但孩子们并没有被允许去找各自的双亲,而是在开学典礼结束后由各自的夫子带着到学堂门口去乘坐各个村子负责护送孩子们的牛车。
因为以后都是要坐牛车回村的,所以要先熟悉一下。
村民们也理解夫子们这样做的目的,并未主动上前去找自家的孩子,而是在人群中发现自家的孩子后就不远不近的跟着。
护送孩子们的牛车是经过改造的,不仅把坐的位置加宽了,还把两侧的木板加高了,为的就是防止孩子们不小心从牛车上滚下去。
乔然也是跟着西河村其他的孩子一起走的,乔安一直抱着三宝不远不近的跟着。
看着牛车缓缓的走远,孩子们也乖乖的坐在牛车上并没有调皮,乔安以及其他村民们就放心了不少。
许多人走在一起就免不了说说近来发生的新鲜事,“早前不是听说东河村也要建学堂吗?怎么一个冬天过去了还没听到什么动静?”
“你不知道啊!”有那消息比较灵通的人反问,问话的人与他旁边的人都齐齐摇头,乔安也跟着一起摇头。
他连东河村要修学堂的消息都不知道!
“东河村要建学堂?”乔安惊诧的问。
除乔安以外的所有人都齐齐点头,这个消息他们年前就听说了,“东河村说是要建个自己的学堂,只收东河村的孩子,其他村的孩子一律不收!”
这倒像是东河村人能做出来的事,不过乔安总觉得东河村的人会这么做透着一股不服气的味道。
“那刚才叔么反问是还有什么内幕吗?”乔安问了那个消息比较灵通的人。
“有!”那人肯定的点点头,“过年走亲戚时我听说,东河村村长想在东河村修建一座学堂,建议东河村所有人集资,每户出二两银子。”
“刚开始东河村人听说要建学堂都非常的高兴,都以为能像三合学堂这样有人直接出钱把学堂修了,从来就没有想过还要自己拿钱,所以集资的事就进行得很慢!”
“不过东河村村长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趁着过年那几天倒是说动了东河村大半的村民,只不过轮到徐家时就说不通了。”
“徐家?哪个徐家?”乔安对‘徐家’这两个字很敏感,一听就会联想到不好的人和事。
那人一点关子也不卖,“就是安哥儿你想的那个徐家!”
众人恍然大悟,乔安能想到的徐家只有徐文才一家。
“徐文才认为他家没有要上学的人,东河村还要请他家的秀才老爷去执教,所以修建学堂的二两银子他就不该出。东河村村长知道徐文才说的是歪理,但考虑到学堂修建成功后还需徐昊去当夫子,不宜这么早就和徐文才撕破脸就先去说服其他人了,谁知乔泽武知道这个消息后也拒不出钱。”
众人听得津津有味的,连脚步放慢了都不知道。
“乔泽武直言道,徐文才不出钱那他也不出!因为乔泽武家也没有要上学的孩子。”
“就算乔泽武家有需要上学的孩子应该也不会送进学堂。”另有一人猜测道,“乔大强和何宝儿成亲后就一直居住在镇上,每年只回村一两个月,且...”乔泽武家还与徐文才家有怨。
徐昊执教的学堂怎么可能会收乔泽武家的孩子?就算那个孩子有何家一半的血脉也一样。
乔安瞬间就察觉到落在他身上的视线变多了,不过乡亲们很快就把视线收回去了,乔安也就没太在意了。
乔泽武和徐文才结怨确实是有他的原因在,但乔安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气氛稍微凝滞了一下后就有人出来打了圆场,“那后面呢?又发生了什么事?”
那人继续道:“徐文才和乔泽武两人杠上了,东河村其他的村民见了也开始动摇了,因为他们其中有一部分人家确实没有需要上学的孩子。家中没有需要上学的孩子的人不想出钱,光靠需要上学的孩子的人家那点钱根本就不够,东河村的村长、族老们又不想自掏腰包把这个缺口补上。”三合学堂能修建起来多亏了乔安,虽然他们也集资了,但那点钱远远不够,不过倒是给学堂多增加了两亩地,让束修又低了一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