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弟,最高统帅部的命令下来了。”
芒友临时会师点的指挥部里,宋希濂将军将一份崭新的电报递到了林啸天面前,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带着一丝如释重负的笑容,“蒋委员长亲自下令,嘉奖所有打通中印公路的远征将士!命令我们,即刻班师回国,到滇西的第一个大城市——保山,进行休整和接受表彰!”
“班师回国……”
林啸天接过电报,手指微微颤抖。这四个字,他和他手下那些百战余生的弟兄们,在梦里念叨了无数遍。从踏入缅甸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这一天。
“太好了!”王虎在一旁激动得一拍大腿,“终于可以回家了!老子做梦都想吃上一口咱中国的白面馒头!”
“命令下去。”林啸天缓缓折好电报,转过身,对着他手下所有的军官,下达了他军旅生涯中,最让他心潮澎湃的一道命令,“命令全体都有!整理装备,清点人员,准备——”
他顿了顿,深吸一口气,用嘶哑却无比洪亮的声音,吼出了最后两个字。
“——回家!”
“回家!” “回家!!!”
这两个字,如同带着魔力一般,瞬间传遍了整个营地!
那些刚刚还在和滇西兄弟部队交换着香烟、分享着战斗故事的远征老兵,在听到这个命令的瞬间,所有人都愣住了。
短暂的寂静之后,是排山倒海般的、震耳欲聋的欢呼!
“嗷——!!可以回家了!” “老子终于可以活着回去了!”
无数的士兵,将手中的钢盔、步枪奋力地抛向天空!他们拥抱着,嘶吼着,哭喊着,将积压了数年之久的思乡之情,在这一刻,尽情地宣泄了出来!
第二天清晨,一支由中美两国车辆组成的、望不到头的庞大车队,正式踏上了归国的征程。
车队的最前方,是林啸天的部队,以及宋希濂将军的滇西远征军先头部队。两支英雄的队伍,并驾齐驱,沿着这条由他们亲手用鲜血和生命打通的公路,朝着祖国的方向,浩浩荡荡地前行。
车上的气氛,与来时那股悲壮和决绝,截然不同。
“哎,我说兄弟,你们那汤姆森冲锋枪,打起来是真他娘的过瘾啊!”一个滇西的老兵,羡慕地看着旁边远征军士兵手里的武器。
“嗨,也就那样!子弹费得太快!还是你们那中正式步枪好,打得准,省子弹!”远征军士兵也客气地回应着。
“等回了家,俺要先去俺娘的坟上磕三个头,告诉她,儿子没给她丢人!” “俺要娶了村口等了俺三年的翠花!给她买最好看的花布!”
士兵们七嘴八舌地聊着,规划着他们战后最朴素、也最真挚的愿望。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劫后余生和即将归乡的喜悦。
当车队缓缓驶过一座已经残破不堪的、刻着“中缅边境”字样的界碑时,整个车队,不约而同地,停了下来。
没有人下令。
林啸天第一个,从吉普车上跳下。
他缓缓地走到那座饱经战火洗礼的石碑前,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上面那已经模糊不清的字迹。
紧接着,王虎、李剑、宋希濂……所有的士兵,都默默地,从车上走了下来。
他们站在这片真真正正属于中国的土地上,许多人,再也抑制不住,“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娘啊!儿子回来了!”
一个三十多岁的山东汉子,抓起一把黄土,死死地按在自己的胸口,嚎啕大哭!
“我们……到家了。”林啸天看着眼前这令人热泪盈眶的一幕,轻声说道。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是啊,到家了。
不是印度的列多,不是任何一个可以暂时喘息的避风港。而是真真正切的,生他们、养他们的,祖国的土地!
车队,继续前进。
当他们进入云南境内的第一个小镇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彻底惊呆了。
街道的两旁,站满了人!男女老少,里三层外三层,将整个小镇围得水泄不通!
他们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一面小小的青天白日旗!
当他们看到车队出现时,不知是谁,第一个点燃了挂在屋檐下的鞭炮!
“噼里啪啦——!!!”
下一秒,整个小镇,都淹没在了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锣鼓声中!
“欢迎远征军将士凯旋归来!” “民族英雄!抗战楷模!”
百姓们欢呼着,呐喊着,将手中早已准备好的鸡蛋、馒头、粽子、热茶,疯狂地朝着车上的士兵们递去!
“孩子!快吃个鸡蛋!热乎着呢!”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大娘,踮着脚,将一个还烫手的煮鸡蛋,硬塞进了一个年轻士兵的手里。
那个年轻的士兵,看着老大娘那布满皱纹、却笑得无比灿烂的脸,眼圈一红,泪水,瞬间夺眶而出!
“大娘……我们……我们有纪律……”
“什么纪律不纪律的!你们为我们打鬼子,流了那么多血!吃个鸡蛋算什么!”老大娘不依不饶,直接将鸡蛋塞进了他的怀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