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都察院突然收到匿名举报,称薛城在主持修建先帝陵寝时贪污工程款项。
"证据确凿"的账本和"证人"很快出现。朝中顿时哗然。
"真没想到薛大人会做这种事!"
"家奴出身,果然见识短浅!"
"应当立即彻查!"
薛城百口莫辩。那些账本做得天衣无缝,证人也是有备而来。
张泳看出这是皇子们的阴谋,立即面见薛城:"薛大人,这是冲着你来的。"
薛城苦笑:"老大人明鉴。我薛城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我自然相信你,"张泳沉吟道,"但如今证据确凿,若不当机立断,恐生变故。"
他建议薛城立即上表请罪,自请停职待查。
"这..."薛城犹豫,"若我停职,朝政由谁主持?"
张泳眼中闪过锐光:"由皇子们共同监理。"
薛城恍然大悟:"老大人是要..."
"让他们互相牵制,"张泳微笑道,"三个和尚没水喝。让他们共同理政,反而能互相制衡。"
薛城依计而行,上表自请停职。果然,朝堂再次陷入混乱。
薛城停职后,王潞、王余、王吾三位皇子开始共同监理朝政。然而正如张泳所料,三人互不相让,朝令夕改,政事更加混乱。
"漕运之事当由我负责!"王潞坚持。
"军务应当由我掌管!"王余毫不相让。
"财政必须由我监督!"王吾也寸步不让。
朝会成了争吵的场所,奏折堆积如山,政令出不了京城。
地方官员无所适从,豪族们更加放肆。甚至有人开始公开质疑:"朝廷如此混乱,不如各自为政!"
帝国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
潞州方面,叶孤白得知朝中乱象,忧心如焚。
"陛下尚未苏醒,朝中却已大乱,"他对赶月夫人道,"再这样下去,帝国危矣。"
赶月夫人提议:"叶大人何不回京主持大局?"
叶孤白摇头:"陛下安危为重,我不可轻离。况且,我是武人,不宜干政。"
但他也不能坐视不管。深思熟虑后,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叶孤白秘密传书给镇守边关的几位心腹将领,让他们各自率精兵五千,以"换防"为名,向京城方向移动。
同时,他请郭英雄加强锦衣卫对百官和皇子的监视。
"非常时期,当用非常手段。"叶孤白沉声道,"若有人敢趁乱谋反,格杀勿论!"
军队的调动很快被各方察觉。皇子们和豪族们意识到,叶孤白虽然远在潞州,但依然掌控着帝国最强大的武力。
一时间,各方再度收敛,不敢轻举妄动。
局势暂时稳定,但根本问题仍未解决:王十三依旧昏迷不醒。
张泳深知,长此以往,帝国终将崩溃。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亲自前往潞州,面见叶孤白。
"老大人此来何事?"叶孤白对张泳十分尊敬。
张泳直言不讳:"叶大人,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昏迷已久,当立储君以安天下。"
叶孤白皱眉:"陛下尚在,岂可另立新君?"
"非是另立新君,而是立储监国,"张泳道,"如此朝政有主,天下自安。"
"那老大人认为该立谁?"
就在张泳与叶孤白商议立储大计之际,一匹快马带着紧急军报驰入潞州行宫。
"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信使浑身是血,跌跌撞撞地冲进行宫,"中亚反了!"
叶孤白猛地起身:"何处反叛?情况如何?"
信使气喘吁吁:"是...是帖木儿后裔阿布·巴克尔!他联合哈萨克、吉尔吉斯部落,聚兵三万骑兵,突袭了布哈拉粮仓,现正围攻塔什干!帝国驻军损失惨重!"
"什么?"张泳脸色骤变,"阿布·巴克尔?那个被软禁在撒马尔罕的质子?"
叶孤白立即摊开西域地图,面色凝重:"布哈拉粮仓被毁,塔什干被围,这是要切断帝国与西亚的联系啊!"
他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中亚是帝国连接东西的陆上枢纽,一旦失控,不仅西域不保,连刚刚征服的奥斯曼等地都可能相继反叛。
更糟糕的是,帝国在中亚的驻军多为南方步兵,不善草原作战,且严重依赖商路补给。阿布·巴克尔这一招直击要害!
"立即召开紧急军议!"叶孤白下令,"请张大人一同参加。"
军议会上,气氛凝重。
将领们纷纷发言:
"阿布·巴克尔选择此时起事,定是得知了陛下昏迷的消息!"
"中亚驻军恐难支撑,必须立即派兵增援!"
"但京城局势未稳,若调兵西征,恐生内乱..."
张泳沉吟道:"阿布·巴克尔此人不容小觑。他既是帖木儿后裔,能凝聚蒙古-突厥势力,又熟悉帝国布防。这一击打得又准又狠。"
叶孤白点头:"当务之急是稳住塔什干。若塔什干失守,整个中亚都将失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