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十三一眼瞥见逃跑的青把都,大喝一声:“绝不能让他跑了!”
说罢,提刀纵马追去。青把都一路狂奔,身后王十三紧追不舍。眼见王十三就要追上,青把都的马却意外踩中一个被丢弃的绊马索,马失前蹄,将他狠狠甩了出去。
王十三见状大喜,正要上前擒住青把都,突然,一直被捆在营地后方的阿古拉不知何时挣脱了束缚,他双眼通红,满脸杀意,疯了一般冲向王十三。原来,青把都的手下趁乱解开了阿古拉的绳索,并骗他是王十三等人陷害他,导致他陷入绝境。
阿古拉的突然袭击让王十三措手不及,只能暂时放弃抓捕青把都,回身抵挡阿古拉的攻击。
阿古拉力大无穷,又处于疯狂状态,王十三一时间难以脱身。而青把都趁机爬起来,抢过一匹马,朝着远方逃去。
等王十三好不容易制服阿古拉,青把都早已没了踪影。王十三望着青把都逃跑的方向,满脸的愤怒与无奈。这场偷袭虽然给青把都造成了重创,但让他逃脱,始终是个隐患。众人都已疲惫不堪,身心俱疲。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倦意,身上也或多或少带着伤,鲜血早已染红了衣衫。
“不能在这儿久留,谁也不知道青把都还会耍什么花样。”王十三喘着粗气,神色凝重地说道。那声音里,透着劫后余生的庆幸,也带着对未来未知的担忧。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巴特尔抹了一把脸上混合着汗水与血水的液体,问道:“那王大人,咱们接下来去哪儿?”
王十三沉思片刻,抬眼望向南方:“去独石口,那里有明军驻守,相对安全,咱们先到那儿再做打算。”
于是,众人抖擞精神,朝着独石口加快了行进速度。抵达独石口时,正值午后,烈日高悬,酷热难耐。
城门口,明军士兵手持长枪,身姿笔挺,神情戒备,目光如炬地打量着每一个进城的人。王十三翻身下马,大步上前表明身份并说明来意。然而,守城百户查验一番后,却告知只有王十三及其麾下锦衣卫,还有哈森能入城,其余人等皆不得进入。
众人听闻,顿时一片哗然,满心不解与不甘。巴特尔急得涨红了脸,向前一步欲争辩:"这怎么行?"守城百户却一脸严肃,不为所动,只称这是上头的军令,不得违抗。
王十三抬手示意巴特尔稍安勿躁,他深知军令如山,争辩无益。他转身安抚众人,承诺会尽快安排好一切,让大家在城外寻得安全之处暂避。随后,王十三、锦衣卫以及哈森踏入了独石口。
一进城,王十三便带着众人直奔独石驿。这座始建于万宝年间的驿站虽历经几十余年风雨,仍保留着明初边塞驿站的森严规制:三进院落呈品字形布局,正房为驿丞公署,东西厢房分列马厩、库房与客房。院中两株古槐枝繁叶茂,树影婆娑间可见廊柱上斑驳的刀痕。
驿丞是个年过五旬的老兵,满脸风霜,腰间悬着半块铜牌。他查验过王十三的勘合文书后,拱手道:"王大人见谅,驿站按例只容百人。"说罢将众人引至东厢客房,房内土炕整洁,墙上还挂着前任留下的雁翎刀。
巴特尔带着其余人等来到东关扎营。这里毗邻沽水支流,地势南高北低,既便于取水又易守难攻。众人砍倒芦苇,用皮甲与兵器搭成简易帐篷。太平在河畔掘灶生火,火光映着对岸长城的残垣断壁。
王十三在独石口的独石驿住下后,便安排手下锦衣卫快马奔赴京城,汇报自己近期在草原周边的所见所闻。他笃定,草原各部人心离散,就算挑起战事,规模也掀不起太大波澜。
夜幕笼罩独石驿,万籁俱寂之时,一个身影打破了平静。王十三敏锐地察觉到异样,透过窗户缝隙,他看到一个身形精瘦的鞑靼人走进驿站,此人名为孟克。王十三心中一惊,这独石驿向来只供官府人员落脚,这个孟克一看就是鞑靼人,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此事太过蹊跷,王十三当即决定暗中观察。
到了中午,驿站来了几位行色匆匆的官员。孟克见到他们,眼神瞬间亮了起来,主动上前攀谈。王十三见状,佯装整理衣物,慢慢靠近,隐约听到孟克提及“上等战马”“草原特产”等字眼,语气极为神秘。官员们神色凝重,时而低声回应,时而警惕张望。
王十三愈发确信,孟克出现在这里绝非偶然,背后必定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他决定进一步试探,于是在傍晚时分,故意在孟克面前大声谈论明军在边境的布防情况,一边说一边观察孟克的反应。孟克听闻,手中的茶杯微微一颤,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王十三心中了然,这个孟克恐怕与边境的某些非法交易脱不了干系。
第二日清晨,王十三佯装在驿站庭院散步,眼角余光紧紧盯着孟克的一举一动。孟克看似悠闲地踱步,实则眼神警惕,时不时扫视四周,还刻意与旁人保持距离。王十三注意到,孟克与驿站的一名王十三心中有了底,决定设个局引孟克入局。当晚,他找来一名校尉,低声谋划一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