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雄心勃勃的《预防性维修管理体系》试点项目,刚一启动,就遭遇了意料之中却又格外现实的阻力。
变革,从来都不是请客吃饭。它触及利益,改变习惯,挑战权威。
第一重阻力,来自维修班本身。
一些老师傅,特别是那些凭经验、靠“手艺”吃饭的老维修工,对这套“条条框框”极其抵触。
“天天填表记录?有那功夫活都干完了!”
“听针?点温计?老子这耳朵就是最好的听针!这手一摸就知道温度对不对!”
“设备档案?修了半辈子机器,还要你个小年轻来告诉我它有啥毛病?”
他们认为这是对他们经验的否定,是不信任,是搞形式主义,增加了无谓的工作量。消极应对,阳奉阴违的情况时有发生。
第二重阻力,来自生产车间。
对于车间主任和操作工而言,生产任务是第一位的。例行检查、定期保养?耽误生产进度谁负责?
“停机保养?不行!这批货急着出厂!”
“记录运行数据?忙都忙死了,哪有空?”
他们更倾向于设备只要还能转,就尽量用,坏了再修。预防性维护带来的长远好处,抵不过眼前的产量压力。
第三重阻力,来自一些中层管理干部。
设备科里某些习惯了现行管理模式、怕担责任、怕麻烦的干部,也对试点工作不冷不热,甚至暗中设置障碍。流程审批拖延,资源协调不畅,风凉话不少:“年轻人就是想一出是一出,搞那么复杂,能坚持多久?”
面对这些阻力,周青没有急躁,更没有退缩。他深知管理变革的艰难,早有心理准备。他采取了多管齐下的策略,耐心而坚定地推进。
第一,高层坚定不移的支持。
李副厂长和钱总工在关键时刻展现了魄力。他们亲自到线材车间召开动员会,明确表态试点项目是厂里的决定,必须严格执行!谁不配合,谁就负责!这给了周青最大的底气。
第二,以身作则,深入一线。
周青几乎泡在了线材车间。他不指手画脚,而是亲自拿着点检表,跟着老师傅一起巡检,亲手拿着听针去听异响,拿着点温计去测温度。他不会因为自己是项目负责人就摆架子,反而虚心向老师傅请教他们“听、摸、看”的经验诀窍。
第三,将经验转化为标准,尊重并赋能。
周青敏锐地意识到,不能完全否定老师傅的经验,而是要将其“标准化”、“可视化”。他请那些抱怨最多的老师傅做“顾问”,让他们口述判断设备状态的诀窍。
“张师傅,您说听到‘咯噔’声就不对,具体是什么样的‘咯噔’?大概在什么转速下容易出现?”
“李师傅,您说用手摸这里‘发涩’就是有问题,这个‘涩’的感觉,大概对应多少度的温差?”
他认真记录,然后尝试用简单的工具(如听针、温度贴)或量化的语言,将这些宝贵的经验融入到点检标准和故障判断指南中去。这让老师傅们感觉自己的经验被重视、被传承,抵触情绪大大降低。
第四,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试点初期,周青抓住一切机会展示预防性维护的效果。
有一次,操作工在日常点检时,按照新标准用听针听到主电机一个微弱的异常摩擦声(以前可能被忽略)。周青立刻安排停机检查,果然发现一个轴承保持架有轻微损伤!及时更换,避免了一次可能导致的电机烧毁重大事故!
还有一次,通过定期油液取样(简易的滤纸斑点法),提前发现齿轮箱润滑油里金属磨损粉末异常增多,判断出齿轮存在早期点蚀,及时安排计划维修,避免了更严重的损坏。
这些活生生的案例,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逐渐地,怀疑的声音变小了,参与的热情提高了。
第五,优化流程,减轻负担。
周青发现很多抵触是因为觉得“太麻烦”。他立刻优化点检表格,去掉不必要的项目,简化记录方式。与生产调度协调,将一些保养工作尽量安排在计划停机或换辊时间进行,减少对生产的影响。
过程是艰难的,进展是缓慢的。周青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时常为了一个标准的制定、一次沟通协调忙到深夜。但他从未抱怨,始终保持着耐心和坚定的态度。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试点运行一个多月后,效果开始初步显现:
线材车间设备非计划停机时间下降了15%。
因设备突发故障导致的废品和质量异议减少了20%。
维修成本(主要是大修和紧急备件费用)开始出现下降苗头。
更重要的是,车间操作工和维修工的意识开始转变。他们发现,每天花十几分钟做点检,似乎真的能避免很多大麻烦。老师傅们发现,那些“条条框框”好像确实能帮年轻人更快上手,减少误判。
虽然距离体系完全成熟运转还有很长的路,但坚冰已经打破,航线已经开通。
周青站在车间办公室的窗前,看着墙上新挂起的《设备点检可视化看板》和逐渐丰富的《设备健康档案》,虽然疲惫,但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与解决一个技术难题、完成一次创新设计完全不同。这是一种推动系统进步、改变人的观念和行为带来的、更深层次的满足。
他成功地迈出了从技术专家向管理者的关键一步。
这份成绩,也通过钱总工和李副厂长的汇报,再次传到了工业局赵副局长的耳朵里。
赵副局长对周青的表现越发欣赏。他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在技术上天赋异禀,在推动管理变革方面也展现出如此强的韧性、沟通能力和系统思维。
“真是个全才苗子啊…”赵副局长看着轧钢厂送来的报告,若有所思,“是时候给他加加担子了…”
几天后,一份来自工业局的正式调令,摆在了李副厂长的办公桌上。
调令的内容很简单:经研究决定,调轧钢厂周青同志,至工业局新技术推广办公室工作(副科级)。
一纸调令,如同惊雷,再次在轧钢厂和周青的人生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
喜欢四合院:绑定赶山系统,众禽懵了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四合院:绑定赶山系统,众禽懵了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