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风机改造的成功,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轧钢厂激起了持续的涟漪。周青“技术革新标兵”的名头彻底打响,走在厂里,收获的不再是好奇或质疑的目光,而是实实在在的敬佩和认可。
李副厂长对他越发看重,几次在厂务会议上点名表扬,甚至私下透露,厂里正在考虑给他申请一个“以工代干”的资格,这意味着他有可能从工人编制转为干部编制,虽然还是搞技术,但身份和待遇将截然不同。
周青心中欣喜,但表面愈发沉稳。他深知这一切都建立在“有用”的基础上,必须持续展现价值。
他并没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而是立刻将目光投向了下一个目标。凭借【能量扫描】和日益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又陆续发现了厂里几处能耗异常点:老式照明系统效率低下、压缩空气管道泄漏、某些车间的保温措施不到位…
他将这些问题整理成简单的报告,附上粗略的改进建议和节能潜力估算,通过钱工程师间接提交给了厂里。他没有贪功,而是强调这是“在钱工指导下学习实践的心得”。
这些建议再次得到了厂领导的高度重视,虽然不像鼓风机改造那样立竿见影,但积少成多,带来的节能效益同样可观。周青“善于发现、勤于思考”的技术苗子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然而,就在周青沿着技术革新之路稳步前进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新挑战,摆在了整个轧钢厂,也摆在了他的面前。
这天下午,周青正在技术科资料室查阅一些机械传动方面的书籍,钱工程师一脸凝重地找到了他。
“小周,别看书了,跟我去厂部开会。紧急任务!”
周青一愣,放下书:“钱工,什么紧急任务?”
“唉,别提了!”钱工程师一边快步走一边叹气,“部里刚分下来一批东德进口的精密轧辊磨床,是咱们厂急需的关键设备!结果运过来一看,傻眼了!”
“设备有问题?”周青心里一紧。进口设备出问题可是大事!
“问题大了!”钱工程师压低声音,“设备倒是没问题,包装也好好的。可是…随设备来的技术资料、安装说明书、操作手册…全是德文的!一个中文字都没有!”
“德文?”周青愕然。这年头,厂里懂英语的都凤毛麟角,更别说德文了!
“是啊!”钱工程师一脸愁容,“部里的翻译同志只懂英语和俄语,对着德文干瞪眼!咱们厂更是抓瞎!现在设备躺在仓库里,谁也不敢动!不开箱验收吧,耽误生产计划,部里要追责。乱开箱吧,万一装不起来或者弄坏了,这责任谁担得起?那都是外汇买来的金疙瘩!”
周青瞬间明白了问题的严重性。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难题!耽误进口设备投产,影响生产计划,这个责任谁都背不起!
“厂里现在什么打算?”周青问。
“能有什么打算?正在到处找人打听谁会德文呢!大学、研究所、兄弟厂…电话都快打遍了!可这年头,哪有那么容易找?”钱工程师摇头,“李副厂长急得嘴上起泡,在会上拍了桌子,说要是三天内找不到解决办法,相关责任人都要受处分!这不,把我们都叫去开会,死马当活马医,看谁能想出办法!”
两人快步走进厂部会议室。里面气氛凝重,烟雾缭绕。李副厂长面色铁青地坐在主位,生产技术科、设备科、甚至宣传科(负责联系外部)的负责人都到了,一个个愁眉苦脸。
“都说说!有什么办法?平时不是都很能吗?关键时候一个个都哑巴了?”李副厂长敲着桌子,声音沙哑。
众人面面相觑,无人应声。懂德文?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
周青默默地坐在角落,大脑却在飞速运转。
德文…他当然不懂。但是…系统呢?【信息库链接】能不能解决语言问题?或者…【技能灌输】有没有可能?
他集中精神,尝试向系统发出询问:“掌握德语?”
【叮!检测到宿主需求。掌握“德语”技能(精通级)需消耗精神力:50点。宿主当前精神力:21。不足,无法灌输。】
【提示:可尝试启动“信息库链接”,针对特定文本进行即时翻译解析,每次持续10分钟,冷却时间2小时,消耗精神:5点/次。翻译精度受宿主基础认知及文本专业度影响。】
50点精神力!周青吓了一跳,他现在根本承受不起。但即时翻译解析…似乎可行!虽然消耗巨大,冷却时间长,但至少是个希望!
只是,精度受基础认知影响…他完全不懂德语,专业术语更是一窍不通,就算翻译过来,能看懂吗?
就在他犹豫之际,设备科长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开口道:“厂长,咱们厂…有没有职工家属,或者谁认识的人,懂点德文的?哪怕是学过几个单词的也行啊?咱们先把最重要的安装说明部分弄出来…”
众人再次沉默。这年头,哪有这样的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