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钢厂的年终气氛越来越浓,各车间科室的年终总结和评优评先工作也陆续展开。仓库科虽不是生产一线,但也有一个“先进工作者”的名额。
这天刚上班,张师傅就被叫去科里开会。回来的时候,脸色有些不太自然,手里拿着一张红纸公示名单。
几个老仓管员都围了上去。
“老张,怎么样?今年谁评上了?”
“肯定是老王吧?他年头长…”
“我看李姐也有希望,她账目从来没出过错。”
张师傅没说话,只是把那张红纸贴在了仓库门口的公告栏上。
众人立刻围上去看。周青也好奇地凑了过去,他对自己没抱希望,一个临时工,能安稳干下去就不错了。
红纸黑字,清清楚楚地写着:
“经仓库管理科全体同志民主评议及科领导研究决定,评选周青同志为我科本年度‘先进工作者’,特此公示。”
周青?!
看到自己的名字,周青一下子愣住了,几乎以为自己眼花了。
周围瞬间安静了一下,随即响起一片压低了的惊呼和窃窃私语。
“周青?怎么是他?”
“他才来多久啊?”
“这…民主评议?什么时候评的?”
几个老员工的脸色顿时变得有些难看,尤其是资历最老的王师傅和账目最清晰的李大姐,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和不服气。
张师傅干咳了一声,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周青身上,语气没什么波澜:“评优结果是科里综合考虑决定的。周青同志虽然来的时间短,但工作积极肯干,动脑筋想办法,节约了大量物资,厂里也表扬过…大家要向他学习,不要有情绪。”
这话听起来是解释,但也坐实了结果。
周青瞬间明白了。这“先进工作者”的名额,恐怕更多是因为他之前那个“勤俭节约”的广播表扬,厂里需要树立这么一个典型。科里顺水推舟,就把这个对于老员工来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荣誉,给了他这个新人临时工。
既能完成厂里的任务,又能避免老员工之间的争夺,还能顺便敲打一下可能有些松懈的老员工——看,新人都在拼命,你们好意思混日子?
一举多得。
周青心里苦笑,这荣誉是个烫手山芋啊!看似风光,实则把他架在了火上烤。这些老油条心里不定怎么嫉恨呢!
但他面上不能表露分毫,立刻露出受宠若惊、诚惶诚恐的表情,连连摆手:“这…这怎么行!张师傅,各位老师傅,我就是一个新人,刚来没多久,啥也不懂,全是靠大家帮衬和张师傅指导才没出错!这先进应该是王师傅、李大姐你们的!我哪够格啊!”
他态度极其诚恳,把功劳全都推给领导和老同志,把自己姿态放得极低。
王师傅和李大姐等人听他这么说,脸色稍微缓和了一点,但心里的疙瘩显然没那么容易解开。只是哼唧了两声,没再说什么。
张师傅摆摆手:“行了,评上了就是评上了。厂里给的奖励是两张工业券和五块钱,你下午去科里领一下。以后继续努力,别骄傲。”
“哎!谢谢张师傅!谢谢大家!我一定更加努力干活,不辜负领导和大家的信任!”周青再次表态,把“大家”两个字咬得很重。
一场小小的风波,暂时被压了下去。但周青能感觉到,仓库里的气氛明显变得有些微妙和沉闷。老员工们看他眼神都有些复杂,说话也客气疏远了不少。
周青心里门清,但毫不在意。他更加卖力地干活,抢着干最脏最累的活儿,对老员工更加尊重客气,绝口不提评优的事,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他的低调和识趣,让某些人想找茬都找不到借口。
下午,他去科里领了奖励——两张崭新的工业券和五块钱。钱不多,但意义重大。这是他靠“正经营生”获得的第一笔额外奖励!
下班铃声响起,周青换下工装,仔细收好工业券和钱,推着自行车走出厂门。寒风凛冽,但他心里却暖烘烘的。
虽然过程有点意外,但这“先进工作者”的名头和实实在在的工业券,对他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利好!这不仅是钱和券的问题,更是一份重要的“政治资本”,是他工作表现优异的证明!对转正绝对有莫大的好处!
他骑着车,心情愉悦地往回走。盘算着这两张工业券该怎么用。是攒着买个大件?还是…
刚进四合院前院,阎埠贵就像闻到味的猫一样凑了过来,小眼睛在他车把上的帆布包(里面是工装和饭盒)上扫来扫去。
“小周回来了?今天厂里没啥事吧?”阎埠贵看似随意地问。
周青心里一动,这老算盘精消息灵通得很,说不定已经知道评优的事了。他故意叹了口气,脸上露出点“烦恼”:“唉,别提了三大爷,厂里评先进,不知怎么把我给选上了,就发了两张券…我这心里不踏实啊,我这才干多久…”
他主动说出来,并且强调“不踏实”,显得自己很惶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