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石谷归来后,周青在工环中心的工作和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仿佛一分为二,在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里穿梭,却又能奇妙地保持平衡。
白天,他是工环中心的周主任。
他带领着日益壮大的团队(又招聘了几名专业人才),全力推进红星工业园示范项目。这个项目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资金和技术问题层出不穷。周青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协调能力。他频繁往返于市政府、经委、环保局、设计院和各企业之间,开会、谈判、论证、现场指导。
他不再仅仅是一个技术专家,更像是一个项目经理、政策推动者和沟通桥梁。他需要平衡各方利益,说服保守的企业主接受新方案,争取政府部门的持续支持,解决技术团队遇到的实际困难。他的【高速学习】能力让他能快速掌握项目管理、财务预算、政策法规等新知识;【锐意】状态则让他在谈判和决策时更加果断和富有洞察力。
令人惊讶的是,他在处理这些繁杂事务时,总能在关键时刻提出一些看似“神来之笔”的建议。比如,在讨论集中供热管网路由时,他能根据对区域微气候和地质条件的“直觉”,建议避开一处看似平坦但实际存在潜在沉降风险的区域;在规划园区绿化时,他能推荐几种不仅美观、而且对净化特定污染物有奇效的本地树种。
这些建议往往事后被证明非常有效,同事们私下里都佩服周主任“眼光毒辣”、“考虑周全”。他们不知道,这些“直觉”背后,是周青深夜利用【区域环境分析模块】对园区进行扫描后,结合地脉知识得出的优化方案。他将系统的能力,巧妙地融入了日常工作中,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避免了惊世骇俗。
夜晚和周末,他是赶山人周青。
一旦脱离公务,周青便会悄然回到郊区的小院或深入西山,继续他的修炼和探索。金石谷的经历让他不敢有丝毫懈怠。他需要尽快恢复伤势,提升实力,为彻底炼化“戊土镇金令”做准备。
他更加系统地研读《地脉杂论》和守山人玉简,尝试理解更复杂的能量疏导法门。他利用工环中心接触到的各种材料样本和检测设备(在合理范围内),悄悄进行一些能量亲和性测试和小型炼制实验。他甚至开始尝试绘制更精细的“西山潜龙脉能量流向草图”,虽然进展缓慢,但每一点发现都让他对这片土地的理解更深一层。
他的修炼也更加刻苦。导引术的练习雷打不动,对土金能量的操控日益精纯。丹田内的气旋愈发凝实,隐隐有液化凝聚的趋势。【地脉感知】的范围和精度在稳步提升,【自然亲和】让他在山林中如鱼得水。
双线并进的生活极其忙碌,甚至有些透支,但周青却乐在其中。他感觉自己在两个领域都在快速成长,并且两者之间产生着奇妙的化学反应。
工环中心的实践,让他对“系统优化”、“环境承载力”、“可持续发展”这些宏观概念有了血肉般的深刻理解,这反过来帮助他更好地解读《地脉杂论》中关于“天地人”和谐共生的玄奥理念。而山林探索中获得的对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微观感悟,又让他在设计工业园优化方案时,能提出更符合自然规律、更具长远眼光的措施。
例如,在规划园区水资源循环系统时,他借鉴了山林中溪流净化的原理,设计了多级自然曝气与生物净化的组合工艺,效果远超传统的化学处理法。在优化产业布局时,他运用了对能量场“相生相克”的理解,建议将存在工艺冲突或污染叠加风险的企业进行物理隔离或时序错开,有效降低了环境风险。
这种跨界的融会贯通,让周青的方案往往独具匠心,既有科学依据,又暗合自然之道,实施起来事半功倍。
几个月下来,红星工业园示范项目取得了显着进展:集中能源站完成奠基,管网设计优化后开始施工,几家重点企业的搬迁和技改方案也基本敲定。工环中心的名气越来越响,来找周青咨询和合作的项目也越来越多。
而周青自身的实力,也在稳步恢复和提升。伤势基本痊愈,对“戊土镇金令”的感应更加清晰,他甚至感觉,自己距离真正炼化它的那一天,已经不远了。
站在工环中心小楼的顶层,望着远处西山朦胧的轮廓,周青心中充满平静与力量。他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工业发展与自然守护,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辅相成。他的使命,或许就是成为连接这两端的桥梁,用超越时代的智慧和力量,引导人类活动走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
这条双线并进的道路,虽然艰辛,却充满了无限的可能与意义。周青知道,更大的挑战和机遇还在前方,而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喜欢四合院:绑定赶山系统,众禽懵了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四合院:绑定赶山系统,众禽懵了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