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在724厂的紧张调研,周青随同调研组踏上返程之路。吉普车再次颠簸在蜿蜒的山路上,但这一次,周青的心境与来时截然不同。车窗外的群山不再仅仅是地理景观,在他眼中,仿佛化作了无数条流淌着能量、蕴含着生机与衰败的脉络。
他闭目养神,脑海中却如同翻江倒海,反复回放着这次调研的所见所感。724厂面临的困境,设备老化、技术落后固然是表象,但更深层次的原因,似乎与它所处的这片特殊地理环境息息相关。那种地脉淤塞、能量迟滞的感觉,与工厂里沉闷压抑的氛围、职工们眉宇间的忧虑,隐隐形成了一种呼应。
“地利…人和…”周青心中默念。古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现代工业发展难道就能完全脱离环境的制约吗?或许,那些看似玄奥的“风水”、“地气”,其本质就是某种尚未被现代科学完全认知的自然环境能量场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
这个想法如同闪电划过脑海,让周青豁然开朗!
他一直试图将系统的“赶山”能力与现代工业技术相结合,但更多是停留在微观的技术优化层面。而这次三线调研的经历,让他看到了一个更宏大的可能性——将地脉能量的认知,应用于宏观的工业布局、区域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中!
比如,在新建工业区选址时,是否可以引入更深入的地质能量环境评估,避开地脉紊乱、能量衰败的区域,选择地气通畅、生机盎然的“吉地”?对于724厂这样的遗留问题,是否可以在技术改造的同时,尝试进行小范围的环境能量疏导与修复,改善区域的“气场”,从而潜移默化地提振士气、提升效率?
这并非迷信,而是基于系统能量视角的一种更高维度的“系统优化”思维!是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落实到工业发展的具体实践中!
想到这里,周青感到一阵兴奋。这或许正是“赶山系统”存在的更深层次意义——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提升和资源的探寻,更是为了引导人类活动与自然能量达到更高层次的平衡与共赢!
【叮!检测到宿主对“自然能量与人类活动关联性”认知深度突破!】
【触发隐藏条件:对系统本源“天人合一”理念理解加深!】
【系统功能微幅优化:地脉感知范围提升至半径1.5公里!自然亲和效果小幅增强!】
【提示:宿主对世界本质的认知深度,将影响系统能力的发挥与进化方向。】
系统的提示音适时响起,印证了周青的顿悟!
地脉感知范围扩大了!自然亲和效果增强了!这说明他的思路是正确的!系统鼓励他朝着这个方向探索!
周青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他知道,这个想法太过超前,在现阶段根本无法公开提出,更不用说大规模应用。但这无疑为他未来的工作和个人探索,指明了一条全新的、极具潜力的道路。
他决定,回到工业局后,要更巧妙地将这种“系统环境优化”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技术推广和项目建议中去。比如,在推广节能技术时,可以强调其对局部微环境(如车间温度、空气质量)的改善;在评估项目时,可以增加对周边生态环境和长期可持续性的考量。润物细无声,逐步渗透这种更宏观、更和谐的工业发展观。
同时,他也要加强对地脉知识的学习和【地脉感知】的练习。不仅要能感知能量的存在,更要尝试理解其运行规律,甚至探索引导和疏通的可行性。金石谷的“戊土镇金令”和守山人的传承,将是关键。
几天后,调研组回到部里,开始撰写最终的调研报告。周青负责的部分,他精心构思,在严谨的数据和分析基础上,巧妙地融入了一些关于“注重厂区环境综合治理,提升系统适应性”的建议,虽然用语含蓄,但其内核已经带上了他新思路的影子。
报告得到了调研组的高度认可,司长特别表扬了周青考虑问题全面、具有前瞻性。
回到工业局,周青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赵副局长和孙主任为他这次的出色表现感到骄傲,局里也因为他给市里争了光而脸上有光。
周青没有居功自傲,他很快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但他处理问题的方式,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他更加注重项目的整体效益和长期影响,提出的方案往往更具系统性和可持续性。同事们隐约觉得,周工这次出差回来,视野好像又开阔了不少,想问题更有高度了。
夜深人静时,周青则会继续研究《地脉杂论》,练习能量操控,并开始尝试绘制一些简单的、基于地脉感知的“区域能量态势草图”。他将724厂及其周边区域作为第一个案例,仔细标注出他感知到的主要能量流向、节点和淤塞点,思考着如果有可能,该如何进行微调。
他知道,这条路很长,很难。但有了系统的认可和新获得的微幅提升,他信心倍增。
赶山之路,从此有了新的内涵。它不仅是探索自然宝藏的旅程,更是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智慧的修行。而周青,正坚定地走在这条独一无二的道路上,每一步,都朝着一个更加宏大和光明的未来。
喜欢四合院:绑定赶山系统,众禽懵了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四合院:绑定赶山系统,众禽懵了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