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历史脱口秀:从三皇五帝到溥仪 > 第36章 一个敢于告诉皇帝“法不阿贵”的硬核廷尉

这一次让我们将时光机驶向汉文帝时期!

去聚焦一位在中国法律史上留下不朽印记的“法官”——

帝王的“法律顾问”:廷尉张释之。

他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在帝王面前扞卫了法律的尊严,践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古老理想。

(历史法庭温馨提示:本文将以“古代司法独立的先驱”视角,解读张释之。

史实为骨,风骨为魂,旨在呈现一场关于权力与法律、人治与法治的精彩博弈。)

在“人治”色彩浓厚的古代社会,一位法官最大的挑战,往往不是案件的复杂,而是来自权力顶端的干预。

然而,在汉文帝时代,有这样一位廷尉(最高司法官),他多次在汉文帝刘恒面前,坚持依法判决,甚至不惜违逆圣意。

他用行动宣告:法律,是天子与天下百姓都应共同遵守的规则。

这位堪称“古代司法独立精神典范”的硬骨头的法官,就是张释之。

张释之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

他早年靠兄长捐资得选为骑郎(侍卫官),侍奉汉文帝。

但十年未得升迁,心灰意冷欲辞官归乡。

时任中郎将的袁盎知其贤能,向文帝举荐,他才被提拔为谒者(掌传达)。

此后,他因在朝堂上对答如流,分析问题深刻,逐渐被文帝赏识,累迁至公车令(掌管宫门事宜)。

在公车令任上,一件小事已显露其刚正不阿的品格:

太子(即后来的汉景帝刘启)与梁王共乘一车入宫,到了司马门却不下车(按礼制,百官到此都应下车)。

张释之立刻追上去,制止他们,并弹劾其“不敬”之罪。

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得知后,文帝才免冠向母亲谢罪说:“是我教子无方。”

薄太后于是下诏赦免太子和梁王,张释之这才放行。

文帝由此奇其才,提拔他为中大夫,直至廷尉(最高司法官)。

张释之任廷尉期间,留下了几个载入史册的经典案例,完美诠释了他的司法理念。

案例一:惊驾案——法律不分身份

汉文帝出行,行经中渭桥时,突然有一人从桥下跑出,惊吓了文帝的御马。

卫士将其抓获,文帝交给张释之治罪。

张释之审讯后奏报:“此人是个平民,听到清道戒严,躲到桥下。过了很久,以为车驾已过,才出来,看见车驾就跑,按律应判‘犯跸’(冲撞仪仗),处以罚金。”

文帝大怒:“这个人惊吓到我的马,幸亏我的马性情温和,要是别的马,岂不伤到我?你却只判罚金?”

张释之从容答道:“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法律,是天子与天下人共同遵守的。)

现在法律如此规定,若擅自加重处罚,则法律不能取信于民。

况且,当时陛下若立刻杀了他,也就罢了。

既已交给廷尉,廷尉是天下公平的准绳,一旦倾斜,天下执法者都会随意轻重,百姓将手足无措。

请陛下明察。”

文帝沉思良久,说:“廷尉的判决是对的。”

案例二:盗玉环案——法律只论行为,不论情感

有人偷了高祖庙座前玉环,被抓获。文帝大怒,交给廷尉治罪。

张释之按“盗宗庙服御物”律,判处弃市(死刑于市)。

文帝大怒:“此人无法无天,竟敢盗先帝庙器!我交给你,是想让你判他灭族,你却按常规法律判决,这不符合我敬奉宗庙的本意!”

张释之免冠叩首说:“依法这样判已到极限了。

况且,罪名相同,也要根据情节轻重区别。

如今盗宗庙器物就灭族,假如有愚民偷挖长陵一捧土(隐指盗墓),陛下又该用什么更重的刑法来惩罚呢?”

文帝与薄太后商议后,最终批准了张释之的判决。

张释之的司法实践,集中体现了几个核心价值:

1. 法律的普遍性(平等性):“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这是他最着名的论断。

意思是法律一旦制定,就对所有人(包括皇帝)都具有约束力,执法不应因身份而异。

2. 法律的稳定性(公信力):他强调法律必须保持稳定,不能随意解释或加重处罚,否则“是法不信于民也”。

3. 司法的独立性:作为廷尉,他坚持“廷尉,天下之平也”,认为最高司法机关是维护天下公平的基石,不应成为皇帝个人意志的执行工具。

4. 罪刑法定与罪刑相适应:他严格依据既有的法律条文定罪量刑,反对法外施刑,并认为刑罚的轻重应与罪行本身相匹配。

张释之的所为,在当时得到了汉文帝的尊重。

文帝虽有时不悦,但最终都能采纳他的意见,这体现了文帝的明君气度,也与汉初“无为而治”、“约法省刑”的总体氛围有关。

? 司马迁在《史记》 中将其与冯唐合传,极力赞扬,称“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

? 班固在《汉书》 中赞其“近于知法之所禁矣”。

他成为后世“清官”、“循吏”的典范,是中国古代司法史上追求公平正义的一座不朽丰碑。

张释之的故事,之所以历经两千年仍熠熠生辉,在于他触及了一个永恒的主题:在至高无上的皇权面前,法律能否拥有独立的尊严?

他用他的勇气、智慧和坚守,在那个时代给出了一个近乎理想的答案。

他虽无力改变“人治”的本质,但他以个人的风骨,在权力的磐石上,刻下了一道深深的法治印记。

这道光,穿越时空,依然照亮着我们对公平与正义的追求。

张释之,一位真正的法律守护神。

喜欢历史脱口秀:从三皇五帝到溥仪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历史脱口秀:从三皇五帝到溥仪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