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根脉绵延无终时
青牛村的晨雾还没散尽,记忆田的合道稻已在微光中苏醒。新一季的稻穗比往年更饱满,穗粒上不仅有熟悉的“和”字纹,还缠着丝淡淡的金光——那是归墟海本源灵脉的气息,顺着活星图的根须,悄悄融进了凡俗界的黑土。
陈刚站在田埂上,指尖拂过稻叶上的露珠。露珠滚落的刹那,映出他此刻的模样:灵根与天机轮相融后,他的眉眼间少了当年的锐利,多了几分土地般的温润,可只要细看,便能从眼底深处看到归墟海的潮汐、星界的陨星、镜像星的逆向光流,像藏着一整个宇宙的缩影。
“刚哥,孩子们在学堂等着呢。”陈兰拄着竹杖走来,鬓角的白发又添了些,可灵根里的暖意却比年轻时更盛。她手里捧着个竹篮,里面装着新蒸的“界域糕”——用归墟海的潮泥、星界的陨粉、镜像星的逆向米混合制成,糕面上用木灵根的绿液画着活星图的纹路。
陈刚接过一块,入口的瞬间,无数灵根的记忆在舌尖炸开:有阿岩在两界关悬崖种稻的执着,有阿禾在镜像星培育旋生木的惊喜,有缺耳少年第一次用石灵根催出岩缝稻的雀跃……这些味道交织在一起,竟与他前世记忆里,娘做的红薯粥有几分相似的暖意。
“还是家里的味道最踏实。”陈刚笑了,将糕渣撒在田埂上,立刻引来几只带着星纹的麻雀——这是星界飞禾使者送来的“共生雀”,灵根里既有凡俗雀鸟的活泼,又有星界灵禽的敏锐,此刻正用喙尖啄着稻粒,翅膀扇动时带起的风,竟能让周围的稻穗轻轻点头。
灵根学堂的孩子们早已等不及。教室里没有桌椅,是用活星图延伸出的根须编织的“灵座”,座面上的纹路会随着孩子的灵根自动调整:土灵根的孩子坐上,座面就冒出柔软的草垫;木灵根的孩子靠近,座边便开出小小的花;连那个灵根里带着空明界念根的孩童,座位上都浮着层透明的光雾,让他能更清晰地“听”到同伴的心声。
“陈刚先生,您讲讲归墟海的本源灵脉吧!”扎羊角辫的小阿竹举手,她是阿竹的孙女,灵根里不仅有木灵根的韧劲,还继承了空明界念根的灵动,此刻座面上的光雾正随着她的好奇,变幻出归墟海的浪涛形状。
陈刚在讲台上坐下,活星图的根须自动缠上他的灵根。刹那间,整个学堂都亮起柔和的光,墙面、地面、孩子们的灵座上,同时浮现出归墟海的景象:巨大的稻叶化石在海沙中沉睡,本源灵脉的光丝像血管般蔓延,无数界域的灵根在光丝上共生,织成张没有边际的网。
“本源灵脉不是某一处的灵根,是所有根须的‘母亲’。”陈刚的声音通过灵根共鸣传遍学堂,“就像青牛村的老槐树,树干是我们能看见的根,可地下的根须早就蔓延到了整个村子,甚至与记忆田的稻根缠在了一起——我们以为彼此独立,其实早就血脉相连。”
他指尖一点,墙面的影像突然拉近,露出化石上那道新的共祖之纹。纹路中,陈刚的灵根印记正与祖稻母株、天机轮、共鸣之核的纹路缓缓旋转,像个永不停歇的轮盘。“你们看,这道纹里,有最早的祖稻在蛮荒中扎根的执着,有天机轮跨越时空的守护,有无数生灵用灵根织就的共鸣……它告诉我们,所谓‘传承’,从不是某个人的事,是所有根脉一起往前走的脚印。”
下课铃是用活星图的根须敲响的,声音像稻穗碰撞,清越又温暖。孩子们涌出学堂,立刻被活星图边缘的“新苗区”吸引——那里种着刚从归墟海带回的“本源稻”,根须能同时吸收凡俗界的地脉气、星界的星力、鸿蒙的紫纹,此刻正有几个孩子围着它,用自己的灵根给它“讲故事”。
“我用溯源根看到了祖稻母株的样子!”那个灵根带溯源纹的男孩兴奋地说,他的小手抚过本源稻的叶片,叶片上立刻浮现出模糊的影像:蛮荒时代的修士在石缝里播下第一颗稻种,灵根与稻根缠在一起,在风雨**同扎根。
“我让它听了空明界的念根歌!”小阿竹的木灵根缠着稻茎,透明的光雾中,无数细小的念根光丝正与稻叶的纹路共鸣,“念根说,这稻子能记住所有听过的故事,等成熟了,穗粒里就能长出会说话的光团!”
陈刚看着这一幕,突然想起自己十二岁那年,在寒夜里攥着天机轮发誓的模样。那时的他以为,逆天改命是要挣脱土地的束缚,可如今才懂,真正的强大,是让自己的根脉与这片土地、与所有生灵的根脉紧紧相连,像合道稻一样,在共生中长出撼动天地的力量。
活星图的了望塔传来呼喊,是星界的飞禾船队到了。这次来的不仅有使者,还有几位星界的“灵植师”,他们带来了新培育的“星界稻”,穗粒能在夜里发光,正好能与凡俗界的合道稻杂交,培育出既能耐星力辐射,又能适应凡俗气候的“跨域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