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天际线,被一丝极其微弱、近乎于灰白的鱼肚白悄然浸染。晨曦的力量尚显孱弱,无法驱散弥漫在星云大学校园内那层沁凉的、带着露水湿气的沉寂。然而,在这片万籁俱寂的表象之下,一股足以碾碎一切睡意、将空气都绷紧到极致的巨大张力,正如同地下奔涌的岩浆,蓄势待发。比赛日,这个被无数人期待、忧虑、疯狂策划的日子,终于无可抗拒地降临。
西区:幽灵们的提前入场与静默部署
根据“觅影寻真”计划的规则,“拟态技术测试组”(MTTU - 隐藏队)拥有提前一小时进入核心实验区域的权限,进行最后的“环境适应”与“节点静默部署”。当第一缕微光如同羞涩的触手,勉强勾勒出西区北部那些老旧建筑的锯齿状轮廓和蜿蜒小径的模糊走向时,一道道身影便如同从夜色中剥离出来的幽灵,开始悄无声息地、有条不紊地渗入这片即将化为超现实战场的区域。
在C区一个关键的三岔路口,李大姐头带着她“土木工程组”的几名核心壮汉,如同阴影般移动着。她没有立刻开始吟诵那冗长的冷笑话“咒语”,而是像最老练的工兵一样,半蹲下身,用戴着战术手套的手指仔细触摸着地面和那辆废弃面包车的底盘,评估着承重结构,用几乎看不见的荧光记号笔在几个关键受力点做着极细微的标记,大脑飞速计算着最佳的发力角度、抬升高度以及最稳定的支撑姿态。她的表情凝重,呼吸悠长,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仪式。
B区那片茂密的园林深处,浮空妹林月微如同一片被晨间气流托起的轻盈羽毛,利用建筑物投下的最后阴影和尚未散尽的稀薄晨雾,悄无声息地滑翔至一株百年香樟树最为枝繁叶茂的树冠深处。她小心翼翼地调整着位置,让交错的枝叶完美地遮蔽住她的身形,只留下一双清澈却此刻写满警惕的眼睛,透过叶片的缝隙,一眨不眨地俯瞰着下方那条逐渐被晨曦照亮的、蜿蜒穿过园林的碎石小径。她的呼吸几乎停止,全身的感官提升到极致,捕捉着风中传来的最细微的声响。
林小满背着一个塞满了各种转接线、信号中继器和备用电源的鼓鼓囊囊的战术背包,像一只受惊的兔子,快速而无声地穿梭在A区老旧宿舍楼的阴影和狭窄巷道之间。他手中紧握着的手机屏幕亮着微光,显示着一幅复杂的网络拓扑图和几个闪烁的光点。他根据手机的指示,在一个废弃的报箱后、一个通风口栅栏内侧、一个路灯基座的缝隙里,动作麻利地隐藏好一个个纽扣大小的无线信号中继器,额头和鼻尖因为高度的紧张和短暂的奔跑而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时不时警惕地四下张望,生怕被人发现。
其他能力者们也如同精密钟表里的齿轮,悄然运转到位:能够进行精密光线折射的学生,躲在窗后,借助微型棱镜和反光板,反复调整着角度,预设好第一轮“海市蜃楼”幻象的触发条件和持续时间;能够凝聚水汽制造薄雾的男生,选择在几处低洼的排水口和狭窄的巷道入口,开始缓慢地、不易察觉地引导着空气中的水分凝聚,形成一片片极淡的、恰好能遮挡视线却又不会显得不自然的湿气薄雾;能够用意念轻微移动小物件的同学,则如同布置舞台的艺术总监,将几片枯叶、一张撕碎的纸片、甚至几个空瓶盖,精心摆放在特定的位置,构成看似随意却又暗藏引导性的图案…
整个西区潜伏区,陷入了一种死寂般的沉默。所有“隐藏者”都停止了移动,如同冰冷的石头般彻底融入了墙角的阴影、茂密的树冠、废弃的角落。连呼吸都被刻意放轻、拉长,心跳声在各自的耳中如同擂鼓。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般的、令人窒息的压抑感,笼罩着这片看似平静的区域。保安部长赵大鹏站在一栋附属楼的天台阴影里,举着高倍率望远镜,如同鹰隼般扫视着整个区域的动静,冰冷的加密耳机紧贴耳廓,偶尔从喉间发出极其简短、低沉的指令进行微调,确保这张由超常能力编织而成的陷阱之网,处于最佳待发状态。
东区:猎人们的集结与最终整备
与此同时,在东区指定的几个大型集合点——中心广场、体育馆前坪、以及几条主干道——已是人声鼎沸,与西区那令人心悸的静谧形成了戏剧性的鲜明对比。数以千计身着各色冲锋衣、战术背心或统一标识T恤的“技术效能评估组”(TEEG - 探寻队)成员,正如潮水般汇聚于此,进行着最后的、热火朝天的战前整备。
空气中混合着各种装备的声响:相机快门清脆的试拍声、对讲机频道检查的静电噪音、云台稳定器电机启动的细微嗡鸣、金属探杆伸缩时的咔哒声、以及无数双登山鞋踩踏地面的纷乱脚步声。更多的是压抑不住的、充满兴奋与紧张的低声交谈和互相打气。
“GoPro电量满格!所有内存卡格式化完毕!” “偏振滤镜阵列眼镜电机驱动正常!备用电池组在侧包!” “电子地图已加载到平板,离线模式确认!标记喷雾压力充足!” “小队通讯耳机频道5,清晰无干扰!录音笔待机!” “快速反应小队(QRF)已就位,装备轻量化完成,随时可以机动支援热点网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