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土木工程组”的活动室角落回荡着关于“冷笑话举汽车”的硬核讨论和力量型能力者们粗犷的嗓门时,与之相隔不远的另一间备用教室里,气氛则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近乎梦幻般的缥缈与光怪陆离。这里是“视觉欺骗与光学干扰组”和“快速机动与诱饵组”中拥有空中或幻象能力成员的联合战术分会场,一个专注于“非物理接触式”战术的领域。而那个能够克服自身部分重力、实现短暂而优雅悬浮的女孩——因其能力特征而被私下称为“浮空妹”的林月微,自然是这个领域里最令人瞩目和期待的核心人物之一。
与“土木工程组”那种充满了力量感、物理碰撞和…呃…冷笑话吟唱的氛围不同,这里的讨论更像是一场关于光线、错觉和心理学的艺术创作研讨会,空气中弥漫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对视觉效果极致追求的精密气息。巨大的白色写字板上画的不是等高线地图或建筑结构图,而是各种复杂的光线折射路径分析、视觉焦点转移示意图、环境色彩融合模拟图以及一系列宛如抽象派艺术草稿般的幻象效果设计稿。
“我们的核心优势,在于两点:高度差带来的信息差,以及‘不可触摸’性带来的心理优势。”小组的临时技术指导,一位戴着无框眼镜、能力涉及精密光学操控和计算的男生推了推镜架,语气冷静得如同在分析实验数据,“探寻者(东区学生)的视角被牢牢限制在地面,他们的视野存在大量盲区和透视限制。而我们,理论上可以借助高度和光线操控,从非常规角度观察他们,甚至从根本上欺骗、扭曲他们的视觉感知系统。”
浮空妹林月微安静地站在一旁,脚尖无意识地微微离地几厘米,悬浮片刻,又轻盈落下,如同蝴蝶点水,仿佛在进行着某种热身或是下意识的能力微调。“我…我可以尝试飞到一些建筑物的飞檐、废弃广告牌支架、或者那些老香樟树最茂密的横枝上去,”她声音轻柔但清晰,“那些地方是地面视线最容易忽略的绝对死角。而且…从那种高度俯瞰,我能更清楚地看到他们的搜索队形、移动方向和注意力焦点…可以为指挥中心提供实时情报。”
“仅仅躲藏和观察是不够的,”另一位擅长制造大型、静态但极其逼真环境幻象(如凭空“生成”一堵墙或“抹去”一个窗口)的女生接口道,她的手指在空中优雅地划动,仿佛在勾勒无形的画卷,“我们应该主动出击,制造虚假目标,消耗他们的注意力和资源。比如,在A区那栋闲置宿舍楼的楼顶天台边缘,用幻象模拟出一个正在快速移动的、模糊的‘人影’轮廓;或者,在C区空地中央,制造一个仿佛在微微脉动、散发微弱光芒的‘异常能量节点’…把他们的主力吸引过去,让他们扑个空!”
“这个主意太棒了!”一个能力是凝聚空气中微小水汽、制造小范围可控薄雾或湿气屏障的男生兴奋地附和,“我可以配合你的幻象!在目标区域提前弄出一片淡淡的、若有若无的雾气或湿冷空气层!这样不仅能增加幻象的朦胧感和逼真度,让它看起来更‘神秘’,还能一定程度上遮挡、散射他们的视线,降低他们设备的清晰度!”
讨论迅速升温,各种创意碰撞,方案变得越来越华丽、炫目,甚至带上了几分优雅的恶作剧色彩。
“我们能不能…玩得更大一点?”一个想法极为大胆的女生提议,眼中闪烁着挑战的光芒,“比如,利用复杂的光线折射和多层幻象叠加,直接把一条狭窄通道的入口‘视觉伪装’成一堵完整的、斑驳的旧墙?或者,把一小片空旷的碎石地,‘变成’一片茂密的、无法通过的灌木丛?从根本上改变他们对环境的认知!”
“理论上…是可行的!”光学男生眼睛猛地一亮,但随即眉头紧锁,进入了严谨的技术评估模式,“但这对于能力的精度控制、能量输出的稳定性、以及多个能力者之间的同步协作要求极高!堪称刀尖跳舞!覆盖范围绝对不能大,持续时间也必然很短,而且必须极其注意边缘细节的融合,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光线扭曲、色彩断层或者边缘‘抖动’…那就不是伪装,而是自曝了!”
“还有空中维度!”浮空妹林月微补充道,眼神不自觉地飘向窗外那片即将成为战场的天空,语气中带上了一丝向往,“我可以在低空…嗯…比较慢地、安静地飞过一些区域,同时你们在地面或者别的制高点上,用幻象能力在我经过的路径上制造一些辅助性的光影效果…比如,拖尾残影、短暂的光晕、甚至模拟一个…嗯…发着微光的、半透明的、类似大型水母或者奇异飞鸟的幻象生物?引导他们去追逐这些根本不存在、也无法触及的‘空中楼阁’,浪费他们的时间和体力。”
“甚至可以结合一点心理层面的暗示,玩点更高级的战术!”一位能力极其特殊、被严格限制为只能对极近距离(≤3米)目标施加一种极其微弱、模糊的“似乎那里有东西”的潜意识精神暗示(且必须报备审核)的成员,小心翼翼地低声提议,“我可以在地面探寻者小队靠近某个其实空无一物的区域时,趁他们注意力集中,给他们一个极其微弱的、一闪而过的‘那里好像有东西在动’的直觉暗示…如果这时候再配合你们提前布置好的、哪怕是很轻微的幻象或者环境互动(比如一片突然无风自动的叶子),效果可能会被放大,让他们更倾向于相信自己的‘错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