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学的校园内部论坛,向来是学生们交流课程信息、分享生活八卦、吐槽食堂饭菜、偶尔讨论学术问题的重要数字阵地,流量巨大,信息迭代速度极快。而在论坛的某个不太起眼的、几乎被遗忘的角落,有一个名为“非正常现象研究区”的子版块。这里原本是多年前就已名存实亡的“超自然现象研究社”留下的网络遗迹,平时门可罗雀,日均发帖量个位数,只有几个坚信校园地下埋着外星飞船或者图书馆藏着魔法书的老社员,偶尔会发些关于不明光影猜想或古老传说考据的帖子,大多无人问津,沉帖速度飞快。
然而,就在交流周开始后的第二天晚上,这个沉寂已久、积满数字尘埃的版块,突然被一个如同深水炸弹般的帖子瞬间点燃,热度炸裂!
帖子标题极其吸睛,用刺眼的加粗红色字体标注,仿佛自带惊呼音效:
【【持续更新】深入分析:关于西校区那些细思极恐的怪谈与无法解释的现象——交流周特别观察报告(多图 细节)】
发帖人的ID是【逻辑爆破手】,注册时间不长,但之前发过几个关于校园网优化、教学楼节能方案的技术讨论帖,语气一贯冷静理性,数据详实,看起来像是个典型的、喜欢钻研的工科男。很多人私下猜测,这很可能就是开幕式上那个注意到“精准微风”和西区男生微小动作的黑框眼镜男。
帖子一楼的内容就信息量爆炸,排版清晰,俨然一份严谨的“研究报告”:
【前言】
诸位同学,交流周已过去两天,相信很多人都与西校区的同学有了或深或浅的接触。不知各位是否与笔者一样,在友好交流的表象之下,感受到了一些…难以用现有科学常识和校园日常合理解释的“巧合”、“现象”乃至“事故”?本着科学探索(和无法抑制的吃瓜)精神,笔者决定将个人所见所闻及相关分析整理于此帖。欢迎各位理性补充、指正、提供新线索,让我们尝试用逻辑和观察,共同揭开西区那神秘面纱的一角!
【现象记录与官方解释对比分析】(持续更新收集)
· 事件一:开幕式“精准送风”事件
· 现象描述:本人亲历。坐标C区12排,当时感觉闷热难耐,低声抱怨一句“好热啊”后约3秒,一股极其细微、带着刻意清凉感、边界清晰的微风精准拂过面部,持续时间极短(约2秒),随后瞬间消失。周围同学均未感受到类似气流。风源不明,绝非中央空调风(方向、质感、持续时间均不符,且为高度集中气流,违反流体力学基本原理)。
· 西区官方解释(来源:某西区同学当场回应):“是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最新研发的‘个人便携式微型环境调节器’原型机测试!(内部代号:清风一号)正在进行小范围数据采集。”
· 笔者分析:
1. 何种微型便携设备能产生如此精准、瞬时、且完全无声无息无任何外观显示的定向微风?当前民用乃至军用技术能否达到?
2. 为何测试时间点恰好与我的低声抱怨高度重合?是惊人的巧合,还是该“设备”具备捕捉并响应特定声波或生物信号的功能?
3. 该西区同学解释时表情极度僵硬,眼神躲闪,语气如同背诵课文,全程无任何辅助手势或设备展示,可信度极低。· 疑点评级:★★★★☆ (现象本身异常,解释牵强)
· 事件二:礼堂“粉色古装大叔”闪现事件
· 现象描述:多人目击(可证实)。开幕式期间,一对情侣附近突然出现半透明、穿着饱和度极高玫粉色道袍、留着油光水滑山羊胡的古装男性虚影,并对情侣进行言语“劝导”,台词风格古早言情风,内容尬出天际,约一分钟后突然消失,无任何过渡。
· 西区官方解释(来源:多位西区同学统一口径):“是话剧社同学排练新剧《跨越千年的爱恋》走错场,穿着戏服即兴发挥所致。”
· 笔者分析:
1. 何种全息投影或AR技术能达到如此逼真(尽管审美堪忧)的半透明、可交互虚影效果,且无需任何可见的投影设备或捕捉摄像头?
2. “即兴发挥”的台词为何如此工整、充满特定风格,且逻辑(虽然尬)相对完整?更像是预设程序或固定剧本。
3. 话剧社至今未对此事发表任何官方声明或道歉,其官网、社媒也无此剧目的任何排练信息或定妆照(粉色道袍如此醒目,若有,不可能毫无风声)。
4. 多名西区同学解释口径高度一致,用词几乎相同,如同经过严格培训,反而更显可疑。· 疑点评级:★★★★★ (现象超常,解释漏洞极大)
· 事件三:“手机巧克力”误食未遂事件
· 现象描述:多人转述核实。一西区体型较胖男生,疑似将一东区同学的深棕色亮面折叠屏手机误认为巧克力,出现张口欲啃的意图性动作,被身旁女伴及时暴力阻止(塞入能量棒)。事后解释存在两个版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