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思索片刻,又将疫情防控的几种方法告诉了陈墨。毕竟他们和那些大夫才是真正站在抗疫一线的人,而自己来到大明后,最多只是动动嘴皮子,实际事务都是交给别人去做的。
何秋随即把这些方法写在纸上,内容并不复杂,都是前世常见的一些措施,比如进出疫区要戴口罩、用酒精消毒、设立隔离区等等。虽然大明的普通口罩效果可能有限,疫情初期情况或许不太乐观,但在陈墨的持续努力下,这些问题基本都得到了控制。
陈墨听后眼前一亮,心中暗喜自己果然没有白来,这位何秋何先生真是慷慨无私,尽管两人交情不算深厚,他却毫不保留地分享这么多有用的方法。
这位何秋何老弟,实在是读书人中的楷模!
既然何秋已经说到这个地步,陈墨也不再遮掩,神情严肃地说道:“我今日前来,主要目的并非为了秋日疫病之事,而是为了地动。”
何秋一时摸不着头脑,好好的疫情怎么又和地动扯上关系了?
陈墨耐心解释,这些天他常与大夫们下乡查看疫情,正因如此,他发现各地都出现了何秋在那本防灾方案中提到过的地动前兆的异常现象。
何秋愣了一下:“啊?”
陈墨进一步说明,他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即便最近十分疲惫,也不会忘记何秋方案中所写的内容。他连续走访了十几个村庄,都发现了一些异常现象,比如蚂蚁搬家、猫狗莫名哀鸣,还有水中的鱼纷纷跳出水面,这些都不是小事。
出于谨慎,陈墨未敢声张,只是让衙役们悄悄去其他村子打听,询问是否有人见到成群的老鼠,以及家中的牛羊鸡鸭有无异常表现。
结果令人担忧,已有人向陈墨汇报,这些情况确实存在。
因为疫情一事,陈墨对何秋的话不敢轻视,他直接前来,就是想问问何秋,对于这些地动前兆出现后,能否预测地动发生的具体时间。
何秋苦着脸摇了摇头,这个他真的做不到。要知道,即便是在前世,地动预测也是一门极其困难的学问。
陈墨遗憾地点了点头,显得有些犹豫。这事确实麻烦,没有确凿证据,顺天府无法公开说要预防地动,更难以安排部分人员疏散回乡。
这种情况下,连向朝廷汇报都成问题,该怎么说呢?
何秋提议:“既然如此,顺天府不如借这次疫情的名义,暗中储备一批药材,提前制定应对方案。一旦地动真的发生,也能第一时间采取行动,尽可能减少损失。”
陈墨捻着胡须沉思良久,最终不甘地长叹一声。
“也只能这样了。”
陈墨刚一离开,何秋便立刻召集了书院全体人员,先是在会上询问近日有谁回过村子,村里的牲畜有无异常情况。
一名学生提到,他们村的鸭子最近不肯下水,其他牲口也都显得躁动不安。
何秋闻言,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他迅速向众人重申了一遍灾变发生后的自救要点,才疲惫地挥手让大家散去。
知行书院这边全面加强了戒备,而朱棣那边也同样焦头烂额。
自从顺天府尹陈墨私下向他汇报,加上何秋也来信预警近日可能发生 ** ,朱棣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顺天府大多属于他燕王封地,一旦真有 ** ,他难辞其咎。
于是他一边派人四处查访,一边下令囤粮以备赈济。
私下里,朱棣也严厉告诫燕王府上下,近期不要前往狭窄之处,以防万一。
就在众人提高警惕、严阵以待之时,没过几天, ** 果然来了。
第158章 该来的总是会来的
这一天天气晴朗,在不知情的人看来,本是个平静的好日子。谁也没想到,傍晚时分,灾变骤至。
当时正是晚饭时分,在外劳作一天的百姓陆续回到家中,准备与家人一起吃饭。
知行书院附近的一个村子里,有个村霸模样的地痞,在村口和人闲扯。
他已经吃过饭,正大声嘲讽:“瞧那知行书院,说什么最近会有 ** ,搞得全村人心惶惶。这都几天了?屁事没有!”
“分明是故弄玄虚,骗人的把戏!我看他们教书也不见得怎么样!”
旁边一个跟班附和道:“就是,信他们的话,不就是被读书人忽悠傻了吗?这也能信?”
“嘿嘿,他们说能预测地龙翻身,我还说我是菩萨转世呢!”
“哈哈哈!”
就在这群地痞说笑之时, ** 突然袭来。
村里一些年久失修的房子瞬间倒塌,其中就包括那名为首地痞的家。
他还来不及说什么,一阵剧烈的摇晃已让村口几人几乎站不稳脚。
等他们稳住身子,全被这突如其来的地动吓傻了。
村里人疯了似的往外跑,一些听过知行书院学生宣讲并深信不疑的,还带上了早已收拾好的财物。
大家很快聚集到村里最空旷的打谷场,村口那几个地痞也慌慌张张跑来,顾不上一路倒塌的房屋,一心寻找家人,盼他们平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