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朱棣倒也不是真笨,只是性子使然,遇事第一反应便是动武。被何秋这么一点,他顿时恍然大悟,目光不由得往南边望去。
“先生的意思是……告状?”
朱棣眼睛一亮,似乎明白了何秋的用意。
“你总算开窍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道理总不用我教你了吧?”
何秋点点头,语气带着几分心累。
顺天府怎么说也是朱棣的封地,名义上归他管辖。若在自己的地盘上被人欺负,而且对方还是个领兵的将领——这事要是让朱元璋知道了,他会怎么想?
朱棣再怎么说也是大明的王爷,被人欺凌,岂不是在打朱元璋的脸?
更何况蓝玉身份本就敏感,他既是开国功臣,又是太子朱标一系的人。皇帝还没退位,他们就开始欺负他的儿子了,这到底是想做什么?
想通这些,朱棣不由得佩服地看着何秋,真不知他这脑子是怎么想出这些的。
软刀子 ** ,才最是狠辣。
“听先生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受教了。”
朱棣心里略感遗憾:要是姚广孝在此,听见何秋这番话,定会引为知己。
办法是想到了,但具体怎么做,还得细商。不过这种事,大可以交给王府里的幕僚去做——朱棣养着他们,可不是白吃饭的,这些正该是他们分内的事!
何秋淡淡一笑。其实这办法,但凡了解明代蓝玉案的现代人,都能想到。
朱元璋对蓝玉这些开国功臣,本就心存忌惮。开国之初,他们确实功勋卓着。
可如今大明已立国二十余年,渐渐安定,这些功臣难免会成为王朝的绊脚石。
朱元璋在位时还好,他们尚不敢妄动;可一旦皇帝百年之后,继位者登基,这些开国老臣会怎样,可就难说了。
主弱臣强,对一个王朝而言,自然不是好事——无数历史早已证明了这一点。
为了延续大明国祚,朱元璋不得不担起恶名,诛杀功臣。此举虽令他声名受损,却能让继任者更稳坐江山。
说到底,朱元璋本就存了诛杀蓝玉等人的心思。若此时朱棣在他面前告发蓝玉,无异于递上一把称手的利刃。
这一点,何秋自然不便向朱棣言明。
从燕王府出来后,何秋便将蓝玉之事抛诸脑后。结局早已注定,只是蓝玉自己尚不知晓罢了。
回到秋名山小店,还未坐定饮茶,昨日登门的那位江南富商再度造访。
何秋特意吩咐下人将对方引至偏厅,晾了半晌方才起身相见。
偏厅里端坐着一位二十出头的女子,生就一副江南女子的温婉容貌,眼神却透着商贾特有的锐利精明。
此时正值明初,程朱理学尚未盛行,女子经商倒也不算逾矩。若非如此,以朱玉颖的身份也不便担任秋名山小店的台面掌柜。
见何秋现身,女子立即停止打量,笑吟吟地打趣道:“何先生总算肯露面了,想见您一面可真不容易。”
何秋不欲与她针锋相对,含笑应道:“沈小姐言重了。听闻您到访,我立即搁下手头事务赶来。想必您也知晓,如今香皂香水在顺天府炙手可热,能抽空与沈小姐会面已属难得。”
这位沈一茹小姐,家中与沈万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何秋故意怠慢她的缘由。蓝玉案中沈万三受牵连殒命,何秋暂时不愿与沈家有所瓜葛。
沈一茹敏锐地察觉到何秋的疏离,眸光微转,浅笑道:“何先生,明人不说暗话。您避而不见,可是担心香皂香水销往江南后,会被我们沈家反客为主?”
何秋心下暗惊。这姑娘果然敏锐,竟看穿了他的顾虑。
除了不愿与沈家牵扯过深外,这确是他另一重隐忧。沈家在江南势力盘根错节,销售网络遍布城乡。生意要做大,产品源头固然重要,销售渠道同样关键。合作双方谁占主导,全看谈判时谁能抢占先机。
何秋晾着沈一茹,本欲挫其锐气,营造出不热衷合作的假象。未料对方根本未入彀中。
真不愧是沈家儿女,天生商贾之才。
何秋也不再绕弯子,直言相问:“既然沈小姐洞若观火,不知有何妙策可解我此忧?”
沈一茹抿了一口茶,浅笑道:“何先生不必多虑,香水和香皂都是独门生意,外头没有第二家。若我们两家合作,由何先生来主导全局,生意如何运营,全听何先生的。”
何秋心中不免讶异。
这姑娘到底怎么打算的?
竟如此爽快地交出主导权?
沈家能把生意做到这般规模,可不是光靠随和,强势也是少不了的。
“沈小姐当真愿意我来主导?”
何秋带着几分怀疑问道。
沈一茹点头应道:“自然。我也不瞒何先生,我们家太爷对你十分欣赏,觉得你的经商才能不在他之下。由你主导,我们赚得更多,不是更好吗?”
沈家太爷,指的自然是沈万三。
何秋没想到这位明初首富竟会留意到自己,果然是个嗅觉敏锐的老狐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