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三国:开局娶蔡琰,争霸天下 > 第112章

三国:开局娶蔡琰,争霸天下 第112章

作者:十三柳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5:42:34

10

见他神色惊疑,阎象暗自满意,故作凝重道:\"无非两种可能——要么固守庐江,要么另有所图,比如......九江郡!\"

\"抑或,是为更深远谋划铺路!\"

阎象语带深意,令陈登思绪翻涌。他在心中急速推演陆风的真实意图:

\"攻取九江郡意义何在?\"

猛然间,一个可怕念头闪过——若陆风再取谯郡,便可对徐州形成合围之势!至于长江天堑?如今谁人不知吴侯麾下甘宁、太史慈两大水师雄踞南北?徐州水军薄弱,长江防线形同虚设。

\"吴侯志在徐州!\"

想通此节,陈登当即决断:\"必须促成我军与袁术、刘表结盟,拔除庐江、九江这两枚楔入腹地的钉子!\"

他斩钉截铁道:\"阁下的提议,我代表主公应允了!稍后便修书禀明。此外,需即刻启程赶往襄阳与刘表缔盟,不知贵方可否遣使同行?如此三方当即立约,尊意如何?\"

字字句句透着紧迫。

陆风若真攻占徐州,他徐州陈氏该何去何从?

恐怕唯有举族迁徙一途。

然而天下之大,又能迁往何处?

放眼大汉疆土,除了陆风治下,何处不是豪强林立?

想想他们自身如何排斥外来者,想想徐州本地士族对待外人的态度,便知其中艰难。

绝不能让徐州落在吴侯手中。

祖辈基业岂能拱手相让?

\"元龙先生所言极是!正合我意!来,我们进屋详谈,稍后我派人随你同赴襄阳!\"

阎象说罢,便拉着陈登朝政务厅方向走去。

下邳,陈府书房内。

陈圭猛然发现两名黑袍人无声无息出现在房中,惊骇之下正要呼喊。

\"陈家主且慢!我等此番前来诚意十足,若引起误会反而不美。\"

其中一名黑袍人轻笑开口。

陈圭眼角微抽:\"擅闯私宅,藏头露尾,这便是阁下的诚意?当真令人大开眼界。\"

黑袍人随手摘下兜帽,露出一张玩世不恭的年轻面孔——正是郭嘉。

\"仲康,摘帽吧,免得陈家主将我们当作宵小之徒。\"

陈圭暗自腹诽:\"难道不是?\"

\"哈哈!说得是!\"

许褚应声露出真容,那独特样貌顿时让陈圭猜出来人身份。

郭嘉拱手道:\"吴侯帐下军师郭奉孝,见过陈家主。今日唐突造访,实为陈氏安危着想。若让陶谦知晓此番会面......想必陈家主明白其中利害。\"

陈圭听完郭嘉自报家门,骤然瞳孔一缩,抚掌赞叹:\"难怪如此谨慎!这份诚意确实沉甸甸。\"

他转向铁塔般的巨汉:\"这位想必就是谯郡许仲康?\"

许褚憨厚地挠头笑道:\"陈公竟识得在下?\"

\"谯郡与徐州相距不远,\"陈圭捋须道,\"许县出了这般豪杰,老夫自然有所耳闻。\"话锋突然一转,\"两位专程前来,可是吴侯有何差遣?但凡力所能及,陈某绝不推辞。\"

他暗自苦笑——陆风竟派来这两位人物,只怕来者不善。今日便是血溅五步,有些原则也绝不能退让。

郭嘉敏锐察觉对方戒备,轻叩案几笑道:\"陈公似乎对我主颇有成见?莫非连杯茶都吝啬?\"

\"请上座。\"陈圭挥手示意,却未召唤仆役。若让人知晓这两位身份,陶谦那边怕要掀起波澜。他心中反复揣度:陆风究竟意欲何为?招揽?策反?以吴侯对待世族的作风......

待宾主落座,郭嘉单刀直入:\"陈公可曾读过吾主颁布的《新政纲要》?不知有何高见?\"

陈圭闻言暗叹:果然是来做说客的。可惜道不同,不相为谋。

陈圭依旧回应:“自然看过。至于看法...郭先生当真要听?”

\"直言便是!我主向来开明,郭某亦是如此!\"

郭嘉抬手示意。

陈圭略微心安,轻叹道:\"吴侯确为雄主,观其成长轨迹与气魄便知。不过郭先生提及新政,陈某倒要请教:吴侯为何对士族豪强如此敌视?新政处处针对压制士族?\"

\"须知他出身吴郡陆氏这等大族,郭先生亦出自颍川郭氏。其麾下荀攸更是颍川荀氏子弟。\"

\"为何吴侯苛待士族?诸位又怎能接受这般新政?\"

陈圭着实不解。

郭嘉尚可理解。

据他所知,此人只是颍川郭氏旁支,家道中落已历三代,未得主脉扶持。

但荀攸不同!

此人乃荀彧亲侄,正宗的颍川荀氏嫡系,听闻颇具才干。

这点毋庸置疑。

从其辅佐陆风创立基业便可见一斑。

他怎能接受乃至支持新政?

荀氏宗族可知此事?

许褚闻言目露寒光。

此言何意?

莫非谤我主上?

若非郭奉孝尚有招揽之责,此刻便教你血溅当场!

\"呵呵!陈家主对新政误解颇深!\"

郭嘉不以为然地笑道:\"陈家主当真读懂新政真意?\"

\"此话怎讲?\"

陈圭眉头紧锁。

大厅内,郭嘉继续阐述观点:\"以客观视角审视主公推行的新政,便可发现其中并无针对性。主公制定的政策核心在于公平与公正!\"

\"无论是土地改革、统一税制,还是建立完整的教育选拔体系,都体现了这一原则。\"

\"这些措施对士族与平民皆一视同仁,何来偏颇之说?\"

\"实际上,士族因家学渊源在我方阵营中反占优势。平民百姓缺乏藏书、财力与充裕的学习时间,若士族子弟愿为明主效力,凭借这些优势定能脱颖而出。\"

\"只要遵从法令规范,获取相应的财富、权力与地位绝非难事。\"

这番言论确属实情。

陆风推行新政的初衷从未刻意针对士族阶层,重在建立公平机制与完善制度漏洞,防止某些势力通过不正当手段攫取土地、财富与特权。

这项改革旨在促进社会健康发展与国家长治久安。然而某些士族竟将此视为打压,实属荒谬绝伦。

何时起靠钻营法网获取的不义之财、非法之地竟成了理所当然?整顿这些乱象反被诬为 ** ?

如此双重标准终将自食其果。

陈圭质疑道:\"那籍没士族田产又作何解释?\"

郭嘉冷然回应:\"陈家主想必听信了那些从青兖两地出逃者的说辞。他们可曾告知这些田产皆为非法所得?\"

\"对于合法持有的土地,主公均按市价收购。拒不配合者,自然只能请其离开。\"

\"既不愿遵守法令,又岂能容其继续盘踞?这种特殊化要求,也要看他们配不配得上。\"

陈圭确实有所耳闻,但听到的版本与士族豪强的说法大相径庭。

那些人都说陆风开出的地价极低,还规定每人名下田产不得超过限额。

这点令陈圭颇为困惑,立刻追问道:\"此话怎讲?\"

他怎么也想不通——限制个人田产的政策,到了郭嘉口中怎就成了高明之举?

难道他不知道士族对土地的渴求?哪个世家大族不是坐拥数万亩良田才敢自称士族?

郭嘉闻言轻笑:\"陈家主可记得前汉末年乱局?\"

\"当然记得,可这与眼下有何干系?\"陈圭点头反问。

\"大有干系!\"郭嘉正色道,\"前汉末年的黄巾之祸,与如今这乱世根源如出一辙——皆因士族豪强不断侵吞田亩,致使百姓无立锥之地。\"

\"更可恶的是,士族田产竟能免缴赋税!朝廷收不上税银,只得加重盘剥,最后全压在平民肩上。百姓活不下去,除了揭竿而起还能如何?\"

\"要知道,田亩终有定数。有人多占,就有人少得!\"

\"若放任不管,即便今日群雄割据的局面得以终结,也要等到像前汉那般死够多人,腾出足够田地,天下方能暂得太平。\"

\"而这太平能维系多久,全看死了多少人——死得越多,空出的田地越多,新朝国祚就越长久。\"

\"如此循环往复!若不解决土地兼并之弊,这血淋淋的轮回必将永无止境。陈家主通晓事理,当真觉得这世道合理?这世道公平?\"

这番见解,正是陆风往日与郭嘉、荀攸等人常谈的治国之道。郭嘉深以为然。

荀攸、戏志才等人同样抱有此念。

他们追随陆风,正是期盼能与他共同打破这宿命般的轮回,开创一方崭新的天地。

陈圭闻言,神色渐凝。

他从未如此思考过——或许天下人皆未曾深想。

此刻,他心底翻涌难平,将前汉旧事与当世之况反复比对,蓦然惊觉郭嘉所言非虚。

土地兼并之祸,豪强士族对田亩的贪噬,竟是天下动荡的根源。

而大汉往昔二百年太平,恰是因前汉末年****,万民凋零,十室九空,荒地遍野方得重建。

如今时局,何其相似?

难道当真要再历一场浩劫,伏尸数千万,苍生殆尽,天下方可重归安宁?

如此惨烈,岂非荒谬?

这般轮回,真是正道否?

陈圭首次对士族立世之本生出动摇。

——

然而身为既得利益者,他终究压下杂念,直视郭嘉道:“纵使你所言在理,但士族豪强在你主麾下利益折损,乃铁铸之实!若不能解此结,天下士族几人愿投?”

包括他陈氏。

他心知郭嘉此行为陆风招揽陈家,这便是他的答复:若保陈氏根基不失,归附陆风亦非不可。

毕竟明眼皆见,陆风根基日盛,前程昭然——那些惠泽黎庶的新政,早已为他赢得民心。

虽与多数士族豪强势同水火,但陈圭断言:长远观之,陆风问鼎天下的胜算,远胜诸侯。

陈圭的态度很明确——只要陆风能保障陈家的利益,他乐意归附。

反之,他会毫不犹豫地投靠陆风的敌对势力,竭尽全力对付陆风,以维护自身利益。

至于郭嘉先前提到的所谓怪圈,什么一两百年一次的人口大动荡?

在利益面前,这些他都可以置之不理,视而不见。

“我明白您的顾虑!我家主公同样清楚!”

郭嘉点了点头,继续道:“但在土地政策上,我们绝不会让步,创办学堂和选拔官员的规矩也不会变!”

“主公能给予的,只有替代性的补偿。”

“超出限额的土地可按市价购买,但前提是这些土地来源合法,而非强占掠夺所得。”

“再者,如今想在主公麾下获取财富,经商、经营手工业、渔业、畜牧等产业才是最佳途径。陈家主若有闲暇,不妨去青州,尤其是东莱看看,自然能明白新政的优势所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