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排练不欢而散的阴云,并未因江城那微小(在他看来)的让步——“找个安静点的,或者有趣的”歌——而立刻散去。蔡大鲲团队虽然接受了更换曲目的提议,但态度依旧保留,带着一种“看你还能玩出什么花样”的审视。后续的几次排练,气氛也始终在一种微妙的、公事公办的紧绷中进行。
最终,在节目组的多方斡旋和双方团队的沟通下,选定了一首相对舒缓、带有一些空灵电子元素的歌曲——《星尘》。这首歌旋律线条较为简单,情感基调偏向于静谧与遐想,似乎为江城那“安静”的要求和古筝的融入,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然而,理念的沟壑并非一首歌就能填平。
排练中,蔡大鲲依旧秉持着严谨到近乎苛刻的标准。每一个音符的准确性,每一处气息的转换,甚至舞台上的走位和眼神,他都要求做到极致。他希望将古筝的部分精准地嵌入编曲的特定节点,作为烘托氛围的“配件”。
而江城,则延续着他的“省力”模式。他同意参与合练,但拒绝无休止的重复。对于蔡大鲲提出的某些过于复杂的配合要求,他往往以“没必要”或“这样也行”轻轻带过。他更倾向于一种“感觉对了就行”的松散配合,这让追求完美的蔡大鲲时常感到抓狂。
“江城老师,这里古筝的进入点需要再精准0.5秒,才能跟上我的呼吸节奏!”蔡大鲲指着乐谱,眉头紧锁。
“嗯。”江城应了一声,手下弹奏的节奏却没什么变化。
“您……!”
“感觉差不多。”江城抬眼,语气平淡。
“音乐不是‘差不多’的艺术!”蔡大鲲几乎要压抑不住火气。
类似的对话,在排练期间反复上演。两人就像两条无法交汇的平行线,一个在精密的轨道上高速运行,一个在自己的慢速世界里悠然自得。
直播录制当天,《天籁之战》的演播厅内座无虚席,灯光璀璨,气氛热烈。轮到江城与蔡大鲲这一组登场时,期待与好奇几乎要化为实质。
蔡大鲲深吸一口气,调整到最佳状态,眼神坚定。这是他熟悉的战场,他要用实力证明自己,也要让那个“不专业”的搭档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舞台。
江城跟在他身后,步伐依旧不疾不徐,脸上是惯常的平静,仿佛只是来参加一场普通的茶话会。
音乐响起。
蔡大鲲的开场稳定而富有感染力,他的声音在专业的音响设备加持下,显得格外清澈有力。舞台灯光随着旋律流转,营造出《星尘》应有的梦幻氛围。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蔡大鲲预想的方向发展。
江城坐在预设的古筝位,在既定的节点,拨动了琴弦。清越的筝音流淌而出,与电子音效交织,确实为歌曲增添了一分别样的色彩。
蔡大鲲心中稍定,专注于自己的演唱,试图用情感带动整个舞台。
然而,就在歌曲进行到第二段主歌,一个需要蔡大鲲从舞台一侧走向中央,同时完成一个略带技巧性的转音时——
意外发生了!
不知是舞台机关故障,还是蔡大鲲自己过于投入忽略了脚下,他移动时,鞋跟似乎绊到了某根隐藏的电线或是舞台衔接处的微小缝隙,整个人猛地一个趔趄!
“啊!”他发出一声短促的惊呼,身体瞬间失去平衡,向前扑倒!
虽然他在最后关头用手撑了一下地面,没有完全摔倒在地,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底打乱了他的气息、节奏和心神!麦克风里传来他急促的喘息和因为中断而变得干涩、甚至微微走音的尾音……
舞台上的灯光仿佛都凝固了一瞬。
台下观众发出一片低低的惊呼。
导师席上的评委们也露出了错愕和担忧的表情。
后台导演组瞬间炸锅!
“怎么回事?!”
“蔡大鲲摔了?!”
“音频!音频出问题了!”
蔡大鲲半跪在舞台上,大脑一片空白,羞耻、慌乱、愤怒(对自己的失误)以及巨大的职业危机感瞬间淹没了他!他试图立刻站起来,找回节奏,但气息已乱,歌词卡在喉咙里,大脑因为突如其来的事故而嗡嗡作响,根本无法立刻接上!
完了!
这是他脑海中唯一的念头。直播事故!职业生涯的污点!
就在这千钧一发、全场皆寂、所有人都以为这场表演即将以灾难性的方式收场时——
一直安静坐在舞台一侧,仿佛置身事外的江城,动了。
他的动作没有丝毫慌乱,甚至没有去看狼狈半跪在地的蔡大鲲。他的目光依旧平静地落在身前的古筝上,仿佛刚才那惊心动魄的意外从未发生。
然后,在所有人,包括慌乱的蔡大鲲和焦头烂额的导演组都未能反应过来的瞬间,江城的指尖,如同被赋予了自主的生命,在二十一根琴弦上,骤然划出了一串急促而有力的轮指!
“铮铮铮——!”
那不再是《星尘》原曲中预设的、温和的空灵的旋律,而是一段充满了张力、带着些许金石之音、如同疾风骤雨骤然降临般的即兴华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