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那边是干脆利落地“下次再说,下了”,留下一个黑屏的直播间和无数嗷嗷待哺、意犹未尽的观众。然而,网络世界关于这场直播,尤其是关于那首古筝版《恋爱循环》的风暴,才刚刚开始掀起真正的巨浪。
直播刚一结束,各种录屏、剪辑片段就如同拥有自我复制能力的病毒,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互联网的各个角落疯狂蔓延。
短视频平台,成为了这场破圈效应的第一主战场。
短短一两个小时内,带有 #古筝恋爱循环#、#江城二次元破壁#、#原来民乐还能这样玩# 等tag的视频,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并且以惊人的速度冲上热门榜单。平台算法仿佛也嗅到了这不同寻常的流量气息,开始大力推送。
这些剪辑视频角度各异,各有侧重。
有的专注于江城的“神颜”与“神手”特写——镜头里,青年慵懒的眉眼低垂,神情淡漠,与指尖那灵动跳跃、编织出萌系旋律的强烈反差,形成了致命的吸引力。配上“跪求这只手”、“颜值与才华齐飞,懒散共俏皮一色”等文案,点赞量迅速突破百万。
有的则突出了弹幕的狂欢盛况,将江城问出“你们想听什么?”时那认真的表情,与随后被《恋爱循环》刷屏、以及最终旋律响起时弹幕的集体爆炸剪辑在一起,完美还原了直播间的戏剧性瞬间,让后来者也能感受到那种打破次元壁的震撼与欢乐。
还有技术流博主,开始逐帧分析江城的指法,惊叹于其如何在保持古筝传统韵味的同时,精准还原现代流行音乐的节奏与旋律,甚至还有人尝试扒谱,想要复刻这神奇的版本。
“家人们谁懂啊!我奶奶问我为什么抱着手机傻笑,我给她听了这个,她现在问我这小伙子有没有对象?!”一条热评被顶上了前列。
“本二次元宅狂喜!从未想过有生之年能看到古筝弹奏《恋爱循环》,还这么好听!我宣布江城就是我的新偶像!”另一条高赞评论道。
“作为音乐学院民乐系的学生,我心情很复杂……一方面觉得这有点‘离经叛道’,但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他弹得是真好啊!而且,我们系群里已经炸了,好多同学都在讨论,感觉古筝一下子‘潮’起来了是怎么回事?”这条带着专业视角的评论也引发了大量讨论。
破圈,意味着超越原有的粉丝和关注圈层。
原本只混迹于动漫、游戏圈的二次元爱好者们,因为《恋爱循环》这个共同的“接头暗号”,纷纷注意到了江城这个“异次元来客”。
原本对选秀、流量明星不感兴趣的民乐爱好者、甚至是专业圈内人士,也因为这首技艺精湛却风格“诡异”的演奏,将目光投向了这个年轻人。
还有许多纯粹是被热搜和短视频吸引来的路人,因为这种前所未见的新奇组合而入坑。
“江城”这个名字,连同“古筝”和“《恋爱循环》”,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产生了“1 1 1>∞”的传播效果。
而在这场全民狂欢中,最感到措手不及又惊喜万分的,莫过于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协会。
协会官微按照周主任的指示,在直播结束后不久,就迅速发布了江城演奏《恋爱循环》片段的剪辑视频,并配上了那条“传统与潮流的碰撞,意想不到的《恋爱循环》”的文案。
这条微博,如同在原本就沸腾的油锅里又浇下了一瓢热水。
发布不到十分钟,转发、评论、点赞数以几何级数暴涨。评论区彻底沦陷,但与以往协会微博下多是中老年网友礼貌性点赞或专业讨论不同,这次涌入了大量画风迥异的年轻账号。
【官微君!你会玩!】
【啊啊啊官方认证的破圈!】
【协会牛逼!江城牛逼!(破音)】
【请问协会还收人吗?会喊666的那种!】
【原来非遗这么有意思!关注了关注了!】
【求问,现在学古筝还来得及吗?就想弹《恋爱循环》!】
【协会还有没有其他像江城这样好玩的老师?求推荐!】
协会官微的管理员,一位刚毕业没多久的年轻姑娘,看着后台疯狂跳动的粉丝关注数和互动数据,手都有些发抖。她入职以来,从未见过协会官微有如此“盛况”。以往精心准备的科普文章、活动预告,能有个几百转评赞就算不错了,而这条微博,眼看就要破万、破十万……朝着百万级互动量狂奔而去!
“主、主任!”她激动地跑到周主任办公室门口,声音都带着颤音,“我们官微……粉丝涨了快二十万了!而且还在涨!那条微博,转发已经过五万了!”
周主任正和几位老专家开会,讨论后续与江城的合作方向。听到这个消息,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
李专家脸上的表情最为精彩,那种混合着难以置信、观念受到冲击、以及一丝“难道真是我错了”的茫然,让他看起来有些滑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