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一路躺平,只愿当咸鱼 > 第七十九章 太子跪罪与帝心难测

景淮初跟着传旨太监走在通往御书房的宫道上。

侍卫们持枪肃立在宫道两侧,赤色铠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目光锐利如刀,连呼吸都放得极轻,显然还未从清晨的谋逆风波中缓过神来。

“五皇子殿下,御书房到了。”传旨太监停下脚步,躬身禀报。

景淮初抬眼望去,只见朱红殿门紧闭,门楣上的“御书房”匾额被阳光照得发亮,殿外值守的李德全正站在台阶下,见他来,连忙上前:“殿下,陛下已在里面等您许久了,只是……”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太子殿下也在,您进去后,还请慎言。”

景淮初点点头,推门而入时,一股浓郁的龙涎香扑面而来,压过了殿外的桂香,却驱散不了空气中的沉闷。

殿内只点着三盏烛台,暖黄的光落在金砖地面上,映出一道长长的影子——太子跪在殿中央,银甲上的血迹已凝固成暗褐色,发丝散乱地贴在脸颊上,双手被铁链反绑在身后,连头都不敢抬,只有肩膀在微微发抖。

而御案后,皇上正坐在龙椅上,背对着殿门,只能看到他墨色龙袍的下摆垂落在踏板上,指尖捏着一卷奏折,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案上摊开着几样东西:一张蛮族细作的假密信(上面还留着刘修的指印)、一枚东宫私兵的令牌(边缘沾着血)、还有一本泛黄的账册——正是太子当初伪造的水利贪污账本,此刻已被红笔圈出多处破绽。

“儿臣景淮初,参见父皇。”景淮初躬身行礼,声音平稳,没有半分多余的情绪,既不显得急切,也不带着幸灾乐祸,仿佛只是寻常觐见。

皇上没有回头,只是摆了摆手,声音低沉得像浸了水的棉絮:“起来吧。

你来得正好,看看你这位太子兄长,跪在这儿已有一个时辰了,还没想明白自己错在哪里。”

景淮初起身时,目光轻轻扫过太子,却没有停留,径直走到御案侧前方站定,垂手而立。

太子听到他的声音,猛地抬起头,眼底布满血丝,嘴角挂着血丝,像疯了一样嘶吼:“景淮初!是你!

是你早就知道我的计划,故意让母妃去父皇面前告密,好让我身败名裂!你就是想夺我的储位!”

铁链随着他的挣扎在地面上划出刺耳的声响,银甲上的血痂簌簌掉落。

景淮初没有看他,只是对着皇上躬身道:“父皇,儿臣也是今日清晨才得知太子兄长的计划,此前只知他借边疆战事求兵权,却不知他竟有谋逆之心。

至于皇后娘娘……儿臣相信娘娘也是为了大胤朝江山,才向父皇禀报实情,绝非受人指使。”

他这番话既撇清了自己与“告密”的关联,又为皇后留了颜面,更暗合“顾全大局”的姿态,让皇上紧绷的脊背微微松弛了几分。

皇上终于转过身,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眼底的红血丝暴露了他彻夜未眠的疲惫。

他拿起案上的假密信,扔在太子面前:“你自己看看,这就是你让刘修伪造的密信?连‘蛮族细作’的笔迹都模仿得不伦不类,还敢说自己是被景淮初陷害?”

太子的目光落在密信上,瞳孔骤然收缩,却还在挣扎:“父皇!

这密信是刘修自作主张改的!儿臣只是想让他栽赃景淮初与蛮族有私交,没想过要谋逆!那些死士,只是为了保护儿臣在西北的安全!”

“保护安全?”皇上冷笑一声,拿起那枚沾血的东宫令牌:“用东宫私兵的令牌调动京营骑兵,也是为了保护安全?

让暗卫假扮蛮族,挑起边疆冲突,也是为了保护安全?你当朕老了,糊涂了,连‘谋逆’和‘自保’都分不清了?”

太子被问得哑口无言,只能低下头,肩膀抖得更厉害,泪水混着脸上的血污滴落在金砖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痕迹。

御书房内陷入死寂,只有烛火“噼啪”燃烧的声响,还有太子压抑的哽咽声,格外刺耳。

景淮初站在一旁,始终垂手而立,目光落在御案上的账册上——那本账本他再熟悉不过,正是前几日栽赃他贪污的罪证,如今却成了太子谋逆计划的一环。

他忽然觉得,这场持续了数月的阴谋,像一场荒诞的闹剧,最终以太子自掘坟墓收场,而他不过是这场闹剧中,恰好站在“清白”一方的人。

“景淮初。”皇上忽然开口,目光落在他身上,带着审视:“你说说,该如何处置你的太子兄长?”

这个问题像颗烫手的山芋,回答轻了,显得纵容谋逆。

回答重了,又显得觊觎储位。

景淮初沉吟片刻,躬身道:“父皇,太子兄长此举虽犯了谋逆大罪,却也是因一时糊涂,被野心蒙蔽。

儿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彻查参与谋逆的文氏勋贵与赵奎等人,肃清朝堂隐患。

至于太子兄长……父皇可先将他禁足于东宫,削去储君之位,让他闭门思过,若他日后能真心悔改,或许还能留他一条性命,若他仍不知错,再做处置也不迟。”

这番话既符合法理,又留了人情,既表达了对“谋逆”的零容忍,又未主动落井下石,恰好戳中了皇上此刻的心思——他虽对太子失望至极,却终究舍不得赐死自己亲手培养的储君,更不愿让朝堂因“杀储”陷入动荡。

皇上看着景淮初沉稳的侧脸,忽然想起多年前,这个儿子还只是个喜欢在御花园里读书的少年,不争不抢,却总能在关键时刻提出最稳妥的建议。

他轻轻叹了口气,拿起案上的朱笔,在太子的罪证上写下“暂禁东宫,削储待查”六个字,语气疲惫:“就按你说的办。

李德全,让人把太子押回东宫,严加看管,不许任何人探视。”

“老奴遵旨。”李德全连忙上前,示意侍卫将太子架起来。

太子被架起身时,还在挣扎着看向皇上,声音嘶哑:“父皇!儿臣知道错了!

求您别削我的储位!景淮初他不可信!他迟早会篡夺江山的!”

皇上没有回头,只是摆了摆手,侍卫们拖着太子往外走,铁链划过地面的声响渐渐消失在殿外。

御书房内终于恢复了安静,只剩下皇上与景淮初两人,还有空气中浓得化不开的龙涎香。

皇上揉了揉眉心,指了指御案旁的锦凳:“坐吧。

昨夜皇后在御书房外跪了半宿,求朕饶太子一命,朕没见她,你若有空,可去看看她,劝劝她,别让她太钻牛角尖。”

景淮初躬身谢恩,坐下时依旧保持着端正的姿态:“儿臣遵旨。

只是皇后娘娘此刻怕是难以接受,儿臣会慢慢劝她,让她明白父皇的苦心。”

“苦心?”皇上自嘲地笑了笑,拿起案上的奏折:“朕的苦心,又有几人能明白?

当初立太子,是觉得他有魄力,能担起江山重任,却没想到他会被野心迷了眼,连手足相残、谋逆逼宫的事都做得出来。”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景淮初身上,带着几分复杂:“你与他不同,你沉稳、顾全大局,可也太过隐忍。

有时候,该争的,还是要争。”

景淮初心里一动,却依旧保持着谦卑:“儿臣只想守护好大胤朝江山,守护好身边的人,至于储位……父皇自有决断,儿臣不敢奢求。”

皇上没有再说话,只是拿起朱笔,继续批阅奏折。

景淮初坐在锦凳上,看着皇上鬓边的白发,忽然觉得这位帝王也有太多的无奈——他不仅是父亲,更是大胤朝的君主,每一个决定都关乎江山社稷,容不得半点私情。

约莫半个时辰后,皇上放下朱笔,道:“你先回去吧。

东宫的事,朕会让大理寺尽快彻查,文氏勋贵那边,楚将军会处理,你不用操心,只是……”他话锋一转:“近期京城恐有动荡,你要看好五皇子府,保护好清颜,别让她受了牵连。”

“儿臣遵旨。”景淮初躬身行礼,缓缓退出御书房。

走到殿外时,阳光正好,洒在宫道的金砖上,暖得让人有些恍惚。

回到五皇子府时,楚清颜正站在院中的桂树下等他,手里还拿着刚做好的桂花糕。

见他回来,她连忙迎上去,眼底满是担忧:“怎么样?父皇有没有为难你?太子他……”

景淮初伸手握住她的手,轻轻摇头:“父皇没有为难我,太子被禁足东宫,削去了储位,后续会再做处置。”

他拿起一块桂花糕,放进嘴里,清甜的桂香在舌尖散开,驱散了御书房内的压抑:“你做的桂花糕,还是这么好吃。”

楚清颜看着他眼底的疲惫,却没有再多问。

她只是牵着他的手,走进屋内,将刚温好的雨前茶递到他手中:“累了吧?喝杯茶歇歇,我去给你做碗莲子羹。”

景淮初接过茶杯,看着楚清颜忙碌的身影,心里忽然觉得无比安稳。

御书房内,皇上依旧坐在案前,看着太子的罪证,眼底满是复杂。

李德全轻轻走进来,躬身道:“陛下,皇后娘娘还在坤宁宫门口跪着,不肯起来。”

皇上沉默片刻,道:“让她起来吧,告诉她,太子虽被削储,却保住了性命,这已是朕能给她的最大让步。

若她再闹,连太子的性命,朕也保不住了。”

李德全躬身应下,缓缓退出殿外。

御书房内再次恢复寂静,只有烛火燃烧的声响,伴着帝王孤独的身影,映在满案的奏折上,像一幅沉重的画,记录着江山社稷背后的血与泪、无奈与抉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