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迅速收拾妥当,眼神坚定地朝着皇宫方向走去。他深知此去凶险,但为了大唐,为了自己的清白,他别无选择。宫门前,守卫森严,李浩深吸一口气,报上姓名,要求进宫面圣。守卫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一位身着宦官服饰的中年男子快步走来,他目光犀利地打量了李浩一番,冷哼道:“李公子,陛下此刻忙于政务,岂是你想见就能见的?”李浩认得此人,乃是李建成的心腹王公公,想必是李建成得知他要来,故意派王公公在此阻拦。李浩心中怒火中烧,但他强压怒火,平静地说道:“王公公,我有要事面奏陛下,关乎大唐社稷,还望公公通融。”
王公公却不为所动,双手抱胸,嘲讽道:“哼,社稷大事?李公子莫不是又要编造些子虚乌有的证据来诬陷王爷?如今宫中都传遍了,你呈给陛下的证据皆是伪造,你还是速速离去吧,莫要在这里纠缠。”
李浩心中一沉,看来李建成的心腹们已经在宫中四处散布谣言,且这谣言传播之快,影响之广,远超他的想象。他正欲反驳,却见远处一群大臣簇拥着走来。其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皱着眉头,看着李浩说道:“李公子,如今宫中谣言四起,说你呈上的证据不实,此事究竟是真是假?若真如谣言所说,你这可是欺君之罪啊。”
李浩心中焦急万分,他抱拳向各位大臣行礼,大声说道:“各位大人,证据千真万确,乃是我历经艰辛搜集而来,这必是李建成贼子为了自保,故意散布谣言混淆视听。还望各位大人明察。”然而,一些不明真相的大臣们只是摇头,低声议论着,显然对李浩的话半信半疑。
而此时,在皇宫的御书房内,李世民正眉头紧锁,在房内来回踱步。他刚刚听闻了宫中关于证据是伪造的谣言,心中再次产生疑虑。“难道这证据真的有问题?”李世民喃喃自语道。他深知此事关乎重大,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皇室的威严,更可能引发朝堂动荡。
思索片刻后,李世民猛地停下脚步,大声喊道:“来人!”一位侍卫立刻走进房内,单膝跪地。李世民严肃地说道:“传朕旨意,暂停对证据的核实,先彻查谣言的来源,务必给朕查出个水落石出。”侍卫领命后迅速离去。
李浩在宫门前与王公公和大臣们僵持不下之时,突然听到宫中传出李世民暂停核实证据,彻查谣言来源的旨意。他心中明白,李世民虽起了疑心,但也并未完全相信谣言,这对他来说既是挑战,也是证明自己的机会。
李浩心中焦急万分,他知道不能再这样僵持下去。他必须想办法进宫,亲自向李世民证明证据的真实性。于是,他不再理会王公公的阻拦,径直朝着宫门走去。王公公见状,急忙上前阻拦,伸手欲推李浩。李浩侧身一闪,王公公扑了个空,差点摔倒在地。
“大胆李浩,竟敢擅闯宫门!”王公公恼羞成怒地喊道。周围的守卫们立刻围了上来,手持兵器,将李浩团团围住。李浩毫无惧色,大声说道:“我李浩一心为大唐,今日定要面见陛下,澄清事实。你们若阻拦我,便是与大唐的社稷为敌!”
就在气氛剑拔弩张之时,远处传来一声厉喝:“住手!”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华丽朝服的官员匆匆赶来。李浩定睛一看,竟是房玄龄。房玄龄快步走到李浩身边,对守卫们说道:“你们退下,李公子乃是陛下看重之人,不得无礼。”守卫们面面相觑,最终还是听从了房玄龄的命令,退了下去。
房玄龄转头看着李浩,低声说道:“李公子,宫中如今形势复杂,你切莫冲动。陛下已下令彻查谣言,你此时进宫,恐怕会让局势更加混乱。”李浩感激地看了房玄龄一眼,说道:“房大人,我明白您的好意,但我若不进宫向陛下说明情况,恐怕谣言会愈演愈烈,到时候再想澄清就难了。”
房玄龄沉思片刻,说道:“李公子,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如今陛下正在气头上,你此时贸然进宫,未必能说动陛下。不如先随我回府,我们再商量对策。”李浩心中犹豫,他担心错过时机,但又觉得房玄龄所言有理。
就在这时,又有一位大臣匆匆赶来,正是杜如晦。杜如晦面色凝重地说道:“房大人,李公子,刚刚得到消息,李建成的心腹们还在宫中四处活动,试图干扰调查,并且煽动更多大臣相信谣言。”
李浩心中一紧,他意识到情况愈发危急。若不能尽快让李世民相信证据的真实性,李建成很可能会借此机会进一步抹黑他,甚至彻底扭转局势。“不能再等了!”李浩咬咬牙,说道,“房大人,杜大人,多谢你们的关心,但我必须进宫。”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他们从李浩坚定的眼神中看到了决心。房玄龄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既然如此,李公子,我们陪你一起进宫。若陛下怪罪下来,我们也好为你说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