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每天1点修为,苟成道祖 > 第53章 在知府面前疯狂刷好感度!

知府大人的暗查如同悬顶之剑,让季言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秦牧之为什么要查我?”他首先问自己这个问题。

“无非几种可能:一是觉得我威胁了他的统治?扯淡,我一个小童生,丐帮看着人多但安分守己,威胁个毛线。二是看上我的钱了?有可能,但吃相应该不会这么难看直接查,而是暗示索贿。三是对我这个人,或者我背后的‘能力’感兴趣?”

季言仔细回想秦牧之的资料:门荫入仕,背景深厚,有抱负,想做事。这种人,通常更看重“政绩”和“人才”。

“难道…他是想招安?呸,是招揽?”这个念头让季言精神一振。

如果是招揽,那危险性就大大降低了,甚至可能是一次机遇!一次获得官方“护身符”的机遇!

但绝不能被动等待对方找上门。那样自己就完全失去了主动权,底牌会被看光,只能任人拿捏。

必须主动出击,但要讲究策略。要巧妙地“暴露”一部分对方想看到的东西,同时牢牢隐藏住有修为、穿越者这些最核心的秘密,并且要营造出一种“我是无意的、我很低调、但我很有用”的形象。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中逐渐清晰——他要导演一场“偶遇”,一场能让秦牧之“意外”发现他部分才华,同时又不会显得太刻意的相遇。

目标:变被动为主动,将潜在的审问,变成一次平等的、甚至能为自己加分的“面试”!

他通过隐秘渠道,让石猛搜集了安澜城目前存在的一些民生问题,而城南久拖不决,同时也是眼下最为急迫的内涝问题成为他的突破口。

接下来的几天,季言更加“深居简出”,几乎泡在了藏书阁。但他看的书,不再是经史子集,而是安澜府以及周边郡县的…地方志、水利图录、历年税赋记录、甚至一些杂学工巧类的书籍。

“临时抱佛脚,恶补一下‘政绩工程学’和‘地方治理概论’…希望能糊弄过去。”他一边疯狂翻阅,一边内心吐槽,‘这比高考前冲刺还累!”

目标是三日后,丛竹书院一年一度的“文会”,这本是一次学子们交流学问、展示诗文的雅集的集会。但今年他特意说服张万财出资赞助,大搞特搞,让集会彻底变成了“盛会”,汇聚了城中乃至整个安澜府驰名的书院学子参加。

如此盛会,山长自然而然要给秦知府发请帖,而秦知府果然欣然应允,并表示会前来“与诸生共乐”。

季言收到消息,知道机会来了。

文会当天,书院精心布置,学子们衣冠楚楚,气氛热烈又透着紧张。秦牧之如期而至,一身常服,显得颇为平易近人,在众学院的山长的陪同下,观看学子们的诗文比赛,偶尔点评几句,引得阵阵喝彩。

季言并没有挤在前面出风头,而是故意找了个相对僻静,但秦牧之大概率会路过的亭子,假装全神贯注地看着石桌上铺开的一幅安澜城周边水利图,旁边还散落着几张写满了演算过程和奇怪符号的草纸。

他一边看,一边还“无意识”地用手指在图纸上比划,眉头紧锁,嘴里念念有词,声音刚好能让几步外的人听到:“…若在此处增设一道分流堰,虽前期投入颇大,但或可一劳永逸解决城南涝患…只是这资金…”

果然,秦牧之在一众山长先生的簇拥下路过亭子时,目光一下子就被这个与环境格格不入的少年吸引了。别人都在吟风弄月,他却在这研究水利图?

山长正要开口介绍,秦牧之却微微摆手制止,饶有兴致地走近几步,看向桌上的图纸和草纸。

“哦?你在看水利图?”秦牧之开口,声音温和。

季言仿佛这才惊觉有人,慌忙起身,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惊慌”和“腼腆”:“学…学生季言,见过知府大人!不知大人驾临,失礼之处,还望海涵。”演技堪称影帝级。

“无妨。”秦牧之笑了笑,目光落在水利图上,“你对水利工事有兴趣?”

“回大人,学生只是…只是近日读书闲暇,偶翻地方志,见记载城南每至夏日便苦于内涝,百姓不堪其扰,便…便胡思乱想一番,让大人见笑了。”季言低下头,一副“班门弄斧很羞愧”的样子。

秦牧之眼中兴趣更浓:“胡思乱想?说来听听。莫非你图上所画的分流之策,便是所想?”

季言心中一定,鱼上钩了!

他依旧保持谦逊姿态,指着图纸,将自己这几天恶补的知识和一点点前世模糊的印象结合起来,用尽量朴实的语言解释道:“学生愚见。城南地势低洼,现有排水渠容量不足且年久失修。若能在上游河道据此三里处,利用地形,修建一道低矮的分流堰和引水渠,将汛期部分洪水提前分流至城东那片废弃的洼地…虽需占用些荒地,开挖渠堰也需人工钱粮,但或可大幅减轻城南压力…只是具体工程量与效益,还需详细勘算,学生在此妄言了…”

他一边说,一边“不小心”碰掉了旁边几张草纸,上面写满了关于土方、人工、钱粮的粗略估算,当然是精心准备过的。

秦牧之身后的户房师爷下意识弯腰捡起一张,看了一眼,顿时轻咦一声:“大人,这…这演算法子倒是新奇,结果似乎…颇有些道理?”

秦牧之接过草纸,他虽然不精通具体算法,但看那工整的推演和清晰的结构,也能感觉到这并非信口胡诌。他看向季言的目光彻底变了。

一个少年童生,不钻研诗赋,反而关心民生实务,还能提出看似可行的方案,甚至做了粗略测算?

这哪里是“偶翻地方志”?这分明是下了苦功,且有实学之才!

“本官没记错的话,你是今年新晋的童生,季言?”秦牧之明知故问,语气更加和蔼。

“是…学生侥幸中式。”季言“不好意思”地点头。

“好,好。”秦牧之连连点头,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那张水利图,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他随即对身后众人摆了摆手,“你们暂且都退下,本官见季言这分流之策颇有见地,欲与之详谈。”

待众人退至亭外,秦牧之指着图纸上季言标注的位置,语气严肃了几分:“你方才所言,将洪水引流至城东洼地,此策虽妙,然洼地容量终归有限,若遇百年不遇之特大洪汛,又当如何?且渠堰建成,日久泥沙淤积,清淤维护亦是难题,这你又可曾想过?”

季言心中早有腹稿,此刻更不慌乱,他恭敬答道:“大人所虑极是。学生浅见,或可借鉴古籍中记载的‘鱼嘴分水’、‘飞沙堰排沙’之古法雏形。”他一边说,一边在图纸上比划,“于分流堰处设一形如鱼嘴之分水尖,可根据水量多寡,自动调节进入主河道与分流渠之水比例。水量大时,更多洪水自然涌入分流渠;水量小时,则主流仍保畅通。”

他顿了顿,继续道:“至于排沙,可在分流渠入口下游不远处,修建一道较低之堰坎,即‘飞沙堰’。水流于此形成漩涌,较重之泥沙石块便被抛入外侧之排沙道,重新归入主河道下游,而较清之水则溢过堰坎流入分流渠。如此,或可大大减缓渠内淤积之速。即便仍需清淤,其间隔亦将大幅延长,耗费民力物力自然大减。”

秦牧之听得目光越来越亮,季言所言这些“古法”,他依稀在一些杂学佚文中见过模糊记载,但从未有人如此清晰系统地应用于实际水利规划中,且考虑得如此周详,连排沙问题都想到了!

“鱼嘴分水…飞沙堰排沙…”秦牧之喃喃重复着这几个精妙而贴切的词汇,再看向那幅被他画满了标记的图纸时,眼神已截然不同。这绝非简单的“胡思乱想”,而是蕴含着极高智慧的治水良策!虽细节仍需勘验,但其思路之精妙,已然远超寻常水利工匠的范畴。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震动,看向季言的目光充满了惊叹和激赏:“好一个‘鱼嘴’,好一个‘飞沙堰’!此策因地制宜,巧借水力,颇具古贤大匠之风!”

他小心翼翼地将那张画满了标记的图纸卷起,郑重道:“此图本官先带回府衙,详加参详。并会命人誊抄副本,附上你的构想,快马送至京中,请工部精通水利之大员研判。若果真可行,季言,你可是为安澜府百姓立下了一大功!”

“大人谬赞了!学生只是拾前人牙慧,偶有所得,万万不敢居功!”季言连忙躬身,态度谦逊至极,将一切功劳都推给了“古籍”和“古贤”,完美隐藏了自己。

“不必谦虚!”随即,秦牧之看似随意地说道:“据本官所知,张氏的活字印刷术,还有那丐帮的石猛…二人可都皆与你相识…”

来了!直球来了!

季言心中警铃大作,表面却露出恰到好处的“惊讶”和“恍然”:“不敢欺瞒大人,张世伯确实曾与学生讨论过雕版繁冗之事,学生年少妄言,提了些异想天开之想…没想到张世伯竟真的做了出来,还做得如此成功…”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些许“不安”:“至于石猛…他…他曾是学生邻舍,身世可怜,学生见他有力气却无门路,便…便建议他不妨聚集些同样困苦之人,互帮互助,接些正经活计,总好过无所事事…学生只是出于朋友之义,胡乱说了几句,万万没想到他能做成今日规模…学生深知结社敏感,心中时常不安,还请大人明鉴!”

他这一番话,半真半假,既承认了“出主意”的事实,又将程度极大弱化,归结为“年少妄言”、“异想天开”,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有点小聪明、心思单纯的形象。最后更是主动点出“结社敏感”,以示坦荡和“惶恐”。

秦牧之听着,眼神中的审视之意更浓。他当然不会全信,但此子却不邀功,将自己摆在“建言者”的角度,反而将功劳都给了旁人。

“原来如此。”秦牧之脸上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活字印刷利于文教,丐帮若能安分守己、造福穷苦,亦是善举。在本官看来,你的建言之功远胜二人,本官欲举荐你入仕,不知你意下如何?”

“学生不敢居功!”季言连忙躬身,语气惶恐却清晰,“大人明鉴,学生只是偶有些不合时宜的胡思乱想,恰巧能解朋友燃眉之急罢了。张世伯仁厚,石猛重义,皆非学生之功。学生蒙圣人教诲,深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唯有潜心向学,于科场正道搏取功名,方能真正不负所学,为朝廷效力。”

他这番话,既谦虚地撇清了主导之功,又将动机拔高到“为朋友解忧”的义气层面,同时铿锵有力地表明了自己“一心只读圣贤书,志在科场”的主流价值观,完美契合了一个“有才、有德、有志向”的优秀书生人设。

秦牧之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此子不仅有些奇思妙想,难得的是懂得藏拙守愚,心志也甚为坚定,不因眼前小利而动摇,确实是块值得雕琢的璞玉。

“学生谨遵大人教诲!”季言躬身行礼,一副受宠若惊、如释重负的模样。

秦牧之又鼓励了几句,便带着图纸离开。季言起身恭送,直到秦牧之走才缓缓直起身,轻轻吁了口气,后背已然被冷汗浸湿。

“过关了…暂时。”他心中暗道。

刚才那短短一刻钟的交锋,其凶险程度,不亚于面对胡三的砍刀。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都需要精心设计,拿捏分寸。

他成功地向秦牧之展示了一个“值得培养的少年人才”形象,有想法,有同情心,但缺乏经验和力量,需要引导和依靠。同时,也极大淡化了自己是幕后操盘手的可能性。

这应该符合秦牧之的预期——一个知进退,可以使用的“人才”,而不是一个无法无天、难以捉摸的“隐患”。

“接下来,应该能清净一段时间了…”季言擦了下额角的细汗,内心吐槽,“妈的,跟领导打交道真累!比管理丐帮累多了!以后还是能苟则苟,这种‘面试’再来几次,折寿!”

果然,之后的日子里,府衙那边的暗中调查悄然停止了。张万财和石猛都反馈说,一切恢复了正常,甚至官府对他们还比以前更“和气”了些。

一场潜在的危机,似乎被季言以精准的“演技”和“话术”巧妙化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