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宫廷之殇 > 第99章 回程

宫廷之殇 第99章 回程

作者:稚白i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4:29:29

行刺事件后的营地弥漫着一种紧绷的气氛。

侍卫增加了三倍,火把将夜空照得亮如白昼,太医刚刚为南烁手臂上的轻微划伤敷好药退下。

允堂跪坐在父亲榻前,眼睛还红着,小手紧紧攥着南烁的衣角不肯放开。

“父亲还疼吗?”

南烁用未受伤的左手轻轻拍了拍儿子的头。“一点小伤,不得事。”

帐内烛火摇曳,映着南烁深沉的面容。他望着允堂稚嫩的脸庞,忽然问道。

“还记得你小时候的事吗?”

允堂眨了眨眼,不知父亲为何突然问起这个。

“你一岁那年,生了场大病,高烧不退。”南烁的声音平缓,“太子那时也不过十岁,守在你床前整整两日,谁劝都不肯去休息。后来你退了烧,他反倒累倒了。”

允堂怔了怔,脑海中浮现出模糊的记忆片段。那个如今总是板着脸的太子哥哥,确实曾在他病中握着他的手,一遍遍叫着他的乳名“堂堂”。

“记得...太子哥哥还给我念故事。”允堂小声说。

南烁眼中闪过一丝复杂情绪。

“是啊。你小时候最黏他,他去书房念书,你总要跟着。先生讲课,你就趴在他腿上睡觉,流他一身口水。”

允堂不好意思地红了脸。

“允堂都不记得这些了。”

“朕却记得很清楚。”南烁的目光飘向远方,仿佛穿过时光看到了从前的画面,“太子背着你走在宫道上,你在他背上咿咿呀呀地唱歌。他那幺小的个子,背着你走得很稳,生怕摔着你。”

帐内安静下来,只有烛火噼啪作响。

允堂看着父亲,忽然觉得此时的父亲不像平日里威严的帝王,倒像个普通的父亲,在回忆孩子们幼年的趣事。但他敏锐地察觉到,父亲的眼神中藏着某种他看不懂的情绪。

“父亲是想太子哥哥了吗?”允堂轻声问,“还是...觉得自己老了?”

南烁回过神,失笑。

“朕是有些想他了。至于老...看着你们长大,朕确实不复年轻了。”

允堂忽然起身,像小时候那样凑到南烁身边,双手托着两颊,眨着眼睛看父亲。

“父亲,允堂也想太子哥哥了。等这里的事情办完,咱们早点回京好不好?”

南烁看着儿子故作天真的模样,心中明了这孩子是在哄自己开心,却也不点破,只温和道。

“好,等事情办完就回去。”

“父亲有什么需要允堂做的,尽管吩咐。”允堂挺直腰板,装出一副大人的模样,“允堂一定做好,这样我们就能早点回京见太子哥哥了。”

他歪着头,又补充道。

“父亲要是这么久不见允堂肯定也会想我的吧。”

站在一旁的张敬贤垂首静立,手中的拂尘微微颤动。

这位侍奉南烁多年的老内侍心中暗叹*小殿下天真烂漫,哪知陛下心中的筹谋。但愿陛下京中的计划顺利,莫要伤及太子和小殿下之间的兄弟情分,也别让这小殿下卷入太深。*

张敬贤想起离京前,陛下密令二哥张敬轩率领隐卫在京城暗中行动。算算时日,此刻京城那边应该已经动手了。他抬眼悄悄看了眼南烁,只见陛下正温柔地看着十五殿下,那眼神中既有父亲的慈爱,又有帝王的深沉。

南烁伸手,轻轻捏了捏允堂还带着婴儿肥的脸颊。

“当然,朕跟太子一样,自是会想堂堂。只不过就不知堂堂想不想太子哥哥了?”

允堂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想!”

南烁满意地点头,语气却变得郑重。

“朕老了,能帮太子的不多了。只希望你们兄弟能一如儿时那般相处,凡事多考虑对方。太子肩上的担子重,你作为弟弟,要多体谅他。”

允堂似懂非懂地点头。

“允堂明白。太子哥哥一直很照顾我,我也会好好辅助太子哥哥的。”

南烁深深看了他一眼。

“记住你今天说的话。”

次日清晨,南承瑜快马加鞭赶到泾州营地。他一进大帐便跪地请罪。

“儿臣来迟,让父皇受惊了!”

南烁抬手让他起身。

“不怪你,是朕临时召你前来。”他示意南承瑜坐下,“泾州的事,你了解多少?”

南承瑜谨慎地回答。

“儿臣前次路过泾州,只与蒋成有过一面之缘,对他的所作所为并不知情。”

“朕没怀疑你。召你来,是有一件要事交给你办。”

他取出一封密信递给南承瑜。

“北疆有变,朕需要你立即前往边境,以巡查水犁车推广为名,暗中调查边境守军的情况。”

南承瑜接过密信,面色凝重。

“父皇是怀疑...”

“蒋成与北狄人有往来,朕担心边境守军中也有人被收买。你此行务必小心,不要打草惊蛇。”

“儿臣领旨。”

允堂在一旁听着,忍不住插话。

“父亲,五哥一个人去会不会有危险?”

南烁看了小儿子一眼。

“你五哥办事沉稳,朕相信他能处理好。”又对着南承瑜道,“去吧,万事小心。”

南承瑜行礼告退,经过允堂身边时,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

“照顾好自己。”

待南承瑜离去,允堂担忧地看着南烁。

“父亲,五哥他...”

“担心哥哥是好事。”南烁打断他,“但身为皇子,有些责任必须承担。”

他起身走向书案,铺开一张地图。

“过来,朕教你看看边境的形势。”

允堂连忙凑过去。南烁指着地图上的几个关隘。

“这些是北疆的重要关口,若有敌军入侵,必从此处。你五哥此次前去,就是要确认这些关口的防务是否牢固。”

“那蒋成通敌的事...”允堂小声问。

南烁的眼神冷了下来。

“朕已命人严加审讯。相信不久就会有结果。”

接下来的几天,南烁将允堂带在身边,亲自教导他处理政务。从审阅奏报到接见地方官员,允堂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观察父亲如何治理国家军务。

这日,泾州知府李文渊被押解进京,新任命的临时知府前来拜见。那是个年轻的进士,名叫周明轩,不过二十出头,面对皇帝显得有些紧张。

南烁却对他颇为温和。

“周卿不必拘礼。泾州遭此变故,民生必然受影响。你上任后的首要之务是安抚百姓,恢复生产。”

周明轩连连称是。

待他退下后,允堂好奇地问。

“父亲,周知府这么年轻,能担此重任吗?”

“用人不唯资历,唯才是举。这周明轩虽是新人,但他在翰林院时写的几篇关于地方治理的文章很有见地。朕看过他的考卷,是个心中有百姓的人。”

允堂若有所思。

晚间,父子二人在帐中用膳。南烁忽然问。

“这几日跟着朕处理政务,有何感想?”

允堂放下筷子,认真想了想。

“允堂觉得,做皇帝真不容易。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百姓的疾苦,官员的任用,边境的安危...每件事都关系重大。”

南烁欣慰地点头。

“你能明白这一点,很好。太子这些年帮朕处理朝政,也是这般不易。”

允堂看着父皇,忽然道。

“父亲,允堂知道您担心什么。”

“哦?”南烁挑眉。

“您担心我们兄弟不睦,担心有人会威胁太子哥哥的地位。”允堂认真地说,“但请您放心,允堂未有过想法。太子哥哥是我最敬重的兄长,允堂只愿辅佐他,守护南家的江山。”

南烁凝视着儿子清澈的眼睛,久久不语。

就在这时,侍卫匆匆进来,呈上一封密报。

“陛下,京城急报。”

南烁拆开密报,面色渐渐沉了下来。

“父亲,出什么事了?”

南烁将密报递给他。

“你自己看吧。”

允堂接过密报,越看越是心惊。原来张敬轩率领的隐卫在京城查获了蒋家与北狄往来的更多证据,还发现太子少傅李崇义也牵涉其中。

更令人震惊的是,隐卫在蒋府搜出了龙袍和玉玺的图样。

“这...这是谋逆啊!”

南烁长叹一声。

“朕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允堂忽然想起什么。

“那太子哥哥他...”

“太子目前看来并不知情。但蒋家是他的外家,李崇义是他的老师,这件事他难辞其咎。”

“父亲,太子哥哥绝不会做出谋逆之事!请您明察!”

“朕知道太子不会。但朝中大臣不会这么想。一旦此事公开,太子的地位必将受到冲击。”

他走到窗前,望着京城的方问。

“朕必须尽快回京,处理此事。”

三日后,桥梁修复,南巡队伍启程返京。与来时不同,回程的气氛格外凝重。

马车内,南烁闭目养神,允堂则忧心忡忡地看着窗外。他想起小时候,太子哥哥手把手教他写字,带他放风筝,在他被欺负时为他出头。那样疼爱他的太子哥哥,怎么可能会谋反?

“父亲,”允堂轻声问,“回去后,您会怎么处置太子哥哥?”

南烁睁开眼。“依法处置。”

允堂的心沉了下去。

南烁看着他失落的表情。

“但法理之外,尚有人情。朕会给他一个辩解的机会。”

允堂稍稍安心,但仍忍不住为太子哥哥担忧。

行至半路,又一份密报传来。南烁看完后,脸色更加难看。

“父亲?”

南烁将密报递给他。

“你五哥在边境发现了更多证据。蒋家不仅通敌,还涉嫌贩卖军粮给北狄。”

允堂倒吸一口凉气。

“这...这是叛国啊!”

“更严重的是,”南烁的声音冷得像冰,“边境几个关口的守将都已被蒋家收买。若北狄此时入侵,后果不堪设想。”

允堂忽然明白为何父亲要派五哥紧急前往边境了。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他问。

南烁目光坚定。

“加速回京。必须在事态进一步恶化前,彻底铲除蒋家势力。”

接下来的路程,南巡队伍日夜兼程。允堂看着父亲日渐憔悴的面容,心中五味杂陈。

这夜,队伍在一处驿站歇息。

允堂端着参茶走进南烁居住的房间,见南烁正对着一幅画像出神。那是多年前太子哥哥画的一幅全家福,画中南烁还年轻,太子哥哥都还是孩童,而允堂自己则被抱在怀中。

“父亲。”

南烁回过神,接过参茶。“坐吧。”

允堂在南烁身边坐下,看着那幅画像,忍不住问。

“父亲,如果...如果太子哥哥真的牵涉其中,您会...”

南烁沉默良久,才缓缓道。“朕是皇帝,但也是父亲。”

这句话说得含糊,允堂却明白了其中的深意。父亲终究是舍不得太子哥哥的。

“儿臣相信太子哥哥是清白的。”

南烁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朕也希望如此。”

十日后,南巡队伍终于回到京城。与往常不同,此次回京没有盛大的迎接仪式,只有少数几位重臣在宫门外等候。

太子南承瑾站在众臣之前,面色平静,但紧握的拳头泄露了他内心的紧张。

南烁走下马车,目光在太子脸上停留片刻。

“太子监国辛苦,随朕来御书房。其他人都散了吧。”

允堂跟在父亲身后,经过太子身边时,悄悄递给他一个安心的眼神。

御书房内,南烁屏退左右,只留下太子和允堂。

“跪下。”

南承瑾应声跪地。

“蒋家之事,你可知情?”南烁直截了当地问。

南承瑾抬头,目光坚定。

“儿臣绝不知情。若早知蒋家有此不臣之心,儿臣定会第一时间禀报父皇,大义灭亲!”

南烁盯着他看了许久,方才道。

“朕信你。”

南承瑾明显松了口气。

但南烁接下来的话又让他的心提了起来。

“但你是太子,蒋家是你的外家,李崇义是你的老师。他们犯下如此大罪,你难辞其咎。”

南承瑾叩首。

“儿臣愿领责罚。”

允堂在一旁看着,忍不住开口。

“父亲,太子哥哥...”

“住口。朕与太子说话,不得插嘴。”

允堂只得噤声,担忧地看着太子哥哥。

南烁起身,在御书房内踱步。

“蒋家谋逆,罪证确凿,按律当诛九族。但你是太子,若诛蒋家九族,你也难逃牵连。”

南承瑾面色苍白,却仍保持着镇定。

“儿臣明白。”

南烁停下脚步,转身看着他。

“朕给你两个选择。其一,朕下旨彻查此事,依律处置;其二,你亲自审理此案,给朝野一个交代。”

南承瑾怔住了。

他明白父皇的用意:若由他亲自审理母族谋逆案,虽是大义灭亲之举,却也等于亲手斩断了自己的外戚势力。但若不接此案,他的太子之位恐怕难保。

片刻沉默后,南承瑾叩首。

“儿臣愿亲自审理此案,以证清白。”

南烁点头。

“好。朕给你三日时间。三日后,朕要看到结果。”

南承瑾行礼告退。待他离去后,允堂急忙问。

“父亲,您真的要太子哥哥亲自审理蒋家的案子吗?这对他来说太残忍了!”

南烁长叹一声。

“这是他必须经历的考验。若连这一关都过不了,将来如何担得起这万里江山?”

允堂似懂非懂,但见父皇神色疲惫,也不再追问。

接下来的三日,京城气氛凝重。太子闭门不出,日夜审阅蒋家案件的卷宗。允堂几次想去东宫探望,都被侍卫拦在门外。

第三日傍晚,太子终于走出东宫,手持奏本前往御书房。

允堂得知消息,急忙赶去。他到达时,正听见太子平静的声音。

“...蒋维父子通敌叛国,罪证确凿,按律当斩。蒋家其余男丁流放三千里,女眷没入官婢。李崇义结党营私,罢官夺爵,流放岭南...”

南烁翻阅着太子的奏本,良久不语。

允堂屏息凝神,等待着父亲的裁决。

终于,南烁开口。“准奏。”

太子明显松了口气,但脸色依然苍白。

南烁看着他,语气缓和了些。

“这几日辛苦了。回去好生休息吧。”

太子行礼告退。经过允堂身边时,他脚步微顿,低声道。“谢谢。”

允堂不明所以,待太子离去后,才问南烁。

“父亲,太子哥哥为何突然谢我?”

南烁将一份密报递给他。

“你自己看吧。”

允堂接过密报,惊讶地发现上面记录的是他这几日暗中联络朝中老臣,为太子求情的举动。

“父亲都知道?”他惊讶地问。

南烁笑了笑。

“这宫中,有什么事是朕不知道的?”

允堂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南烁拍拍他的肩。

“你做得对。兄弟之间,本该相互扶持。”

他走到窗前,望着东宫的方向,轻声道。

“经此一事,太子应该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

允堂顺着父亲的目光望去,只见夕阳余晖中,太子的身影渐行渐远,孤单而坚定。

他自己呢?在这场风波中成长了吗?。从最初那个只知玩闹的十五皇子,变成了懂得为父兄分忧的南家儿郎。

夜幕降临,宫灯次第亮起。南烁转身对允堂道。

“走吧,陪朕去用膳。明日,又有明日的事要操心了。”

允堂点头,跟上父亲的脚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