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宫廷之殇 > 第51章 玄都观问策

宫廷之殇 第51章 玄都观问策

作者:稚白i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4:29:29

长春宫偏殿的小佛堂内,檀香的气息氤氲缭绕,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宁和。

慧妃跪坐在蒲团上,手中捻着一串温润的菩提佛珠,微闭着眼,口中低声诵念着经文。她穿着素雅的淡青色宫装,发髻上只簪了一支简单的白玉簪。

大宫女素心轻手轻脚地走进来,低声道。

“娘娘,小厨房刚炖好的燕窝雪梨羹,您用些润润喉吧?念经久了也费神。”

慧妃缓缓睁开眼,那双眸子平静,像两潭深秋的静水。她微微颔首。

“搁着吧。”

素心将白瓷小盅放在一旁的矮几上,却没有立刻退下,话语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压低声音道。

“娘娘,外头有新消息了。丽妃娘娘那边……叶家舅舅们举家进京了!动静不小呢!宫里都在传,丽妃娘娘怕是要有动作了,连带着五殿下……”

慧妃拿起小盅,用银匙轻轻搅动着里面晶莹的羹汤。

“叶家进京,自有吏部的章程。丽妃若有动作,那也是她的心思。我们在这长春宫,只管礼佛静心,外头的事,少听少传。”

素心脸上的兴奋僵住,有些不解。

“娘娘……这可是……”

“素心,”慧妃抬起眼,目光落在素心脸上,那目光并不严厉,却让素心心头一凛,后面的话自动咽了回去。“三殿下如今在边镜军营当差,讲求的是稳当、务实。我做母妃的,更要谨言慎行,不给他添乱。丽妃如何,是她的事。我们只需做好自己的本分,陛下的眼睛,都看着呢,他可不会对除了太子还有十五皇子之外的人留情。”

她轻轻舀起一勺羹汤送入口中。

“至于那些传言,左耳进右耳出便是。记住了,长春宫,只闻经声,不闻风声。”

说完,便不再理会素心,重新垂下眼帘,专注地看着手中的佛珠。

素心看着自家娘娘那副万事不入心的模样,心中有些失望,又有些茫然。她张了张嘴,终究没敢再说什么,默默行了一礼,退了出去。

佛堂内重新只剩下慧妃一人。她捻动佛珠的速度似乎比刚才快了一点点。

叶家进京……丽妃起了心思?这潭水,果然开始搅动了。她能在这深宫立足多年,凭的就是这份“静”。动不如静,争不如不争。

她的儿子南承钰如今在边境兢兢业业,能得陛下赞许“稳妥”,这才是最要紧的。让那些急着跳出来的人去争去斗吧,斗得越凶,她和她儿子这块“静斋”之地,在陛下眼中才显得越发珍贵。

她不需要做什么,只需要继续做那个最“安分”的慧妃。

相较于长春宫的刻意宁静,毓秀宫则显得“热闹”许多。殿内熏着甜腻的暖香,桌上摆满了新送来的锦缎料子和各色珠宝匣子。

宜美人正拿着一匹流光溢彩的云霞锦在身上比划,对着巨大的铜镜左照右照。

“翠浓,你瞧这匹料子,给本宫做件立领的宫装如何?配上那套新得的红宝石头面,除夕宫宴上穿,定能把那些人都比下去!”她声音清脆,带着炫耀。

宫女翠浓连忙笑着奉承。

“娘娘好眼光!这云霞锦整个宫里也就这么一匹,配上红宝石,定是艳压群芳!娘娘风华绝代,穿什么都好看!”

宜美人被捧得心花怒放,又拿起一支赤金点翠步摇在鬓边比了比。

“那是自然!本宫正值好年华,自然要打扮得鲜亮些。不像有些人……”她撇了撇嘴,压低声音,带着幸灾乐祸,“听说永和宫那位,最近心思活络得很呢?娘家人都召进京了?哼,也不看看自己什么出身,儿子又是个什么软性子,就敢做那春秋大梦?”

翠浓机灵地凑近一步,小声道。

“可不是嘛娘娘!宫里都在传呢,……也不想想,太子殿下地位稳固,还有大殿下、三殿下虎视眈眈,哪轮得到她?依奴婢看,她这是昏了头了!”

宜美人放下步摇,嗤笑一声。

“昏头?本宫看她是不知死活!这储位之争也是她一个不受宠妃子能掺和的?不过是痴心妄想,徒惹人笑话罢了。”她抚摸着光滑的锦缎,眼神里闪烁着算计的光芒。

“不过嘛……她这么一闹腾也好。水越浑,才越有机会摸鱼。她闹她的,正好替我们吸引些目光。如今看陛下没给她抚养十五皇子是对的,恐怕是知道给她养了,就是再养成一个五殿下这般了,就这脑子能教多好,别人一挑拨就冲上。”

她拿起另一匹颜色娇嫩的鹅黄软缎,“这匹给玉瑶做身新袍子。女孩子嘛,穿得鲜亮可爱些,看着也欢喜。”

她脸上洋溢着一种笃定的自信,

尚书房的朗朗读书声在冬日的上午显得格外清越。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棂洒进来,在光洁的地砖上投下整齐的光斑。

允堂端坐在自己的书案后,小身板挺得笔直,正一笔一划地认真临摹着字帖。

他的字迹尚显稚嫩,但每一笔都力求工整,透着一股专注的韧劲。太傅捋着胡须在课桌间踱步,偶尔在他身边停下,微微点头。

下学的钟声敲响,允堂仔细地收拾好笔墨纸砚,起身向太傅行礼告退。

回到南烁为他安排的宫苑,午膳过后,允堂并未休息。

换上了一身利落的骑射服,在宫苑后空旷的校场上练习射箭。寒风刮过脸颊有些生疼,但他小脸绷紧,眼神沉静,一次次拉开那张特制的小弓,瞄准远处的箭靶。

“咻!”箭矢离弦,稳稳钉在靶心边缘。

“殿下好箭法!”负责教导他骑射的赵挺在一旁赞道。

允堂放下弓,小脸上没什么得意的表情,只是呼出一口白气,认真地问。

“赵统领,有些距离靶心还差一点,是手臂不够稳吗?”

赵武上前指点。

“小殿下,是风。拉弓时需再稳一分,预判风势。”

允堂点点头,重新搭箭,凝神屏息,小胳膊努力维持着稳定,再次拉开弓弦。他的世界里,此刻只有弓弦的张力、箭矢的方向和呼啸的风声。

朝堂上的暗流涌动,兄长们之间的交锋,甚至母妃永和宫里的压抑气氛,都被隔绝在这片校场之外。南烁将他带在身边抚养,给予他最好的教导和保护,却也只是无形中将他与那些残酷的争斗暂时隔开。

外面那些在平静水面下汹涌的暗潮,他尚未察觉,也无人会让他此刻察觉。

城郊,玄都观。

这座道观远离尘嚣,坐落在一片幽静的山林之中。观内古木参天,清幽寂寥,唯有几缕青烟从主殿的香炉中袅袅升起,更添几分出尘之意。

南烁独自一人,踏着布满青苔的石阶,一步步走向观后一处更为僻静的竹舍。他今日穿着寻常的靛蓝色锦袍,未带任何随从。

竹舍的门虚掩着。南烁在门外站定,整了整衣冠,抬手轻轻叩门。

“进来吧。”一个苍老却异常平和的声音从里面传来。

南烁推门而入。竹舍内陈设极其简单,一榻,一几,几个蒲团,墙上挂着一幅笔意空灵的山水画。一位须发皆白、身着素色道袍的老者正盘坐在榻上,闭目养神。他便是南朝已退隐多年的老国师,玄微真人。

“晚辈南烁,见过国师。”南烁恭敬地行了一个弟子礼。

玄微真人缓缓睁开眼,那双眼睛清澈明亮,仿佛能洞悉世事万象,却又带着一种看透后的淡然。

“陛下请坐。”

南烁在老者对面的蒲团上盘膝坐下,腰背挺直。他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声音低沉而清晰。

“国师,晚辈今日冒昧前来,心中实有困惑难解,望国师不吝指点。”

玄微真人看着他,眼神平和。

“陛下所虑,可是北境?”

南烁心中微震,国师果然洞若观火。他点头。

“正是。北狄今冬酷寒,牲畜冻毙无数。据可靠线报,其各部秣马厉兵,似有异动。粮队虽已抵达边关,但若北狄倾力来犯,边军压力巨大。此为其一。”

他顿了顿,继续道:“其二,西戎诸部看似沉寂,实则与北狄素有勾连。若北境战事胶着,难保西戎不会趁虚而入,袭扰我西北边陲。届时两线作战,腹背受敌,于我大胤,实乃心腹大患。”

“其三,”南烁的声音更沉了一分,“晚辈观朝中气象……太子仁厚,然威望尚需积累;承洲勇毅,然锋芒过露,易招嫉恨;承钰……心思深沉,恐难同心。值此多事之秋,朝堂若不能上下一心,共御外侮,纵有雄兵百万,亦恐内耗自损,为外敌所乘!”

他将心中积压的忧虑和盘托出,目光灼灼地看向老国师。

“国师,此三患如鲠在喉,晚辈苦思冥想,难寻万全之策。敢问国师,这北境之局,邻国之忧,朝堂之患……可有破解之法?大胤国运,当如何护持?”

竹舍内陷入一片寂静,只有窗外风吹竹林的沙沙声。玄微真人静静地听着,脸上无悲无喜。待南烁说完,他沉默了片刻,目光望向窗外摇曳的竹影,缓缓开口,声音如同山谷幽泉。

“陛下能见北境之危,邻国之患,朝堂之隐,此心已属难得。然大道无形,破解之法,不在奇谋诡道,而在‘势’与‘本’。”

“势者,天时地利人和。北狄酷寒,是其劫数,亦是我之天时。边军粮足,地利在我。人和……”玄微真人看向南烁,“陛下忧朝堂难同心,此乃关键。势不可强求,需顺势而为,聚沙成塔。”

“本者,根基也。民为本,军为盾,朝为枢。殿下言朝堂之患,却未言及根本——民心可安?军心可用?中枢之令,能否通达四方,如臂使指?”

他收回目光,看向案几上一个古朴的龟甲,龟甲上裂纹纵横,仿佛蕴含着天地至理。

“陛下所忧三患,看似独立,实则环环相扣。北境若稳,西戎自怯;朝堂若清,外敌难扰。然欲稳北境,需强军固边;欲清朝堂,需正本清源。

破解之道,非一蹴而就。陛下当思:何为当务之急?何为可缓之图?何为不可触碰之底线?以正合,以奇辅。固本培元,静待其变。雪落无声,然积之深厚,终有雪崩之势。顺势而为,方为正途。”

南烁凝神静听,每一个字都敲打在他的心上。国师没有给出具体的计策,却为他拨开了眼前的迷雾,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固本,聚势,分清主次,顺势而为……他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一丝,眼中那份沉凝化作了更为深沉的思索。

“多谢国师教诲!”南烁深深一揖,心中多日重担被卸下几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