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宫廷之殇 > 第38章 重华宫的考问

宫廷之殇 第38章 重华宫的考问

作者:稚白i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14:29:29

西山猎场那惊心动魄的一幕,如被投入在深宫的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久久未平。

十五皇子南允堂临危不惧、三星连珠射杀狂暴野猪的事迹,传遍宫闱。

那象征勇武的野猪獠牙佩饰,被他珍而重之地挂在了寝殿床头,成了他人生中第一枚真正的“勋章”。

然而,荣耀归于猎场,回到红墙金瓦的深宫,允堂依旧是那个需要按时去尚书房点卯、被太傅考校功课、被父皇和太子哥哥检查课业的皇子。

生活的轨迹,并未因那场惊险而改变分毫。

尚书房。

窗明几净,熏香袅袅。太傅苍老而洪亮的声音讲解着《孟子·告子下》篇。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允堂端坐在自己的书案后,腰背挺直,神情专注。

他不再是那个听着深奥句子就打瞌睡的小豆丁了。

乌溜溜的大眼睛跟随着太傅的讲解,时而凝思,时而提笔在摊开的宣纸上记录下关键的字句。他的字迹虽仍带着少年的稚气,却已初具筋骨,整齐干净。

太傅的目光扫过下方。大皇子南承洲凝神静听,偶尔在书上标注;三皇子南承钰低垂着眼睑,笔尖在纸上无意识地划着;六皇子南承珉听得有些心不在焉,偷偷对着允堂挤眉弄眼;八皇子和十一皇子努力集中精神,额头却微微冒汗;五皇子南承瑜坐在后排,目光落在书页上,却显得有些空洞,不知神游何处。

“十五皇子,”太傅忽然点名,“‘动心忍性’四字,作何解?”

允堂闻声起身,声音清朗,条理清晰。

“回太傅。‘动心’,意为触动其心志,使其警醒;‘忍性’,则是磨砺其性情,使其坚韧。此句是说,上天要将重大责任赋予一个人之前,必先使其内心经受触动、意志得到磨砺,使其性情变得坚韧不拔。”

太傅捋着胡须,眼中露出满意之色。

“解得好。可见平日功课并未懈怠。坐下吧。”

“谢太傅。”允堂恭敬行礼落座,小脸上并无骄矜,只有完成课业的坦然。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悬挂的一枚小巧玉坠——那是太子哥哥送他的,刻着一个“瑾”字,提醒他时刻谨记勤勉。

下学的钟声响起。

皇子们陆续收拾书本文具。南承珉第一个凑到允堂身边,笑嘻嘻地勾住他的肩膀。

“十五弟,行啊!太傅都夸你了!走,去我那儿,我新得了本前朝的《百兽图谱》,画得可神了!听说还有你猎到的那种大野猪呢!”

允堂眼睛一亮,正想答应,常德却悄无声息地出现在门口,对着允堂躬身。

“小殿下,陛下和太子殿下在重华宫,请您过去一趟,检查近来的课业。”

“哦。”允堂的小脸顿时垮下来一点,对着南承珉歉意地笑笑,“六哥,改日吧。父皇和太子哥哥等着呢。”

南承珉理解地拍拍他。

“去吧去吧,正事要紧。那图谱我给你留着!”

允堂收拾好书匣,跟着常德走出上书房。

经过南承瑜书案时,他脚步微不可察地顿了一下,目光并未偏移,只是如同对待其他兄长一样,微微颔首示意,便径直走了过去。

那一声“五哥”,终究是未出口。南承瑜收拾书本的动作停滞了一瞬,随即更低地垂下了头。

重华宫,暖阁。

南烁并未坐在御案后,而是姿态闲适地倚在窗边的暖炕上,手里翻着一本奏折。

太子南承瑾则坐在下首一张紫檀木圈椅中,面前的小几上摊开着几份允堂最近的习字和策论。

允堂走进殿内,规规矩矩地行礼。

“儿臣见过父皇,太子哥哥。”

“免了,过来坐。”南烁放下奏折,指了指暖炕另一侧的位置。

允堂依言坐下,小腰板依旧挺得笔直,双手放在膝上,一副等待检查的乖学生模样。

南承瑾拿起一份允堂写的《论商君变法》,笑着开口。

“父皇,您瞧瞧十五弟这篇。虽笔力尚嫩,但见解已是不俗。他言道‘商君之法,强秦之基,然刻薄寡恩,民怨沸腾,故二世而亡。为政之道,当法其强兵富国之术,亦需怀柔安民之心。’此论,倒颇有几分老成持重。”

南烁接过那份字迹工整的文章,快速浏览了一遍,眼中掠过一丝赞许。他看向允堂。

“哦?堂堂说说,何以见得商君之法‘刻薄寡恩’?”

允堂见父皇考校,精神一振,坐得更直了些,声音清晰。

“回父皇。儿臣读史,商君变法,奖励耕战,严刑峻法,虽使秦国力大增,然连坐之酷,徭役之重,使百姓动辄得咎,苦不堪言。其徙木立信,虽有取信于民之意,手段却过于酷烈,失却仁心。故虽强秦于一时,却埋下了民心离散之祸根。是以儿臣以为,为政者,当以法度为筋骨,以仁德为血脉,二者相济,方能长久。”

这番见解,条理清晰,引据史实,已远超一个九岁孩童的水平。南烁心中甚慰,脸上却不动声色,继续追问。

“那依你之见,当如何‘怀柔安民’?”

允堂想了想,答道。

“轻徭薄赋,使民有余力;兴修水利,使民得沃土;明正典刑,使民知敬畏;兴学教化,使民知礼义。此四者,儿臣浅见,或为怀柔安民之要。”

“好!”南承瑾忍不住击掌赞道,“十五弟这‘轻徭薄赋、兴修水利、明正典刑、兴学教化’十六字,言简意赅,切中要害!父皇,您看如何?”

南烁放下文章,深邃的目光落在允堂身上,带着一丝探究。

“此论,是你自己想的?还是听太傅或太子讲过?”

允堂坦然迎上父皇的目光,小脸认真。

“回父皇,太傅讲过商君变法的得失,太子哥哥与儿臣讨论过‘民为邦本’的道理。但如何将这道理揉碎了,变成儿臣自己的话,是儿臣夜里睡不着时,自己琢磨的。”

他顿了顿,补充道,“儿臣还想到西山猎场附近看到的村落,想着若是赋税太重,他们冬日里怕连取暖的柴火都买不起……”

南烁看着儿子清澈眼眸中那份源自观察和思考的真挚,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消散了。

他伸出手,用力揉了揉允堂的发顶,声音带着难得的、纯粹的嘉许。

“琢磨得好!能由史及今,由书及民,这书便没有白读!赏!”

“谢父皇!”允堂眼睛亮晶晶的,小脸上绽开灿烂的笑容。

“不过,”南烁话锋一转,拿起允堂另一份习字,“这字嘛……力道是有了,筋骨也初显,但这‘捺’脚收得还是太急,不够沉稳。还需多加练习。”

允堂小脸一红,连忙点头。

“儿臣遵旨!一定勤加练习!”

南承瑾在一旁笑道。

“父皇放心,儿臣定当督促十五弟,让他每日多临两篇字帖。”

南烁颔首,看着眼前聪慧过人的小儿子和沉稳可靠的长子,心中一片熨帖。

挥挥手。“好了,功课考校完了。堂堂,去给你母妃和皇祖母请个安吧。她们也惦记着你。”

“是,父皇!儿臣告退!”允堂如蒙大赦,跳下暖炕,恭敬行礼,脚步轻快地跑了出去。

永和宫。

这里的氛围总是带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小心翼翼的安静。宫人们行走无声,连呼吸都放得轻缓。

允堂踏入正殿时,丽妃叶清涵早已得了通传,端坐在主位上。

她今日特意穿了一身颜色鲜亮些的宫装,脸上也精心施了薄粉,试图掩盖那份长年累积的憔悴和苍白。看到允堂进来,她的眼睛瞬间亮起光彩,带着一种近乎卑微的期盼和喜悦。

“儿臣给母妃请安。”允堂走到殿中,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声音清晰温和。

“快起来!快起来!”丽妃连忙抬手,声音有些发颤,“我的儿……快,到母妃身边来坐。”她指着身旁特意准备的一张铺着软垫的椅子。

允堂依言走过去坐下,但并未靠得太近。

宫女奉上茶点,是允堂小时候喜欢的几样小食。

“母妃近来身体可好?”允堂端起茶盏,礼貌地问候。

“好!好!托我儿的福,母妃一切都好!”丽妃迭声应着,目光贪婪地流连在允堂脸上,仿佛怎么也看不够。

“倒是你,我的允堂,听说你在猎场上遇险了?可把母妃吓坏了!快让母妃看看,有没有伤着哪里?”

她伸出手,想要去碰触允堂,却又在即将触及的瞬间,像是想起了什么,动作僵硬地停在了半空,脸上闪过一丝惶恐。

允堂看着母亲停在半空的手和那惶恐的眼神,心中微微一涩。他放下茶盏,主动伸出手,轻轻握住了丽妃那只冰凉而有些颤抖的手,声音放软了些。

“母妃放心,儿臣没事。有父皇和太子哥哥在,还有东远护着,儿臣好着呢。”

肌肤相触的温暖,让丽妃浑身一颤,眼眶瞬间就红了。她反手紧紧握住允堂的手,好似抓住了失而复得的珍宝,声音哽咽。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我的堂儿长大了,有本事了…母妃…母妃真为你高兴……” 滚烫的泪水不受控制地滑落。

允堂任由母亲握着手,感受着她掌心传来的冰凉和颤抖,心中五味杂陈。

他记得幼时她怀抱的温暖,也记得她泪流满面的思念,更记得父皇那道冰冷的旨意和五哥那充满怨怼掐死他的眼神。

他无法做到像亲近皇祖母那样亲近她,他能做的,只有此刻的陪伴,和这一声温和的“母妃”。

“母妃莫哭,”允堂轻声安慰,拿出自己的帕子递过去,“儿臣真的很好。您要保重身体。”

丽妃接过帕子,胡乱擦着眼泪,用力点头。

“好…好…母妃不哭…母妃保重…母妃还要看着我儿娶妻生子……” 她絮絮叨叨地说着,仿佛要将积攒了许久的思念和关切一股脑儿倾诉出来,问允堂的衣食起居,问尚书房的功课,问太子待他如何……话语里充满了慈爱。

允堂耐心地一一回答。

他陪丽妃用了些茶点,听她讲了些永和宫花房里新开的菊花。

约莫一个时辰后,允堂起身告辞。

“母妃,儿臣还要去给皇祖母请安,改日再来看您。”

丽妃眼中满是不舍,却不敢挽留,连忙起身。

“好…好…去吧…替母妃向太后娘娘问安…”

允堂再次行礼。“儿臣告退。”

他转身走出永和宫,身后传来丽妃压抑的、细微的啜泣声。

他脚步未停,只是轻轻叹了口气。

宁寿宫。

这里的气氛与永和宫截然不同。还未踏入殿门,便听到里面传来太后爽朗的笑声和宫女的低语。

“皇祖母!堂堂来啦!”允堂一进殿门,声音就欢快起来,像只归巢的小鸟。

“哎哟!哀家的小心肝!”太后正倚在暖榻上,由宫女捶着腿,看到允堂,立刻坐直了身子,笑容满面地招手,“快过来!让皇祖母好好瞧瞧!听说你在西山可威风了?把那大野猪都给收拾了?”

允堂几步跑到暖榻边,也不拘礼,挨着太后坐下,小脸上带着点小得意。

“皇祖母都知道了?其实也没那么威风啦,是它自己冲过来的,儿臣就是顺手射了几箭……” 话虽谦虚,但那亮晶晶的眼神和微扬的下巴,分明写着“快夸我”。

“顺手?哀家可听说了,是‘三星连珠’!神乎其技!”太后捏了捏允堂的脸蛋,满眼都是骄傲,“哀家的堂堂就是厉害!比你父皇当年九岁时可强多了!来,给皇祖母仔细讲讲,当时怕不怕?”

允堂靠在太后温暖柔软的怀里,闻着她身上熟悉的、令人安心的檀香味,彻底放松下来。

绘声绘色地讲起当时的情景,讲野猪如何冲出来,“踏雪”如何受惊,东远如何挡在他前面,他又是如何稳住马、射出那三箭……讲到惊险处,太后的手会不自觉地收紧;讲到射杀野猪时,太后又会拍手叫好。

“好!好孩子!有勇有谋!临危不乱!这才是哀家的好孙儿!”太后听得连连赞叹,吩咐宫女,“去,把哀家那匣子南海明珠拿来!还有那支紫玉参!统统赏给哀家的心肝宝贝压惊!”

“谢皇祖母!”允堂开心地谢赏,小脑袋在太后怀里蹭了蹭,“皇祖母最疼堂堂了!”

祖孙俩亲昵地说着话。

太后问起他的功课,允堂便捡些有趣的讲,比如太傅考他“动心忍性”,他如何回答,父皇又如何考他商君变法,他如何应对。太后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评几句。

“你父皇说得对,字还需多练练。不过,这治国理政的道理,能想到‘民为邦本’,想到‘怀柔安民’,已是难得的大器之象!比你那几个木头疙瘩似的皇兄强多了!”

太后毫不吝啬地夸赞着,言语间对允堂的偏爱毫不掩饰。

宫女端上了允堂最爱的玫瑰酥酪和几样精致的点心。

允堂陪着太后,一边吃着点心,一边讲着尚书房和六哥约好要看《百兽图谱》的趣事,逗得太后开怀大笑。殿内充满了祖孙俩其乐融融的笑语声。

夕阳的金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暖榻上相偎的祖孙身上,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晕。

允堂靠在太后怀里,听着她讲着那些遥远的、带着传奇色彩的宫廷旧事,只觉得时光静谧而美好。

只有在皇祖母这里,他才能完全卸下所有心防,做回那个纯粹被宠爱着的孩子。

直到暮色四合,宫灯次第亮起。允堂才依依不舍地起身。

“皇祖母,天色晚了,孙儿该回去了。您也早些歇息。”

太后慈爱地抚着他的背。

“去吧。路上当心。常德,好生照看着。”

“奴才遵旨。”常德躬身应道。

允堂走到殿门口,又回头,对着太后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

“皇祖母,改日儿臣给您猎只漂亮的狐狸,做条新围脖!”

“好!哀家等着!”太后笑着挥手。

允堂走出宁寿宫温暖的光晕,步入渐深的夜色中。常德为他披上薄披风,夜风微凉,吹拂着他额前的碎发。他

回头望了一眼宁寿宫依旧明亮的灯火,又转头看向重华宫的方向,那里,父皇或许还在批阅奏折,等着他回去。

九岁的小少年,步伐稳健地行走在宫道上。

此刻,他只想好好享受属于九岁少年的、被珍视着的时光,然后,一步一步,走向父亲为他期许的那个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