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反派好感系统:从祁同伟开始改变 > 第6章 身份解锁

汉东大学法学院阶梯教室,九月的暑气裹着粉笔灰闷在半空,周教授坐在第一排,手里的评分笔把纸戳得“沙沙”响。

1班张扬第一个冲上台,的确良衬衫烫得能反光,手里攥着印着“市工商局”抬头的稿纸,开口就拽“罗马法契约精神”。

周教授抬眼,镜片后寒光乍现:“去年大李家村有个老乡,拿着包工头写的‘欠条’,跑了五趟镇政府都要不回钱——你这‘契约精神’能帮他把钱要回来吗?不能就别在这装大尾巴狼!”

张扬脸“唰”地白了,稿纸掉在地上,蹲下去捡时,与张扬不对付的5班李涛故意把脚往前伸了伸,差点绊倒他。

台下哄笑一片,李涛还扯着嗓子喊:“张哥,不行就下来吧,别在这丢干部子弟的脸!”

接着4班刘倩上台,捧着精装版《论法的精神》念得摇头晃脑。

周教授听了两句就摆手:“别背了!你能给村头王大娘写张讨薪申请吗?能帮她看懂‘劳动仲裁’四个字吗?不能就别拿着书本装学问!”

台下7班赵强故意凑同桌耳边笑:“她这水平,还不如我妈跟人砍价会算账!”刘倩眼圈一红,捂着脸跑下了台。

最过分的是3班孙伟,居然带了个口琴,先吹了段曲子再念“法治颂歌”,调子飘得能上天。

周教授“啪”地把笔拍在桌上:“这里是法学院,不是你家戏台!要能让老乡用得上的法子,不是你这酸掉牙的抒情诗!”

孙伟脸涨成猪肝色,嘴里还嘟囔:“我爸是文化馆馆长,我这叫‘法治文化传播’……”

周教授冷笑:“传播个屁!老乡听了能知道去哪维权吗?”

一连几个大一新生的发言,没一个沾“基层实务”的边,周教授面色冷峻,吓得一帮子新生缩在后排,头埋得更低。

教室彻底冷了,祁同伟攥着皱巴巴的笔记本:

那上面记着他上大学前跟张婶跑乡政府的23天经历,纸边都被手指磨起了毛。

祁同伟想站起来,可李涛的目光扫过来,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某些人别逞能,免得上去说不出话,丢咱们汉东的脸。”祁同伟的手,又缩了回去。

“老祁怕什么,这帮孙子就是自己废物,也想着别人跟着拉胯”王皓突然拍着祁同伟的肩膀,迎着那些蔑视的眼光,骄傲的鼓励到。

“我来讲!”祁同伟带着乡音的声音突然炸响,整个教室瞬间静了。

李涛“嗤”地笑出声,故意把钢笔往桌上一扔,发出“哐当”一声:“哟,真敢上啊?别到时候连‘司法所’三个字都念错,我可不想替你丢人。”

6班王磊跟着起哄:“农村娃懂啥?怕是连政策文件长啥样都没见过!”

祁同伟的腿都在抖,这时陆则“腾”地站起来,手里举着一叠纸:那是祁同伟整理的20个农村维权案例,上面还粘着老乡按的红手印。

“李涛,你见过务工记工本吗?”陆则的声音不大,却让全场安静

“同伟帮张婶写的维权申请,已经帮她要回了87块工钱,你呢?除了靠你爸,你做过啥实务?”

别人可能还忌惮李涛家里工厂主任的身份,王浩可根本不惯毛病,冲上去,把案例拍在李涛桌上:“你爸是工厂主任,你咋连‘欠薪维权’的流程都不知道?还好意思笑别人!”

李建明推了推眼镜,慢悠悠补刀:“同伟这案例,前几天还被系里李老师拿去当教学素材,某些人怕是连作业都要抄别人的。”

李涛的脸瞬间青了,想反驳,可看着桌上的红手印,半天说不出一个字。

祁同伟深吸一口气,大步走上讲台。

当讲到“张婶揣着干硬的玉米面窝头,在乡政府门口等了三天,才见着办事员”时,他的声音突然哽咽:“法律不是印在纸上的字,是能让老乡揣在兜里的希望!”

周教授“啪”地放下笔,眼里闪着光:“那你说,怎么让这希望落到他们手里?”

祁同伟按着陆则昨晚教的“情理锚点法”,张口就来:“先找村支书、小学老师这些‘明白人’——他们说的话,老乡信;再把政策拆成‘大白话’,比如欠薪就说‘带好记工本,去乡司法所找王干事’,别扯那些‘法律术语’!”

这话刚落,2班钱洪斌突然扔了个纸团过来,正好砸在祁同伟脚边:“土掉渣的法子,也配叫方案?我爸说,普法就得印精装册子,这才叫正规!”

周教授“腾”地站起来,走到钱洪斌面前,把评分表“啪”拍在他桌上:“你爸没告诉你,去年岩台山村发的精装册子,老乡们都用来糊墙了吗?因为他们看不懂!同伟的法子能帮老乡要回钱,你的‘正规’能干嘛?摆着看吗?”

钱洪斌的脸瞬间白了,头埋得快贴到桌子。台下不少同学突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祁同伟攥着笔记本,眼泪差点掉下来——这是他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挺直了腰杆。

周教授接着看向祁同伟,又抛了个硬茬:“彩礼纠纷咋整?女方收了800块彩礼悔婚,男方要告,可村里规矩是‘悔婚不退彩礼’,你咋平衡?”

祁同伟脑子里立刻跳着陆则帮他梳理的“村东头彩礼案”:

“先跟他们唠村里规矩——‘我知道你家攒800块不容易,换我我也气’,把话说到他们心坎里;

再拿《民法通则》说‘法律也不让人吃亏,彩礼能要回来’——俺村去年就有这事,村支书这么一调,两边都没闹僵!”

台下掌声更响了,连之前嘲讽的几个学生,都偷偷鼓了掌。

【叮!祁同伟对陆则好感度 3(当前40:深度信任→挚友)】

【恭喜!“省社科院研究员之子”身份正式激活!】

【身份特权:优先获取周教授学术指导、“农村普法实践”课题名额、陆建明独家调研手稿】

没等祁同伟下台,周教授突然提高声音:“最后一个问题——农村年轻人全出去打工,家里只剩老人,不识字、听不懂普通话,宣传册看不懂、广播听不清,这‘普法空白区’咋填?还得贴‘农村服务站建设’的改革方向!”

教室瞬间死静。祁同伟愣在台上——老家李奶奶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上次村广播喊“防诈骗”,她愣是听成了“收鸡蛋”;王大爷耳朵背,跟他说话得喊,可法律条文哪能喊着讲?

李建明嘀咕:“方言语音册?可每个村口音不一样……”

王浩说:“找小学生翻译?怕给法条念错了……”

钱洪斌还想找补:“要不雇人去村里念?”

周教授直接摇头:“不切实际!”

就在这时,陆则站了起来,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杂志——正是1980年的《农村工作通讯》。

“周教授,我在校门口旧书摊淘到的,里面有篇陆建明研究员写的《场景化普法初探》。”

陆则的声音沉稳有力,“文章说,把普法嵌进村卫生室、小学这些服务站:老人拿药时,用土话演小剧场,比如‘有人说能帮你领补贴,要先找村支书’;孩子上学时,老师教‘维权顺口溜’,回家跟老人说——这样不用另起炉灶,正好贴服务站改革!”

周教授的眼睛瞬间亮了,快步走过去,一把抓过杂志:

“陆建明?我跟他是老同学了!去年中央咨询农村政策,都调了他的报告!他还跟我说,儿子在汉东学法,对农村实务特别感兴趣……”

周教授突然盯着陆则的脸,猛地一拍大腿:“你!你是老陆的儿子?你这眉眼,跟他年轻时一模一样!”

陆则点头:“周教授好眼力,家父常跟我说,‘法学得扎在泥土里,不然就是空中楼阁’。”

“难怪!”周教授举着杂志,对着全班喊,“老陆二十年深耕农村普法,他的方案帮过十几个县的老乡!陆则这思路,就是老陆最擅长的‘大政策小切口’,比你们扯的‘精装册子’‘雇人念稿’强一百倍!”

台下彻底炸了!李涛张了张嘴,想再说什么,可看着周教授手里的杂志,又把话咽了回去,他爸跟他提过,陆建明是省社科院的大专家,连地区领导都要找他咨询。

钱洪斌更是头都不敢抬,刚才还嘲讽“土法子”,现在才知道,自己连人家的“土法子”都比不上。

王浩冲上去,勾着陆则的脖子笑:“好你个陆则,藏得也太深了!之前我还吹我爸是街道办的,跟你比就是小打小闹!”

祁同伟走到陆则身边,声音有点哑:“陆则,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这辈子都不敢站在台上说这些话。”

研讨会散场,周教授拉住陆则和祁同伟:“明天来我办公室,我把老陆的手稿给你们。同伟懂基层需求,陆则有政策视野,你俩搭伙,‘普法小剧场’肯定能成!”

回宿舍的路上,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祁同伟摸着口袋里的案例纸,脸上满是笑意——他终于相信,寒门子弟,也能靠自己的本事,在汉东站稳脚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