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反派好感系统:从祁同伟开始改变 > 第103章 审核‘暴君\’

文化市场监管处的日光灯管发出嗡嗡的低鸣,将办公桌上那叠《霸王别姬》戛纳电影节申报材料照得纤毫毕现。

陆则指尖按在“导演:陈凯歌”的署名上,指腹摩挲着粗糙的纸页,眉峰不自觉地拧紧。

自三个月前北大讲堂揭穿沈曼的学术造假与文化渗透阴谋后,他以铁腕姿态清理了二十七项违规文化项目——从美化殖民历史的《西方文明启示录》纪录片,到抹黑夸大动荡年代的“伤痕文学续编”,再到与满清遗老圈勾连的跨境合拍影片,每一次驳回都伴随着行业内的震动。

如今的他,在文娱圈已然形成两极分化的评价。

坚守创作初心的老艺术家寄来手写信,称赞他是“华夏文脉的守门人”;

基层文化单位的工作人员频繁来电请教审核标准,连国际版权组织都专程咨询中国文化审批的新政策。

但另一面,西单出版社的茶话会上,资深编辑们私下抱怨“审核标准过于苛刻,连历史小说的虚构人物都要查史料佐证”;

影视公司老板在饭局上直言他是“审批暴君”,扬言“他一句话就能让几百万项目打水漂,与独裁者无异”。

这些非议像细密的针,扎在陆则心头,可他从未动摇——外祖父林景行“守好文脉先划清底线”的嘱托,是他对抗流言的底气。

但此刻,这份来自北影厂的申报材料,却让他陷入了罕见的迟疑。

内部试映后,《霸王别姬》“华语电影天花板”的赞誉就没断过,甚至有媒体预测它将成为首部斩获戛纳金棕榈的华语片。

可陆则盯着“陈凯歌”三个字,脑海中不受控制地浮现出后世对这位导演的普遍评价:“出道即巅峰,此后一路断崖式下滑”。这个在后世网络上流传甚广的梗,此刻却成了他心中最大的疑团。

他起身走到书柜前,抽出一本《电影创作论》,指尖划过书页上关于导演成长规律的论述。

正常情况下,一位导演的职业生涯要么循序渐进打磨技艺,从青涩到成熟逐步进阶;要么偶有起伏,但核心创作能力不会出现断层式崩塌。

可陈凯歌后续的作品,无论是叙事逻辑的混乱,还是主题表达的空泛,都与《霸王别姬》的深刻细腻判若两人。

更关键的是,他想起后世流传的片场传闻:陈凯歌拍摄《荆轲刺秦王》时,对历史细节的把控漏洞百出;拍摄《道士下山》时,连基本的叙事节奏都无法驾驭。这样的能力断层,绝非正常的创作波动。

“这里面一定藏着猫腻。”陆则将书拍在桌上,心底的怀疑愈发强烈。

陆则深知文娱圈向来不缺“挂名创作”的潜规则,但如果一部足以载入史册的经典作品存在署名造假,背后牵扯的绝不仅仅是个人声誉,很可能是整个行业的资源垄断链条。

他按下内线电话,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肃:“小赵,立刻联系情报部门的周科长,帮我调取两份资料:

一是《霸王别姬》从筹备到杀青的完整拍摄日志、工作人员名单及薪酬发放记录;

二是陈凯歌父亲——北影厂资深导演陈怀皑的近期工作动态,重点核查他在1992年影片拍摄期间的行程。”

挂了电话,陆则重新坐回办公桌前,目光落在那份申报材料的创作阐述上。

陈凯歌在文中将影片的艺术成就完全归功于自己,大谈“突破华语电影叙事边界”的创作理念,字里行间丝毫未提及父亲陈怀皑的参与。

可根据他对陈怀皑的了解,这位老导演深耕影坛数十年,擅长把控历史题材的细腻情感与时代质感,其代表作《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的艺术水准有口皆碑。这样一位功底深厚的老导演,真的会对儿子的核心创作毫无助力?

三天后,一份厚厚的调查报告被送到陆则手中,扉页上“文娱圈资源垄断专项核查”的标题触目惊心。报告中的细节,比他预想的更严重:

1992年《霸王别姬》开机后,陈怀皑以“艺术顾问”的名义常驻片场,实际却承担了核心创作工作——所有关键场次的分镜设计出自他手,张国荣、张丰毅等主演的角色塑造,是他通过数十次现场示范敲定的;

就连影片中最经典的“蝶衣自刎”戏份,陈凯歌连续拍摄三条均未达到预期,最终是陈怀皑亲自调整机位、指导灯光,才拍出了那幕震撼人心的场景。

而陈凯歌彼时刚从电影学院毕业不久,仅负责统筹后勤与演员联络工作,却在最终署名时独占“导演”头衔。

更让陆则震怒的是,这并非个例。

报告附件里的《影视圈名门谱系图》清晰标注着:

某知名导演的儿子刚毕业就拿到千万投资的古装剧项目,即便处女作票房口碑双扑街,仍有资本趋之若鹜;

某戏曲大师的孙子凭借父辈人脉,占据国家级剧院的核心演出资源,其技艺却远不如民间剧团的同辈传承人;

北影厂、上影厂等核心机构的重要岗位,近五年有七成被“圈内二代”占据,普通创作者的剧本想递到制片方手中,往往要经过多层盘剥。

“美其名曰‘文化传承’,实则是资源垄断的独裁游戏!”陆则一拳砸在桌面上,搪瓷杯里的茉莉花茶溅出杯沿,在调查报告上晕开深色的水渍。

他想起外祖父林景行晚年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的感慨:“文脉之兴,在贤才辈出,而非门户之见。”

这些靠着父辈光环窃取创作成果、垄断行业资源的“圈内二代”,正在扼杀文娱圈的活力——就像陈凯歌,仅凭父亲的心血就能一朝成名,后续即便作品质量滑坡,仍能凭借积累的人脉占据行业核心资源;

而那些没背景的新锐导演,哪怕有惊艳的剧本,也可能因缺乏资金支持、资源对接渠道而埋没。长此以往,文娱圈终将陷入僵化腐朽,真正的好作品被排挤,文化传承也会沦为特权阶层的私人游戏。

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小赵拿着一份舆情汇总进来:

“陆科长,《电影艺术》期刊最新一期刊登了资深评论家的文章,称‘陈家父子两代导演,是中国影视界的传承典范,《霸王别姬》的成功印证了名门基因的优越性’。还有,北影厂刚才发函来催,说戛纳申报截止日期只剩五天,让我们尽快完成审批流程。”

陆则翻看那篇评论文章,字里行间的吹捧让他冷笑出声。

所谓的“传承典范”,不过是把公共的行业资源变成私人财产,把公平竞争变成笑话。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穿梭的自行车流——1993年的北京正处在市场经济转型的浪潮中,各行各业都在探索公平竞争的规则,文娱圈绝不能成为特权垄断的法外之地。

“通知北影厂,《霸王别姬》的申报暂缓审批。”陆则的声音平静却坚定

“让合规审查小组立刻启动‘文娱圈资源垄断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核查所有名门后代参与的文化项目,凡存在署名造假、资源侵占、背景依附等违规行为的,一律驳回申报并向全社会公示。”

小赵面露难色:“陆科长,这会不会太激进了?现在业内本来就有不少人骂您独裁,要是动了这些影视名门的利益,恐怕会引发更大的反弹,甚至可能影响后续的审批工作开展。”

“独裁?”陆则回头,指尖重重敲在那份调查报告上

“让有才华的无名之辈被埋没,让投机取巧的特权者占据高位,这才是对文化的最大独裁!”

陆则拿起笔,在报告扉页写下八个字:“能力至上,自由竞争”

“我不管他老子是谁,只要没真本事,就别想在文娱圈捞好处;只要有才华,哪怕是民间的无名创作者,我们也要为他们开辟通道。这场整治,就是要打破特权垄断,还文娱圈一片干净的竞争土壤。”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通过业内研讨会、影视公司的内部通报以及纸质媒体的小道消息传遍文娱圈。

某知名制片人在接受《中国电影报》采访时直言:“陆则这是在颠覆行业规则,没有传承就没有行业根基,他的行为会毁掉中国影视的未来!”

陈凯歌更是在北影厂的内部会议上怒斥:“他就是嫉妒我的才华,想借着审批权打压新锐导演,阻碍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负面舆论汹涌而来,甚至有境外媒体借机炒作“中国关闭文化交流大门”的论调。

陆则将这些报道揉成纸团扔进垃圾桶,目光重新落在外祖父的《华夏文脉考》上。

他知道,这场针对“垄断传承”的战争,从质疑《霸王别姬》开始就没有退路。

而陈凯歌,不过是他撕开行业黑幕的第一个突破口。

他必须坚持下去,哪怕被贴上“暴君”的标签,也要守住文化公平的底线,让华夏文脉在真正的自由竞争中焕发生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