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反派好感系统:从祁同伟开始改变 > 第9章 协作破难关

1982年十月末的省社科院礼堂,长条木桌拼出的会议台前堆着摞调研材料,阳光透过高窗斜照在纸页上,映得“孤鹰岭”三个字格外清晰。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终于轮到陆则,祁同伟和郭小鹏三人进行报告讲座了。

陆则攥着父亲的旧笔记站在台侧,看着祁同伟捏着信纸的手微微发紧,郭小鹏怀里的检测报告边角被指尖压出了折痕。

三人交换了个眼神,没说话,却像提前约好了似的,祁同伟先一步走上前。

“各位老师、支书,”祁同伟的声音带着点乡音的实诚,把母亲的信平摊在桌上,指腹划过“机器响”“买感冒药”的字迹

“这是俺妈托人转寄的信,她说孤鹰岭后半夜总听见后山有机器响,天快亮就停;

王二家媳妇总去镇上买治咳嗽的感冒药,问她咋了,头都不敢抬。

俺妈在村里住了三十年,从没跟俺说过虚话。”

话刚落,前排一位戴金丝眼镜的专家抬了抬眼,指尖轻轻敲着钢笔:

“祁同学,你母亲的观察很具体,但农村环境复杂,如何排除‘机器响是邻村修农机’‘买药是季节性流感’的可能?调研不能只靠单一信息源。”

这问题问得稳,是学术调研里最基础的“关联性验证”,台下顿时静了,祁同伟的脸一下子红了,刚要开口辩解,郭小鹏悄悄从旁边递了个眼神,上前一步。

“张教授,我来补充。”郭小鹏把检测报告翻开,指着“邻氨基苯甲醚”的检测结果,语气是专业的笃定

“我上个月在孤鹰岭下游三个村取了水样,均检出这种易制毒原料,浓度虽低,但农村自然环境中绝无可能存在。

且机器响的后山北坡,正好是溪流源头——这不是偶然,是实验室三次复测后的结论,能佐证祁同学母亲的观察并非巧合。”

专家们的目光落在报告上,有几人伸手传阅,郭小鹏悄悄松了口气,转头时正撞见祁同伟递来的微笑。

这时陆则走上前,把父亲的旧笔记摊开在报告旁,指着1980年的案例:

“张教授,我父亲当年调研时也遇到过类似情况——最初只靠村民‘夜里卡车动静’的说法,后来结合水质异常和公社登记的‘无产业盖房’记录,才查出私藏木料的窝点。

现在孤鹰岭的‘机器响 水质异常’,跟当年的逻辑完全一致,这笔记里还有当时公社的盖章佐证。”

“老陆的笔记?”后排突然传来个声音,是个头发花白的老支书,他凑上前翻了两页,笑着点头

“这笔记我见过!当年老陆在我们村蹲了一个月,帮着解决了灌溉问题,记的都是实打实的基层事,他的调研方法错不了!”

老支书的话像颗定心丸,专家们的脸色缓和了不少,张教授放下钢笔:

“你们三个的思路很完整——基层观察找线索,技术检测做支撑,旧案例做验证,比单独拿数据或说情况扎实得多。”

就在这时,陆则脑海里的好感度系统弹了出来:

【当前祁同伟好感度:50%(较之前提升5%,因认可协作价值);

郭小鹏好感度:40%(较之前提升10%,因其主动放下心中成见适配基层需求,触发双重奖励:

1. 完善陆则母亲背景:省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长期深耕“农村跨部门协作”领域。奖励省师范出具的地区工商、公安系统的调研协作函;

2. 补发郭小鹏好感度20%奖励:省化工研究院编制的“便携易制毒原料检测指南”,含村民可操作的简易检测法】。

奖励刚弹完,张教授突然又提了个问题:

“你们考虑得很周全,但有个实际问题:若去实地调研,你们是学生身份,遇到‘外乡人不配合’‘需工商或者公安介入’的情况,权限不够怎么办?总不能事事靠导师吧?”

这话问得准,戳中了学生调研的“权限痛点”。

祁同伟愣了,下意识摸了摸口袋里的小本子;

郭小鹏也皱了眉,他能搞定技术,却不懂“跨部门协调”。

两人同时看向陆则,眼里带着点急,刚才的底气好像一下子泄了。

陆则心里却亮了,刚解锁的母亲背景正好能应对!

他立刻从包里掏出个牛皮封皮的小本,封皮印着“省社科院调研协作函”:

“张教授,您放心。

我母亲是省师范大学的社会学教授,长期做农村跨部门调研,这是她帮我们申请的协作函。

凭这个,能直接对接孤鹰岭所在县的工商和公安,若发现违规情况,他们会派人员配合,不用麻烦导师。”

他把协作函递过去,专家们传着看,张教授翻到工商、公安的盖章页,点了点头:

“有这个就好办了,学生调研最怕‘看得见、管不着’,有官方协作函,你们才能真正深入进去。”

祁同伟和郭小鹏同时松了口气,郭小鹏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掏出刚解锁的“便携指南”:

“张教授,还有个补充:针对您之前担心的‘检测设备难带入农村’,这份指南里有简易检测法,村民十分钟就能学会,既能提高效率,还能让他们参与进来。”

“好!好!”张教授笑了,“你们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提前想到落地细节,这才是有价值的调研。”

台下响起掌声,老支书们纷纷递来联系方式,说“去了村里随时找我们”。

散会时,一个穿灰布褂的男人拦住他们,是孤鹰岭村支书赵建国。

他攥着张皱巴巴的名片,递来一包晒干的山楂:

“俺们村就缺你们这样的人!那些外乡人租了后山厂房,不让俺们靠近,俺正愁没处说理呢!”

陆则掏出母亲的协作函,指着岩台市“刘书记”的名字:

“赵书记,我母亲上周刚跟刘书记聊过您,说您是能为村民扛事的人;

我父亲当年也在你们公社调研过,您要是信得过,我们下周末就去村里。”

赵建国一听,眼眶红了:

“老陆同志和您母亲的名声,俺们公社都知道!你们来,俺给你们安排住处,还能悄悄带你们去后山附近看看!”

三人围着赵建国站在礼堂门口,阳光把他们的影子叠在一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