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骨香散 > 第1章 东夷文化展的“小插曲”

骨香散 第1章 东夷文化展的“小插曲”

作者:荞薏艾蓉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21:28:37

第一幕

王家村文化站的展厅里,阳光透过新擦过的玻璃窗,在青砖地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松节油味——几名志愿者正忙着给展板刷清漆,墙角堆着刚从库房运出来的展柜,玻璃上还蒙着一层薄尘。12岁的林守泉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正踮着脚把祖父林培之的笔记本复制品小心翼翼地放进展柜。

“慢着点,别蹭到封皮了。”旁边的志愿者阿姨提醒道。守泉点点头,手指轻轻拂过复制品封面的绿霉印花——这是他特意让博物馆的叔叔按原版复刻的,连页角的褶皱都做得分毫不差。作为“毒祭与守护”展区的小讲解员,他比谁都上心,光是展区的布置方案,就改了足足三稿。

展柜里的展品渐渐丰富起来:骨针的高清照片被装裱在原木相框里,旁边贴着东夷符号专家的解读;他亲手复原的“祭泉礼”道具——一束晒干的薄荷艾、一个陶制洒水壶,被整齐地摆放在铺着深蓝色绒布的托盘中;最显眼的位置,留给他手写的解说牌,字迹工整有力,末尾还画了个小小的东夷“太阳符”。“这些不是‘诅咒’,是古人保护家园的智慧。”守泉默念着解说词,心里忽然涌起一股自豪感,仿佛祖父正站在身后,看着他把这段被尘封的故事,一点点展现在世人面前。

第二幕

开展第一天,展厅里就挤满了来自各地的游客。守泉穿着提前准备好的小马甲,胸前别着“小讲解员”的徽章,正站在“毒祭展区”给几位老人讲解,忽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小声的议论。

“你看这照片,骨头都带毒,他们还敢摆出来,万一出事怎么办?”一位戴墨镜的阿姨皱着眉头,手指着毒骨的照片,语气里满是担忧。她身边的同伴也附和道:“就是,听说这村子以前闹过‘山鬼’,说不定就是这毒骨头搞的鬼。”

守泉立刻走了过去,脸上带着礼貌的微笑,手里递上一张打印好的检测报告:“阿姨,您别担心,这些毒骨早就经过专业处理了。”他指着报告上的数值,耐心解释,“您看,经过液氮冷冻和绿松石吸附,现在毒素含量已经是零,完全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我们展览它,不是为了制造恐慌,而是想告诉大家,不管是六十多年前我的祖父,还是现在的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守护这片土地,不让历史的遗憾重演。”

阿姨接过报告,仔细看了一会儿,脸上的疑虑渐渐消散。她掏出手机,对着解说牌和检测报告拍了张照,笑着说:“原来是这样,我刚才误会了。你这孩子真厉害,懂得这么多,回头我把照片发朋友圈,让更多人来了解你们的故事。”周围的游客也纷纷点头,原本有些紧张的氛围,瞬间变得轻松起来。

第三幕

文化展的捐赠处设在展厅门口,守泉刚回到自己的展区,就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拄着拐杖,在老周的搀扶下走了进来。老人是老周80岁的叔公,名叫王福安,是村里为数不多还记得祖辈故事的老人。

“小同志,我这里有个东西,想捐给文化站。”王福安老人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用蓝布包裹的物件,一层层打开,里面是一个巴掌大的陶碗。陶碗的颜色已经泛黄,边缘有些磕碰的痕迹,但碗底清晰地刻着一个东夷“日云山”刻符,和古墓刻符墙上的符号一模一样。

“这是我爷爷传下来的,说是一百多年前在村东的河沟里捡的,一直藏在家里,没敢拿出来。”老人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现在村里办文化展,我想着,这东西放在我手里也是蒙尘,不如捐出来,让更多人看看我们王家村的老历史。”

守泉赶紧接过陶碗,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拿出登记本认真记录。他用软毛刷轻轻清理掉陶碗表面的灰尘,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叔公,太感谢您了!这个陶碗很可能是莒氏部落的日常用器,对研究东夷文化特别有价值。”他在登记本上郑重地写下:“捐赠物品:东夷刻符陶碗;捐赠人:王福安;备注:疑似莒氏部落日常用器,待进一步研究。”

这是文化展收到的第一件村民捐赠的文物,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了。接下来的几天,陆续有村民带着家里的老物件来捐赠——有刻着符号的木梳,有锈迹斑斑的铜片,还有祖传的织布工具。守泉看着越来越丰富的展品,心里明白,文化展不仅仅是展示历史,更是让全村人重新拾起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

(第一章完)

喜欢骨香散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骨香散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