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宋神宗的新宋 > 第70章 困难那么多

宋神宗的新宋 第70章 困难那么多

作者:梦想败给生活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09:52:40

赵顼目光扫过众人,缓缓开口:“诸卿以为,王介甫此策如何?”

短暂的死寂后,枢密使文彦博率先开口,他捻着菩提子,眉头紧锁,语气沉重:“陛下,介甫之志可嘉,然此策……未免失之峻急!‘五十以上及羸弱者皆汰’?

此言轻巧,然则执行起来,必生大乱!军中老卒,虽气力稍衰,然经验丰富,亦多有功勋在身。若一概裁汰,岂不令数十万行伍寒心?若激起营啸,又当如何处置?此其一。”

他顿了顿,声音愈发严肃:“其二,‘并营缩编’,裁撤番号。诸军番号皆有传承,关乎将士荣誉与归属。骤然裁并,军心浮动,指挥体系亦需重塑,此非一朝一夕之功。

万一辽夏趁我整军之机南下,新编制未成,旧体系已乱,何以御敌?此策……赌性太大!”

曾公亮接着话头,从财政角度提出质疑:“陛下,文枢密所言极是。介甫言‘省下饷银,悉数投回精兵’。然汰兵过程中,遣散老弱需发‘退奉银’,转厢军亦需安顿,此乃先期投入。

省下的钱何时能显现?期间若遇战事或天灾,国库空虚,又当如何?再者,将所有结余投入军中,其他部衙开支若不足,又生新的矛盾。此策于账目上看似完美,然不合实际流转之情。”

武将代表曹侑终于忍不住,出列抱拳,声音带着压抑的激动:“陛下!末将斗胆!王知府久在地方,或不知军中实情!

‘兵不识将,将不知兵’乃祖制,是为防唐末藩镇之祸! 今欲‘置将统兵’,固然能提升战力,然则长此以往,将领专兵,尾大不掉,朝廷如何制之?此乃动摇国本之议!末将万万不敢苟同!”

老臣韩琦此刻已从请罪的惶恐中恢复,他沉吟片刻,缓缓道:“陛下,介甫之策,确如利刃,可割腐肉。然,操刀之手若稍有不稳,则伤及筋骨。

老臣非是反对裁军,而是主张缓图之,渐次行之。可先于京畿及安稳内地试点,待摸索出一套稳妥章程,再推及四方,尤其是边军。如此,方不至酿成大祸。”

就连与王安石交好的吕惠卿和章惇,此刻也面露难色。吕惠卿低声道:“王安石此策,锋芒过露,恐……恐树敌太多。”章惇则皱眉:“裁汰标准若严格执行,牵连甚广,需有万全之善后预案,否则必生民怨。”

欧阳修长叹一声:“介甫啊介甫,总是如此……一往无前。然治国非凿石,岂能只用猛力?”

赵顼静静地听着每一位大臣的反对、质疑和忧虑,他脸上没有任何不悦,反而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王安石的方案就像一块巨石投入死水,瞬间激起了所有潜藏的阻力与矛盾,让问题彻底暴露出来。

他等众人声音稍歇,才拿起那封奏疏,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

“诸卿所虑,皆有道理。缓图、稳行、防患,皆是老成谋国之言。”

赵顼声音陡然提升:"然则!天下弊病已深,沉疴需用猛药!若事事皆求万全,步步皆恐险阻,则百年积弊,何时可除?!难道要等到国库彻底空空,敌军叩开汴梁城门之时,再行变革吗?!"

他目光如电,扫过韩琦、文彦博:"韩相公,文相公,昔日庆历增兵,是为御外侮;今日之裁军,亦是为强国本!目的如一,只是时势异耳!"

他看向曹侑等武将:"曹将军所虑藩镇之祸,朕岂不知?然'将兵分离'之制,换来的却是战力孱弱,岁币求安!此等国本,朕宁愿不要!朕要的,是一支能战能胜,能令四方臣服的强军!至于如何防范将领坐大,那是制度设计之事,岂能因噎废食?!"

“诸卿所言,皆切中要害,句句在理!文相公忧执行生乱,曾相公虑合并生变,曹将军惧藩镇重现,韩相公恐国库空虚——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难处,绝非虚言!”

他话锋一转,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变得更加迫人:“但,难处摆在这里,问题也摆在这里。朕今日问策,不是问‘能不能做’,而是问‘怎么做’!”

“文相公说标准模糊,易生不公。那便议出一个清晰、可操作、能监督的汰选标准来!是考核体力?是校验武艺?还是功勋与年龄结合?朕要细则!”

“曾相公说合并会乱。那便议出一个循序渐进的并营章程和军官妥善分流的方案来!先易后难,先试点后推广,边合并边整训,朕要步骤!”

“曹将军惧藩镇。好!那便议出一个既能‘专兵专训’、又能‘防将坐大’的新军制衡机制来!是加强监军?是频繁轮调?是控制粮饷?朕要办法!”

“韩相公说钱粮周转不开。那便由三司算清楚,遣散费需多少,何时支出;军饷省出多少,何时入库。做一个详尽的收支时序账,若确有青黄不接之时,内藏库可暂借支,但原则必须是:省下的钱,主要用来养精兵!”

他站起身,手指再次划过那面巨大的屏风:“问题就在眼前,抱怨与否定,于事无补。王介甫提出了一个方向,或许激进,或许稚嫩,但他在想办法解决!诸卿皆为国朝干城,经验远胜于他,难道就拿不出一个更稳妥、更周详的《汰兵置将细则》吗?”

“朕给你们一个月。以王介甫此疏为引,以诸卿今日之忧为戒,韩相公、文相公牵头,枢密院、三司、中书共议,给朕拿出一个能执行、能见效、能防患的章程来!”

赵顼的话,将王安石的激进方案变成了抛砖引玉的“引子”,将所有反对意见转化为完善方案必须考虑的“约束条件”。他将自己置于裁判和最终决策者的位置,同时把解决问题的压力和责任,明确地压到了每一位提出反对意见的大臣身上。

殿内群臣面面相觑,再也无人能简单地说“不可行”。皇帝把路指得明明白白:我知道难,但你必须告诉我怎么解决这个难。一场围绕如何具体执行裁军策略的、更深层次的务实辩论,就此展开。

喜欢宋神宗的新宋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宋神宗的新宋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