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宋神宗的新宋 > 第112章 王安石求援

宋神宗的新宋 第112章 王安石求援

作者:梦想败给生活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21:22:48

如果给皇帝的奏章是“明线”,王安石同时铺开了“暗线”。他修书一封,遣心腹家仆星夜送往汴京三司使韩绛处。

这封信的措辞,与奏章截然不同,充满了务实算计与利益捆绑的味道。

信中,他开门见山:“韩公钧鉴:河北荒田若能廓清,岁增之赋,何啻百万?此乃三司之大利,亦公之功业也。”

他将河北改革直接与韩绛掌管的国家财政业绩挂钩,瞬间抓住了这位理财派核心人物的关注点。

接着,他提出“合作”请求,而非单方面索求:

“绛所虑者,非区区数员佐吏,乃钱粮之周转、政策之通达耳。乞公于漕运钱谷中,略作倾斜,许河北以工代赈之款,可于田亩初效中先行截留,循环利用。此‘以田养田’之策,可事半功倍。”

他需要的不是韩绛给人,而是政策上的“绿色通道”和财政上的灵活授权。这是一种更高明的资源整合,将韩绛的三司衙门变成了河北改革的“财务后勤部”。

信末,他意味深长地写道:“他日功成,河北仓廪充实,皆赖韩公今日运筹之功。朝野当知,富国强兵,非虚言也。”

这是在暗示未来的政治回报,将韩绛拉入潜在的“改革同盟”,共同分享成功的荣耀。

这封信体现了王安石深刻的政治洞察力,他清楚地知道如何与不同立场、不同诉求的权要打交道,找到利益的共同点,化潜在的阻力为助力。

完成了向上和向侧的布局,王安石最后要面对的,是他的直接上司富弼。这一次会面,他表现得极其恭谨,分寸感拿捏得恰到好处。

在安抚使司衙署的书房内,王安石向富弼行了隆重的参拜之礼,首先表达的便是对提拔之恩的感激:

“卑职蒙恩相超擢,委以重任,敢不殚精竭虑,以报知遇?一切行止,断然谨遵恩相方略。”

态度谦卑,将自己牢牢置于富弼的领导之下。

随后,他才以请示汇报的口吻,提出几点“程序性”的请求:

“恳请恩相行文河北各州郡,谕令全力协查,俾使政令畅通。”这是借富弼的权威,为自己接下来的行动扫清地方行政障碍。

“清查事务繁巨,胥吏多有不足,卑职欲于当地招募些许通晓文墨、熟悉田土的寒俊为‘贴书’,协助文书勘核,乞恩相允准。”

此举意在建立一支直接听命于自己、深入基层的执行队伍,但又将其控制在“临时招募”的范围内,避免刺激富弼的敏感神经。

“日前卑职已上奏陛下,乞调一二旧僚佐助。若蒙圣允,必先报请恩相核查。”

他主动将向皇帝求援之事告知富弼,以示坦诚和无隐,维护了上下级之间的信任。

富弼捻须听着,眼中掠过一丝难以察觉的赞赏。王安石这番表现,既有锐气,又懂规矩;既展露了锋芒,又将刀柄递到了自己手中。

这正是他希望看到的“可控”状态。“介甫思虑周详,便依你所请。”富弼温和地答应了所有要求。

短短数日,王安石完成了一系列精准而高效的操作。他并未大张旗鼓,却已悄然布下了棋盘:

核心智囊与理论旗手:陆佃(待批)。

法律之盾与审计之剑:卢秉(待批)。

水利规划与文书重镇:曾巩(待批)。

地方耳目与执行触手:即将招募的寒门士子。

这个团队结构,体现了他清晰的战略构思:用自己人掌握方向和核心机密,用专业人士攻克技术难关,用本地力量渗透基层。他不仅是在找人干活,更是在搭建一个未来能够支撑更大变革的雏形架构。

馆驿的烛光下,王安石抚摸着即将送出的奏章和书信,脸上并无得意之色,反而更加凝重。

他知道,这些请求一旦获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他将要面对的,是整个河北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是来自朝野更猛烈的明枪暗箭。

然而,他的眼神依旧坚定。他不再是孤身一人,他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凝聚力量,成为那根注定要立在时代激流中的砥柱。

他或许会倒下,但他开辟的道路,必将有人继续前行。熙宁变法的风暴,已在河北的冻土下,积蓄着撕裂一切的力量。而王安石,正是那个最早感知到地底轰鸣,并毅然开始构筑防波堤的人。

熙宁元年十二月初,汴京皇宫大内,福宁殿。

殿内暖意融融,上好的银骨炭在兽耳铜炉中静静燃烧,驱散了冬日的严寒。

然而,年轻的大宋官家赵顼的心,却比殿外的寒风更加激荡。他独自坐在御案前,反复阅读着王安石那封由通进银台司加急呈送的《乞调员佐河北荒政疏》。

烛光映照着他年轻却已显沉毅的脸庞,眉头微蹙,目光锐利如鹰。

奏章上的字句,他几乎能背诵出来。王安石描绘的河北困境——“胥吏因缘为奸,豪右隐匿如壑,小民啼饥号寒”,如同一幅沉重的画卷,压在他的心头。

这与他通过皇城司密报了解的河北惨状相互印证,绝非虚言。更触动他的,是字里行间透出的那种迫不得已的焦灼和欲挽狂澜的决绝。

“王安石……若非真到了山穷水尽、独力难支的地步,以他那般骄傲执拗的性子,岂会轻易上此乞援之疏?”

赵顼放下奏章,喃喃自语。他了解王安石,正如王安石也隐约感知到这位年轻官家的雄心。

这不是简单的要人要权,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现实的铜墙铁壁上撞得头破血流后,向唯一可能理解他、支持他的君主,发出的最急切的呼号。

他的思绪飘向了更远处。富弼的任命,看似老成持重,实则是将王安石这把利剑,引向了更广阔的战场,也引向了更深的旋涡。

沧州弹劾王安石的奏章,他留中不发,并非不闻不问,而是冷眼旁观,静待时变。

他看到了富弼的老辣与平衡之术,也看到了王安石在沧州短短两月掀起的波澜背后,那刺破沉疴积弊的锐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