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宋神宗的新宋 > 第56章 韩琦论辽

宋神宗的新宋 第56章 韩琦论辽

作者:梦想败给生活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21:22:48

都水监衙署内算盘珠声依旧密集,少了些懈怠敷衍,多了战战兢兢的勤勉。

原都水监丞杨汲(字子渊),因在江宁府协助韩绛整理盐政有功,更在本次查案中展现水利技术与务实作风,擢升为“判都水监事”,位在侯叔献之下,专司河工技术核验、蜃灰(水泥)应用推广及水文监测。

他布袍沾灰积极奔走各险工段,丈量堤防,核算工料,成为技术中坚。

而曾布、吕惠卿、章惇三人,奉敕率精干吏员赴汴京府张秋渡至陈桥驿河段——那个被圈定为“最易”的试点河段。

全权负责该段“清占滩涂圩田”、“迁民两千户安置”、“授高地田宅”、“加固遥埝”、“疏浚沟渠”等事务。

这是对其三人能力考验,更是为后续治河积累经验。

章惇青袍配剑,目光锐利;吕惠卿手中算盘珠无声;曾布面色沉静,核对安置田册。

至此,这场由宋帝赵顼点燃、震动朝野的河工反腐风暴,在司马光铁腕主审下,以雷霆之势斩落数颗头颅,流放数十蠹虫,追回巨额赃款,并伴随着都水监整肃与新锐干吏下放历练,暂告一段落。

朝廷高层默契地认可了这次精准敲打。清除积弊最深的毒瘤,维持运转,推动改良。这是一次成功的政治手术,立威的同时,也留足了余地。

御史台衙署。司马光刚将最后一份河工案卷宗归档,门外通传:

“陛下有旨意到!”

内侍李宪手捧一个沉甸甸的紫檀木匣步入,恭敬行礼:

“司马公,陛下口谕:

“司马公刚正廉明,明察秋毫,河工弊案,勘审得宜,朕心甚慰。然天下刑狱,沉疴积弊犹多。今特将三司、刑部、大理寺积年未决之疑难悬案三十七宗,付公详勘。望公秉公持正,为天下洗冤!”

李宪将木匣轻轻放在司马光案头。匣盖未锁,里面整整齐齐码放着厚厚一摞卷宗。

卷皮上赫然标注着“江南东路盐枭杀人劫饷案”、“河北西路军械库盗卖案”、“京畿路皇庄侵地案”等字样。

无一不是牵扯甚广、背景复杂、久拖不决的硬骨头。司马光的手接过冰冷的匣盖,他的双眼中闪过一丝明悟。他缓缓抬头,声音低沉有力:

“老臣领旨!必竭尽心力,秉公勘断!”

李宪躬身退出。司马光端坐案前,看着那满满一匣卷宗,长叹一声,指间捻开最上面那卷“江南东路盐枭杀人劫饷案”的卷宗,浑浊的老眼重新凝聚起锐利的光芒,仿佛要将字里行间隐藏的罪恶与冤屈洞穿。

福宁殿内,赵顼听完李宪回报司马光已领旨并开始翻阅卷宗,只是微微颔首,目光重新落回案头那份关于“张秋渡迁民安置进展”的奏报上,朱笔在“已授田宅一百二十户”旁轻轻一圈。

朝堂之上,暗流涌动。一场风暴暂歇,新的棋局已然布下。司马光被拴在了刑狱案牍的深潭,而年轻的帝王,正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棋盘。高层重臣们,对此安排心照不宣,无人置喙。

三月中旬,汴河码头。春风料峭,柳枝新绿。几艘官船停泊,仆役忙碌搬运箱笼。

宋帝赵顼亲至码头送行。东南盐政特使韩绛(子华)青袍玉立,袖中揣着《江南盐引新规疏》。江宁府巡牧使王安石(介甫)面色沉静,怀中是《江宁蜃灰窑扩建图》。

“韩师,王卿,”

赵顼声音沉稳郑重,

“江南盐政,关乎国本。盐政乃大宋财赋命脉,无此巨利,则河工清淤、边镇军饷、灾民赈济、迁民安置,皆为空谈。此重担,朕托付二卿了。江南路远,望务必珍重!”

韩绛双眼看向年轻帝王,嘴角微启:

“陛下放心。江南盐政新法根基已固,今岁盐课,老臣必保七百四十万贯,绝无差池。”

他话锋一转,带着师长训诲:

“陛下于河工弊案,处置张弛有度,雷霆涤荡污浊,又能留有余地,维持运转,老臣甚感欣慰。”

但他的手指又轻点赵顼肩舆扶手:

“然治国如逆水行舟。陛下初登大宝,锐意进取可喜,但切记戒骄戒躁,持重方能行远。”

赵顼深深一揖:

“韩师教诲,朕铭记于心。”

王安石微微躬身:

“陛下,江宁府蜃灰窑已扩三倍,日夜赶工,必保京畿河工所需蜃灰(水泥)供应无虞,更可沿运河输运河北、京东险工之用。”

赵顼颔首:

“有王卿在江宁,朕无忧矣。”

时辰到,韩绛与王安石登船。官船离岸,帆影渐远,融入运河烟波。赵顼独立码头,白袍在风中微拂。

午后,韩琦(稚圭)府邸书房。檀香袅袅,壁上巨大的《河北边防舆图》占据半墙,“幽州”、“析津府”(辽南京)朱砂醒目。韩琦紫袍枯坐。

管家悄报:

“相爷,陛下驾到!”

赵顼玄袍步入,抬手虚扶:

“韩公不必多礼,朕不请自来,叨扰了。”

韩琦躬身:

“陛下驾临,老臣惶恐。”

示意奉茶。

赵顼目光扫过书房,落在那幅边防舆图上,尤其在“幽州”、“析津府”停留。他走到图前,玄靴踏过地上摊开的《西北堡寨图》一角,目光沉凝。

书房唯余君臣二人。赵顼端起茶盏未饮,看向韩琦,声音沉稳凝重:

“韩公,三朝元老,久历边事。朕有一问,望公直言:大辽铁骑,与我大宋禁军相较,究竟强几何?”

空气凝滞。韩琦眼中锐光一闪,右手捏紧紫砂壶,仿佛被拉回澶渊城下的烽烟与庆历年间的边关烽火。良久,他放下茶壶,声音低沉沙哑,带着战场淬炼出的冰冷现实感:

“陛下,辽人生于塞北苦寒之地,长于马背之上,自幼弓马娴熟,乃其立国之本。其精骑一人配三马,来去如风,迅捷无匹。骑射之利,冠绝北疆,非我中原步卒可比。”

他微微一顿,声音带着沉重的回忆:

“庆历八年(1048年),辽主乘我西事方殷(西夏战事),遣使求关南地,并陈兵边境示威。臣时任河北宣抚使,驻真定府。辽骑三千,突入深州、祁州,于平原旷野之上,冲散我万卒方阵,如入无人之境,其锋锐剽悍,臣亲见之。此等野战浪战,十合之中,我宋军七败!”

“十战七败!”

四字如重锤砸落!赵顼白袍下的身躯一震,脸色瞬间凝重,指节在袖中捏得发白。大辽尽然强盛如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