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宋神宗的新宋 > 第39章 治平三年

宋神宗的新宋 第39章 治平三年

作者:梦想败给生活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21:22:48

治平三年腊月,紫宸殿。岁暮天寒,殿外朔风卷着细雪,抽打着朱漆窗棂。殿内,金狻猊炉烧得通红,烘得空气暖意融融,驱散了深冬的凛冽。

然而,比这暖意更令人心潮涌动的,是弥漫在殿宇深处那股久违的、带着一丝振奋与期许的生机!这是岁末最后一次大朝会。文武百官,冠冕肃立。

御座之上,英宗赵曙因病重缺席,唯设空座。左侧凤座,曹太皇太后身着深紫色凤纹常服,外罩玄狐皮镶边锦氅,面容沉静,手中缓缓捻动着一串温润的菩提佛珠。右侧稍下,太子监国赵顼,身着玄色储君冕服,身姿挺拔如松,面容沉静如水,唯有一双深邃的眼眸,在殿内烛火映照下,闪烁着洞悉一切的锐利光芒。

殿内气氛庄严肃穆,却隐隐透着一股不同往年的振奋!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今日朝会,将呈上一份足以震动朝野的答卷! 一份历经一年血火淬炼、艰难变革后初见曙光的治平三年岁计总录!三司使蔡襄(字君谟),手持一份装帧精美的奏疏,踏出班列。

这位以精于度支、持身清正着称的老臣,此刻面色虽依旧凝重,眉宇间却难掩一丝久违的振奋与激动!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洪亮而清晰地响彻大殿:“臣蔡襄! 谨奏治平三年天下财赋总录! ”殿内瞬间落针可闻!所有目光,齐刷刷聚焦在他手中那份沉甸甸的奏疏上!蔡襄展开奏疏,声音沉稳有力,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敲击在众人心头:

“治平三年岁入总计六千四百六十八万贯有奇! ”

“岁出总计支出六千七百七十二万贯有奇! ”

“岁计亏空三百零四万贯! ”

“三百零四万万贯!”

这个数字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吸气声!然而,这吸气声中,却并非全是绝望!因为紧随其后,蔡襄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激动:

“然……较之治平二年……岁亏一千一百七十一万贯! ”

“今岁亏空比去年减少八百六十七万贯! ”

这个数字,如同惊雷炸响!瞬间点燃了殿内压抑已久的情绪!群臣交头接耳,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减耗近大半! 这简直是破天荒的逆转! 划时代的曙光!蔡襄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他继续朗声宣读,条分缕析,将这份来之不易的“减耗”成果,一一剖析:

“其一:东南盐政革新! ” 他目光扫向阶下肃立的群臣,“韩制置使推行‘盐引新法’! 引唯一!纳粮优!划区销!严核源! 成效卓着! ”

“岁收盐课,六百八十九万贯! 较去年增收一百七十四万贯! ”

“盐引纳粮,实输陕西四路边镇达粮秣八十万石! 箭矢三十万支! 甲胄五千领! 省转运耗损及购粮钱逾百万贯! ”

“其二:佛道清田汰冗! ” 他目光转向户部尚书,“奉陛下《度牒革新诏》! 废滥牒!收专权!清田亩!汰僧道! ”

“岁发度牒五千引! 岁入度牒专营钱五十万贯! ”

“目前清退寺观逾制田产,高达三十七万三千亩! 或发卖!或充官田! 岁增租赋折钱超三百五十万贯! ”

“目前汰除无牒、私度、年迈僧道四万七千余人! 安置流民营!授田煮盐! 岁省供养粮折钱超八十万贯! ”

“其三:西北筑堡省费! ”

枢密使文彦博适时出列补充,

“奉太后命! 推行‘蜃灰’筑城法! 于横山北麓……新筑蜃灰堡寨二十一! 加固旧堡三十七! ”

“其坚逾常! 其速倍之! 其费省三成! 岁省筑城钱粮逾六十万贯! 更锁西夏咽喉! ”“其四:宗室恩赏裁撤! ”

宗正寺卿(宗室代表)亦出列奏报,虽面色略显尴尬,却也不得不承认,

“奉陛下《宗室新制》! 严核谱牒!裁撤疏远! 减恩赏三成! 岁省六十万贯! ”

“其五:西夏岁赐减负! ” 蔡襄最后道,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

“依《治平西疆和议》! 岁赐绢十万匹!银五万两!茶三万斤! 较嘉佑旧例减三成! 岁省绢五万匹!银二万两!茶一万斤! 折钱三十四万贯! ”

一连串冰冷而振奋的数字!如同惊涛拍岸!冲击着每一位朝臣的心神!增收!节流!省费!减负! 每一项,都凝聚着血与火的代价!每一项,都彰显着变革的锋芒!每一项,都昭示着那个沉疴积弊、濒临崩溃的大宋正在艰难地止血! 回春!殿内一片寂静!唯有炭火噼啪作响!

群臣脸上,震惊、激动、难以置信、如释重负种种情绪交织!韩琦、富弼等老臣,更是老泪纵横!他们历经三朝,深知这“今岁亏空比去年减少八百六十七万贯!”背后,是何等的艰难!何等的决绝!何等的希望!

曹太后捻动佛珠的手指,不知何时已悄然停下。她的眼,低垂着,目光落在蔡襄奏疏上那行“岁亏空三百零四万贯”的字眼上。这个数字,依旧触目惊心!然而那“今岁亏空比去年减少八百六十七万贯”的墨迹,却如同穿透寒冬阴霾的第一缕阳光,带着一种刺破绝望的力量!

她消瘦的脸上,无悲无喜,唯有一丝极淡、却真实存在的释然与期许?她的目光,缓缓移向那份摊开在御案上的《治平西疆和议》抄本。目光在“岁赐绢十万匹、银五万两、茶三万斤”的字样上,停留片刻。指尖,无意识地又捻过了一颗菩提子。

赵顼端坐于监国位,面色沉静如渊。他听着蔡襄的奏报,看着群臣的反应,目光深邃,无波无澜。仿佛这足以震动朝野的逆转,早在他预料之中。唯有那紧握扶手、指节微微泛白的手,泄露了他内心那汹涌的激荡与更沉重的责任!他知道,这仅仅是止血,是表象! 离康复还远!离强盛更远!西夏的威胁!辽国的虎视!冗兵的负担!河患的隐忧!更有英宗的身体!依旧如同悬顶之剑!然而至少这缕曙光已足够珍贵!足够点燃前进的希望!朝会尾声。

殿外风雪渐歇,一缕惨淡的冬日阳光,透过高高的窗棂,斜斜地投射在冰冷的金砖上,映出一小片朦胧的光斑。内侍高唱:

“退——朝——!”

群臣躬身行礼,鱼贯而出。殿内,只剩下曹太后、赵顼与几名贴身侍从。赵顼缓缓起身。他走到御案旁,端起一盏内侍刚刚续上、犹自冒着袅袅热气的参茶。那茶盏温润如玉,入手微烫。他双手捧盏,步履沉稳地,走到凤座之前。

曹太后依旧端坐,目光有些失焦地望着殿外那片微光,手中无意识地捻动着佛珠。一年来的惊涛骇浪、血火纷争、艰难抉择仿佛耗尽了这位垂暮老人最后的心力。那沉静的面容下,是难以言喻的疲惫与卸下一丝重担后的轻松。

赵顼在太后身前站定。他微微躬身,双手将温热的茶杯,恭敬地奉至太后面前。声音低沉而温和,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与不易察觉的关切:

“皇祖母……”

“茶……温了。”

这简单的六个字,却仿佛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瞬间打破了太后那沉静的思绪。她缓缓抬起眼睑,浑浊的目光落在赵顼年轻而沉静的脸上,又落在他手中那杯还冒着热气的参茶上。

她修长的手指,微微一顿。随即,缓缓抬起,接过了那杯温热的茶。指尖触及温热的瓷壁,那暖意似乎顺着指尖,悄然蔓延至冰冷的心底。她没有说话。只是微微颔首。浑浊的眼中,掠过一丝极淡、却真实存在的暖意与欣慰?

赵顼伸出手臂,轻轻扶住太后微颤的肘弯。动作自然而恭敬,带着一种孙辈的体贴与储君的担当。曹太后借着他的搀扶,缓缓起身。玄色的凤氅拂过冰冷的御座。她微微侧首,最后看了一眼御案上那份摊开的、墨迹未干的《治平三年岁计总录》。目光在那“今年亏空比去年减少八百六十七万贯!”的字样上,停留了一瞬。

随即,她收回目光。在赵顼的搀扶下,步履略显蹒跚,却异常沉稳地,向殿外走去。赵顼玄色的袍袖,随着步伐轻轻拂动,不经意间,拂过屋檐上那片被斜阳映照的、朦胧的光。在光中,细小的尘埃在光柱中飞舞,如同寒冬尽头悄然萌动的希望。

殿外,风雪已停。深灰色的云层裂开一道缝隙,一缕金黄色的、带着暖意的冬日阳光,穿透云层,洒落在覆雪的宫檐之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