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宋神宗的新宋 > 第29章 曹太后认可

宋神宗的新宋 第29章 曹太后认可

作者:梦想败给生活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21:22:48

治平三年(1066年)七月初五,汴京。盛夏的酷热被一种无形的、沉甸甸的肃杀之气所取代。空气仿佛凝固了,吸进肺里都带着一股铁锈般的腥气。西北烽火的警报,如同投入深潭的巨石,激起的涟漪早已扩散至帝都的每一个角落。街市依旧繁华,却透着一股异样的紧绷。

朱雀门外,通往西北的官道上,满载粮秣、军械的牛车、骡车、乃至肩挑背扛的民夫队伍,昼夜不息!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声响,沉重而单调,如同擂动的战鼓,敲击在每个汴京人的心头。巡城的禁军甲士明显增多,盔甲鲜亮,刀枪森然,步伐整齐划一,带着一股久违的锐气与肃杀。

城门口盘查的力度骤然加大,过往商旅行人,皆需严查路引,气氛凝重。州桥夜市,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叫卖声、嬉笑声依旧,可细听之下,那喧嚣中总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与焦虑。

茶肆酒馆里,人们交头接耳,压低声音谈论着西北战事,脸上写满忧虑。然而,当目光扫过街角那几家悬挂“官盐”招牌的铺面时,人们眼中又会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安定。盐铺前,队伍排得老长。铺内伙计忙得满头大汗,掌柜却站在柜台后,中气十足地高声吆喝,声音穿透嘈杂:

“官盐足量!新引新盐! 引价未涨! 莫慌!莫挤! 朝廷有令!盐务如常!保供!稳价!”

这声音,如同定心丸!盐!这关乎民生根本的命脉,在战争阴云笼罩下,竟稳如磐石!这背后,是韩绛在江南盐政革新司以雷霆手段推行的“盐引新法”与“蜃灰筑灶”征调民夫同步进行的“保供稳价”铁令!更是吕惠卿持东宫谕令,巡行东南、漕司,严查囤积居奇、哄抬盐价的成果!盐价稳,则民心定!这无声的稳定,比任何安抚诏书都更有力量!军营的变化,则更为显着!

往日里略显散漫的京畿禁军大营,此刻旌旗招展,号角连连!校场上,杀声震天!士卒披坚执锐,操练阵法,弓弩齐发,刀光如雪!一股久违的、甚至有些陌生的肃杀之气,弥漫在营地上空!一队队刚刚领到甲胄、锋利刀枪的军士,在军官的喝令下,迅速集结,开出营门,汇入那源源不断涌向西北的洪流!战争的齿轮,已然开始加速转动!

这股变化的核心动力,源自皇宫深处,一场无声的权力转移与信任托付。福宁殿西暖阁。窗扉紧闭,隔绝了外界的喧嚣。冰鉴吞吐着稀薄的凉意,却压不住室内凝重的气氛。

巨大的《西北边陲舆图》悬挂壁上,其上密密麻麻标注着军队番号、粮道线路、堡寨位置。几处关键节点——大顺城、环州、马岭水——被朱砂笔重重圈出,猩红刺目!曹太皇太后端坐于主位凤榻之上,身着深紫色常服,外罩一件玄色凤纹比甲。她手中缓缓捻动着一串温润的菩提佛珠,目光沉静,却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锐利。

她面前的长案上,摊开着枢密院、三司、盐铁司、发运司等衙署如雪片般飞来的奏报、条陈、调度单。是的连日打击和高强度工作让英宗需要休养,太皇太后暂时主持。

太子赵顼身着玄色储君常服,肃立榻前。他身姿挺拔,面容沉静如水,唯有那双低垂的眼眸深处,闪烁着冷静而锐利的光芒。他手持一份刚刚由六百里加急送抵的军报,声音平稳清晰地禀报:

“皇祖母,西北急报:”

“一、神锐军三千精骑,由李璋统领,已突破夏贼游骑阻截,预计将今日午时……抵邠州!休整半日,补充粮秣,即可直扑大顺城!”

“二、吕惠卿督运之十万石粮秣,距环州军仓……已不足百里!沿途暴雨虽阻,然征发民夫五千,肩扛手抬,昼夜兼程! 最迟后日黄昏,必入环州仓!”

“三、秦风路副都部署张玉,率五千精骑,击溃西夏阻截之嵬名山遇部万骑于马岭水!斩首千余! 残敌溃散!张玉部……正星夜兼程,驰援大顺城! 预计……后日可至城下!”

“四、大顺城”

赵顼的声音微微一顿,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沉重,

“种谔将军率残部三千余,依托蜃灰坚城,血战十日!毙伤夏贼逾万!然城西南角楼崩裂处扩大,守军伤亡惨重!粮……将尽!箭……将罄! 仍在……死守!

”他每报一条,曹太后捻动佛珠的手指便微微一顿。精明的老眼,随着军报的内容,时而精光一闪,时而沉凝如渊。当听到“粮已尽”、“箭将罄”时,她捻动佛珠的手,猛地收紧!指节微微泛白!沉默片刻,曹太后缓缓抬起眼,目光落在舆图上“大顺城”那点猩红之上。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久居上位者的决断力:

“种谔将军忠勇可嘉!将士浴血卫国!”“传哀家懿旨: 此战之后擢种谔为环庆路马步军副都总管!赐金带!战殁将士三倍抚恤! 待解围后,由地方官厚葬立祠!”

“孙儿遵旨!”

赵顼躬身应道。曹太后的目光,缓缓移向舆图上标注的“潼关”位置,又扫过案头一份关于“京畿武库火器、箭矢储备”的清单。她沉吟片刻,指尖轻轻点在潼关通往环庆的“驰道”线上,声音沉稳:

“增派捧日军左厢第二军、第三军三千弓弩手!”“配弓一千张!床子弩五十架!箭三万支!铠甲三百副”

“即日自西华门出! 走潼关驰道! 昼夜疾行! 务必尽快将弓弩箭矢送抵大顺城!”

这道懿旨,精准狠辣!增派的是精锐弓弩手!运送的是守城最急需的远程武器与消耗巨大的箭矢!走的是最快捷的潼关驰道!这绝非深宫妇人纸上谈兵,而是对军情、后勤、地理有着深刻洞悉的老辣决策!

赵顼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激赏与更深沉的凝重。他深深一揖:

“孙儿……遵懿旨!即刻命枢密院、殿前司调拨!今日开拔!”

曹太后微微颔首,不再多言。她重新垂下眼帘,目光落在手中那串缓缓捻动的佛珠上。暖阁内,只剩下佛珠相碰的轻微“嗒嗒”声,以及赵顼沉稳有力的脚步声——他正走向门口,低声向候命的枢密院承旨传达太后的懿旨与自己的调度命令。

烛火通明,将赵顼玄色的身影投在墙壁上,显得高达和机立断地。曹太后虽未抬眼,却仿佛能清晰地感受到那年轻身影中蕴含的、越来越强大的力量与担当。

她想起福宁殿内他面对亲征诱惑时的挣扎与最终冰冷的决断,想起他面对粮草告急时冷酷如铁的命令,想起他此刻有条不紊、精准高效的调度,这个少年储君,正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风暴中,以惊人的速度褪去青涩,显露出帝王之姿!

一股混杂着欣慰、释然与淡淡怅惘的情绪,在曹太后心中悄然弥漫。她捻动佛珠的手指,缓缓地、无声地捻过了一颗。当夜,子时。西华门,沉重的城门在绞盘的吱呀声中,缓缓洞开!门洞内,火把通明,映照着森然肃立的铁甲洪流!捧日军左厢五百精锐护卫队,身披重甲,背负强弓劲弩,腰悬箭壶,在军官低沉的口令声中,列队整齐!他们身后,是满载着床子弩部件、弓、成捆箭矢、以及密封火油罐、药包的辎重车队!骡马喷着响鼻,铁蹄不安地刨着地面。殿前司都指挥使曹佾(曹太后弟),一身戎装,按剑立于队前。他面色沉肃,目光如电,扫视着这支即将奔赴前线的精锐。他身后,是曹家亲兵统领率领的三百曹家部曲亲军!这些曹家豢养多年的精锐,甲胄精良,杀气腾腾,将作为中军护卫,随队出征!这是曹家对朝廷、对太后的绝对支持!更是对太子赵顼无声的背书!

“开拔!”

曹佾一声令下,声如洪钟!

“得令!”

三千将士齐声应诺!声震夜空!铁甲铿锵!车轮辚辚!火把长龙如同一条燃烧的巨蟒,缓缓蠕动,涌出西华门,融入城外深沉的夜色之中!马蹄声、脚步声、车轮声,汇成一股低沉而磅礴的声浪,碾过寂静的汴京郊野,向着西北烽火连天的方向滚滚而去!

汴京城墙,东北角楼。曹太后一身玄色凤氅,独立于猎猎夜风之中。老尚宫为她撑着伞,挡不住那扑面而来的、带着尘土与远方硝烟气息的劲风。她苍老的目光,穿透沉沉夜幕,追随着那支消失在西方黑暗中的火把长龙。那火光,如同投向深渊的希望火种,微弱,却倔强。许久,她缓缓转过身。目光投向皇城深处,那灯火通明的所在——东宫。

东宫书斋的窗纸上,映着一个伏案疾书的、挺拔而沉静的身影。烛火通明,彻夜不熄。曹太后久久地凝视着那扇窗,那窗内的灯火。夜风吹起她鬓角的白发,拂过她布满皱纹却依旧威严的脸庞。精明的老眼中,倒映着那点不灭的光亮,也倒映着这脚下沉睡的、即将迎来惊涛骇浪的万里河山。良久,一声极轻、极淡,却仿佛蕴含着千钧重量的叹息,溢出她的唇齿,消散在呜咽的夜风中:

“这江山……”

“终是要交到……”

“能扛得住风浪的人手里了……”

她收回目光,不再看那远去的火龙,也不再看那东宫的灯火。她紧了紧身上的凤氅,转身,步履沉稳地走下角楼。玄色的身影,缓缓融入皇城深沉的夜色之中。唯有那捻动佛珠的枯指,在袖中无声地悄然又捻过了一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