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有始 > 第28章 青铜雨

有始 第28章 青铜雨

作者:蛮公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21:11:09

雨水呈现出浑浊的铜绿色,带着金属的腥气,淅淅沥沥,将整座城市笼罩在一片压抑而不祥的色调中。

医院的求救信号和病例报告如同决堤洪水般涌向指挥中心:

第一个反应不良的人接触雨水后,裸露的皮肤上迅速出现青铜色的斑块或纹路,触感冰冷、坚硬,如同生锈的金属片贴在身上。起初以为是某种物质过敏,没有怎么放在心上。

然而很快,部分患者的关节处开始出现微小的、类似生锈齿轮或轴承的异常增生结构,伴随着剧烈的疼痛和关节活动严重受限。

紧接着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重症病例——他们的身体组织,尤其是皮肤、肌肉甚至部分骨骼,开始呈现出缓慢但肉眼可见的“青铜化”趋势!

仿佛有一把无形的刻刀正在将鲜活的血肉之躯,按照某种古老而冷酷的蓝图,雕刻、替换成冰冷的青铜构件。生命的柔软与温度,正在被坚硬与死寂取代。

整个城市陷入了窒息之中, “青铜瘟疫”、“活金属病”的标签在网络上疯狂传播,即使有强大的信息管控,恐惧也如同瘟疫本身一样在人群中蔓延。

市民不敢出门,商业停摆,交通近乎瘫痪,整个洛阳笼罩在疾病与未知的双重阴影下,陷入半休克状态。

面对这场前所未见的“生物-机械”瘟疫,天枢局展现了其作为全球性特殊机构的能量。来自世界顶尖学府和研究机构的遗传学泰斗、生物化学权威、纳米技术先驱、病毒学专家以及信息-生物交叉领域的精英,被以最高优先级紧急征召,汇聚洛阳。

一座临时搭建,却配备了最尖端隔离防护和科研设备的高等级生物研究堡垒,在极短时间内于二里头拔地而起。这里,成为了人类对抗“青铜瘟疫”的最前线指挥部和实验室。

研究初期,传统的医疗手段几乎全部失效。抗病毒药物、抗生素、免疫抑制剂……面对这种将血肉转化为金属的诡异进程,统统束手无策。生物学的教科书在这里被撕得粉碎。

转机来自于一位专攻生物信息学和微观结构分析的年轻研究员。他在对重症患者病变组织样本进行超高分辨率扫描和能量场分析时,捕捉到了令人震惊的异常。

那些“青铜化”的组织区域,其微观粒子的排列呈现出一种异常精准、高度有序、绝非自然生物进化所能产生的几何结构,并且伴随着一种规律到令人心悸的能量共振信号!

“这…这不对!”他几乎是喊了出来,声音因激动和恐惧而颤抖,“这不是感染!也不是中毒!这像是一种程序编码!一种在分子和原子层面强行进行的物质重组程序!”

这一石破天惊的发现瞬间扭转了整个研究的方向。焦点从传统的病原微生物,转向了能量场、信息编码与非生物物质对生物体的入侵性改造。

结合对二里头青铜巨人持续监测到的、覆盖整个洛阳区域的特殊量子脉冲波谱,以及天枢局物理部门对巨人核心“黑洞戴森云”能量转换模式的艰难逆向推演,一个令人难以置信却又唯一合理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沉睡的“羲和”,其庞大的量子化意识或维持系统运转的基础程序,无意识地持续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量子脉冲波。这种脉冲本身或许并无恶意,只是其存在的“背景辐射”。

这些原始脉冲经过其核心“黑洞戴森云”引力波场的的复杂调制、聚焦和能量放大,形成了一种强大而精密的信息-能量场,笼罩着洛阳区域。

这种特定的信息-能量场,与洛阳地区空气中弥漫的、特定种类和状态的游离金属元素(主要是铜、锡的氧化物、纳米颗粒、工业金属粉尘等)产生了强烈的量子共振。

共振的过程并非简单的物理激发,而是如同无形的刻刀和编程器,将一套复杂的“物质重组指令代码”直接刻录、写入到了这些金属微粒的内部结构和能量特征中!

被成功“编程”后的金属微粒,本质上已经蜕变为一种具有特定“行为指令”的纳米级\/分子级“活金属”执行单元。

它们不再是惰性的灰尘,而是携带了“钧天文明机械转化模板”的微型机器人。

这些“活金属”单元通过接触(雨水是最有效的载体,空气悬浮微粒也能缓慢作用)进入人体。它们利用微小的尺寸侵入细胞。

它们并非传统生物意义上的病毒或细菌,而是冷酷执行程序的分子级“机械降神”。它们干扰、劫持正常的细胞代谢和信号通路,强行征用生物体内的金属离子和有机分子资源,严格按照其携带的“代码”,将有机生命组织不可逆地重组、转化为具有青铜质感和齿轮等机械美学特征的无机-有机混合结构!

青铜瘟疫的本质,是一场由远古高等文明无意识遗散的量子信息场驱动,通过环境媒介(金属微粒)执行的、针对生物体的、分子层面的强制性“物质编程”攻击!

理解了敌人是“程序”而非传统病原体,对抗的思路也随之清晰:要战胜它,就需要一种能干扰、阻断甚至“反编译”这种入侵程序的“疫苗”或“杀毒程序”。

具体的解决方案,专家们产生了分歧,主要分为两种思路。

第一种主张:紧急研发能够高效吸附、包裹、清除体内特定“活金属”单元的生物相容性纳米材料或药物。

这是治标之法,能迅速减少新入侵者,延缓病变进程,但对已经完成的重组转化效果微弱,且需要长期甚至终身使用。

第二种主张:研制信息对抗 - 基因编辑疫苗,这才是治本之策,也是终极目标。

首要任务是精确识别“活金属”单元所携带的、来自巨人脉冲场的独特量子信息编码特征或能量共振签名。这是病毒程序的“密钥”。

疫苗本身将是一种高度复杂的“生物-信息载体”,经过特殊基因编辑的无害病毒载体、能表达特定蛋白或RNA的纳米颗粒、甚至人为合成的类生命信息结构。

这个计划需要分两步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