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唐朝当财子 > 第80章 自证清白,逸品糖业稳根基

户部官员的核查持续了半个月,他们不仅走访了长安、洛阳的逸品糖坊,还亲自前往江南的制糖作坊,从甘蔗种植到白糖结晶,全程跟踪记录,生怕遗漏任何一处成本细节。核查结束后,户部尚书亲自带着厚厚的核查报告,在早朝之上向武则天汇报。

“陛下,经过臣等细致核查,李逸制作白糖的过程,需经过压榨、过滤、熬煮、结晶四道核心工序,每一步都耗时耗力。” 户部尚书手持报告,声音清晰,“单说压榨环节,每五百斤甘蔗需两人推动压榨机两个时辰,才能榨出五十斤蔗汁;过滤环节需经过三层纱布反复过滤,耗时一个时辰;熬煮环节更是要小火慢熬三个时辰,期间需专人不停搅拌,稍有不慎便会糊锅;最后结晶还需等待三天,且成功率并非百分之百,约有一成糖浆因温度控制不当无法析出晶体。”

他停顿片刻,继续说道:“经核算,制作一斤白糖,仅原料(甘蔗)、人工、柴火、耗材(纱布、陶盆)等成本,便需四十二文钱,比制作一斤红糖的成本(二十七文钱)高五成。而李逸将白糖定价为一两五文钱(一斤五十文钱),利润仅为八文钱,仅为红糖利润(一两三文钱,成本二十七文钱,利润二十三文钱)的三分之一,且定价合理,平民偶尔也能购买,并无哄抬物价之举。”

“更重要的是,李逸已将制糖技术全部公开,官府存档的图纸详细易懂,目前长安已有五家糖商、洛阳三家糖商前来申请查阅技术,部分商家已开始筹备制糖作坊,不存在垄断行为。”

唐太宗听完汇报,目光扫过阶下的张柬之,语气带着几分威严:“张御史,你此前弹劾李逸垄断技术、哄抬物价,如今户部核查结果与你所言不符,可见你所奏不实。朕决定,驳回你的弹劾,李逸制糖利国利民,不仅无罪,反而应予以嘉奖!”

张柬之站在朝堂上,脸色铁青,双手紧紧攥着朝笏,却无言反驳 —— 这已是他第二次针对李逸的弹劾落空,第一次是盐铁改革时诬陷李逸收受贿赂,此次是白糖产业的 “垄断” 指控,两次都因证据不足被驳回,他在朝中的声望已大不如前。保守派官员见此情景,也纷纷低下头,不敢再为他发声。

李逸躬身谢恩:“陛下明察秋毫,臣定不负陛下期望,继续推动白糖产业发展,让更多百姓尝到白糖的甜蜜。”

消息传到逸品糖坊时,伙计们正在柜台前忙碌,听闻李逸被无罪释放,还获嘉奖,顿时欢呼起来。负责售卖的伙计小王兴奋地说:“我就知道郎君是清白的!那些说咱们垄断的人,就是眼红咱们生意好!”

李逸却并未沉浸在喜悦中,他知道,公开技术后,糖商们虽有图纸,却未必能熟练掌握制糖技巧,若因操作不当导致白糖品质不佳,反而会影响整个白糖市场的口碑。于是,他当即决定,在逸品糖坊举办一场 “制糖技术交流会”,邀请长安所有有意向制糖的糖商参加,由经验丰富的工匠现场演示,手把手教学。

交流会定在三日后的清晨,逸品糖坊特意腾出内堂,将制糖工具搬到现场 —— 压榨机、过滤用的纱布、熬煮用的铜锅、结晶用的陶盆,一一摆放整齐。当天,长安的八家糖商如约而至,其中既有经营红糖多年的老商家,也有刚入行的新商家,大家围着工具,眼中满是期待。

“各位掌柜,今日请大家来,是想跟大家分享制糖的实操技巧。图纸上的步骤虽详细,但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 李逸站在众人面前,笑着说道,“比如这压榨机,铁辊不仅要打磨光滑,还要定期涂抹猪油,防止生锈,这样才能保证蔗汁的纯净;压榨时,甘蔗段的长度要控制在一尺左右,太长容易卡住,太短则浪费人力。”

说着,他示意工匠开始演示。工匠将切好的甘蔗段放进压榨机,推动摇杆,清甜的蔗汁顺着凹槽流进木桶,他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大家看,推动摇杆时要均匀用力,太快容易导致蔗汁飞溅,太慢则效率低,每分钟推动三十次是最佳速度。”

过滤环节,工匠将蔗汁加热到五十度,再缓缓倒入铺好三层纱布的竹筐,他指着纱布解释:“第一层粗纱布滤掉粗纤维,第二层细纱布滤掉细小杂质,第三层脱脂棉滤掉色素,每过滤十斤蔗汁就要更换一次纱布,不然会影响过滤效果。”

熬煮环节是重点,工匠将滤净的蔗汁倒入铜锅,用柴火加热,手中拿着长柄木勺不停搅拌:“熬煮时,火候分三个阶段 —— 初期大火,将蔗汁煮沸,蒸发多余水分,这个阶段约一个时辰;中期中火,让蔗汁慢慢浓稠,约一个半时辰;后期小火,观察糖浆的‘挂勺’状态,当木勺提起时,糖浆能形成连续的细丝,就说明熬好了,这个阶段最关键,火候太大会糊,太小则无法结晶。”

糖商们围在旁边,有的拿出纸笔记录,有的不时提问:“李郎君,结晶时的温度怎么控制?要是遇到阴雨天,湿度太大怎么办?”

李逸耐心解答:“结晶温度最好控制在十五到二十度,阴雨天时,可在结晶区放置炭火盆,适当提高温度,同时用干布擦拭陶盆外壁,减少湿度影响。另外,结晶前,陶盆一定要用开水烫洗,去除油脂,不然会影响晶体凝结。”

交流会持续了整整一天,从清晨到傍晚,工匠们反复演示,糖商们也亲自上手尝试,直到掌握每个环节的技巧。散会时,经营红糖多年的王掌柜握着李逸的手,感慨地说:“李郎君,我做糖三十年,从未见过像您这样肯公开技术的人!您这是真正想把白糖产业做好,让大家都能赚钱,真是大公无私!我这就回去筹备作坊,咱们一起把白糖生意做大,让长安的百姓都能吃上白糖!”

其他糖商也纷纷附和,有的当场表示要向逸品糖坊订购压榨机,有的则希望能派工匠来逸品糖坊学习一段时间。李逸一一应允,还承诺会定期组织技术交流,分享改良经验。

此后,长安的制糖作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到三个月,便从最初的一家增加到十一家,洛阳、扬州的制糖作坊也陆续开业,白糖的产量大幅提升,价格也从一两五文钱慢慢降到一两四文钱,更多平民开始购买白糖。

即便如此,逸品糖坊的白糖依旧最受欢迎。李逸并未停下创新的脚步,他带领工匠不断改良工艺:

研发绵白糖:在结晶过程中,加入少量清水,让白糖晶体变得更细小、更蓬松,口感更细腻,适合制作糕点;

制作冰糖:将糖浆倒入特制的模具中,缓慢冷却七天,让晶体充分生长,形成晶莹剔透的块状冰糖,适合泡水、炖煮;

推出白糖礼盒:用精致的木盒包装白糖,木盒上雕刻着 “福”“寿” 等吉祥图案,内装绵白糖、冰糖各半斤,成为长安贵族送礼的首选,尤其是春节、中秋等节日,礼盒常常供不应求。

同时,李逸还牵头制定了 “白糖品质标准”—— 规定白糖的纯度需达到九成以上,杂质含量不超过一成,晶体均匀,口感清甜无异味,这一标准被其他糖商广泛认可,成为行业内的默认标准,确保了大唐白糖的品质稳定。

站在逸品糖坊的柜台前,李逸看着往来的顾客 —— 有平民百姓买一小包白糖回家泡水,有酒楼的伙计来批发白糖制作甜点,有贵族的管家来订购礼盒送礼,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满意的笑容。他心中满是感慨,从天竺带回甘蔗种子时,他从未想过,这小小的种子竟能在大唐生根发芽,长成一个庞大的产业。

他想起当初张柬之的弹劾,想起公开技术时老张的担忧,想起糖商们合作的笑脸,忽然明白:真正的商业,不是靠垄断获利,而是靠创新与分享,让更多人参与,让更多人受益。只有这样,产业才能长久,根基才能稳固。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逸品糖坊的招牌上,“逸品糖坊” 四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李逸知道,白糖产业只是他商业版图的一部分,未来,他还要将更多的创新带到大唐,从西域的商路到江南的农田,从长安的酒楼到百姓的餐桌,用一个个小小的改变,让大唐变得更加繁荣,让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加甜蜜。而逸品糖业,便是这一切的坚实根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