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唐朝当财子 > 第70章 试点初成,暗涌未平

穿越唐朝当财子 第70章 试点初成,暗涌未平

作者:翅膀上的蜘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07:50:15

二月初十的关中平原,终于褪去了冬日的萧瑟。长安城外的柳家村,麦田里冒出的嫩绿新芽,像一层薄绒铺在土地上;村头的老柳树抽出新枝,嫩黄的柳丝在春风中轻轻摇曳;村口的小河解冻,河水潺潺流淌,带着泥土的清香,整个村庄都透着生机勃勃的气息。

李逸带着十余名工匠,赶着两辆马车,来到柳家村。马车上装载着改良后的新农具 —— 双动风箱锻造的曲辕犁、细齿锯制作的灌溉水车,还有几台小型的播种器。村民们早已听说李逸要来推广新农具,一大早便聚集在村口,有的抱着孩子,有的扛着锄头,眼神中满是好奇与期待。

“李大人来了!” 随着一声吆喝,村民们纷纷围了上来,将马车团团围住。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农,拄着拐杖,走到曲辕犁旁,伸手轻轻抚摸着犁头,疑惑地问道:“李大人,这犁看着和咱们平时用的不一样,犁头是弯的,杆也细,真能好用?别到时候耕不动地,反而耽误了春耕。”

这位老农是柳家村的村老柳大爷,种了一辈子地,对传统农具有着极深的感情,对这些 “新奇玩意儿” 自然有些怀疑。周围的村民也纷纷点头,眼中满是犹豫 —— 春耕是一年中最关键的时节,若是农具出了问题,一年的收成都会受影响,他们实在不敢轻易尝试。

李逸笑着走上前,示意工匠将曲辕犁从马车上搬下来:“柳大爷,您别担心。这曲辕犁是用双动风箱锻造的,犁头更锋利,还做了弯曲设计,能减少与土壤的摩擦;犁杆用的是坚韧的榆木,轻便却结实,只需一牛牵引,比传统犁节省一半人力,一天还能多耕两亩地。咱们现在就试试,好不好?”

柳大爷点点头,眼中仍有几分怀疑。工匠们很快将曲辕犁组装好,牵着一头黄牛,来到村头的空地上。工匠扶着犁柄,轻轻吆喝一声,黄牛缓缓前行,曲辕犁的犁头轻松地切入土壤,翻出的土块均匀细碎,比传统犁翻出的土块更适合播种。黄牛走得轻松,工匠也不用费力按压犁柄,短短一盏茶的时间,便耕出了一条整齐的田垄。

“好犁!真是好犁!” 柳大爷眼睛一亮,快步走到田垄旁,蹲下身子,用手抓起一把土,仔细看着,“这土翻得匀,还不板结,播种的时候种子能更好地扎根!你看,之前用传统犁,得两牛牵引,还得两人扶犁,一天顶多耕三亩地,这新犁一人一牛,一天怕是能耕五亩地!”

周围的村民也纷纷围上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是啊,这新犁真好用!我家那两头牛去年冬天病了一头,正愁春耕没人手,有了这新犁,一头牛就够了!”“我家的地在坡上,传统犁耕起来费劲,这新犁看着轻便,肯定能用上!”

李逸笑着说道:“大家要是觉得好用,等试点结束,咱们工部会派工匠来村里,教大家使用和保养新犁,还会以成本价卖给大家,让每家每户都能用上好犁。”

村民们闻言,更是兴奋,一位中年村民说道:“李大人,要是真能成本价买,我第一个报名!”“我也报名!” 其他村民也纷纷附和,眼中的怀疑早已被期待取代。

接下来是灌溉水车的演示。工匠们将水车安装在村口的小河旁,这台水车的齿轮是用细齿锯制作的,咬合紧密,转动灵活。一位年轻村民自告奋勇,走上水车的踏板,轻轻踩踏起来。随着踏板的转动,水车的轮叶缓缓浸入水中,将河水提升到高处的水槽中,再通过水槽引入田埂,水流平稳而有力,比传统水车的水流大了不少。

“太神奇了!” 年轻村民兴奋地说道,“之前踩传统水车,得两人交替踩,还累得满头大汗,水流还小,这新水车一人就能踩,水流还这么大,一亩地半个时辰就能浇完!”

柳大爷看着流淌的河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咱们柳家村十年九旱,一到春耕就怕缺水。有了这新水车,就算天旱,咱们的庄稼也能浇上水了!李大人,您真是为咱们百姓办了件大好事啊!”

李逸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新农具的试点已经成功了。他让工匠们留在村里,为村民们详细讲解新农具的使用方法和保养技巧,自己则带着试点成功的消息,快马赶回长安。

试点成功的消息传到皇宫时,李治正在御花园与魏徵下棋。听闻消息,李治手中的棋子 “啪” 地落在棋盘上,脸上满是喜悦:“好!好!李逸果然没让朕失望!新农具既节省人力,又提高效率,若是在全国推广,定能让百姓的收成再上一层楼,让大唐的粮仓更充盈!”

魏徵也笑着说道:“陛下英明。李逸能在短时间内改良工具、试点成功,不仅体现了他的实干之才,更证明了‘改革旧例’的必要性。之前保守派总说‘旧例不可改’,如今看来,只要是对百姓有利的改革,就该大力推行。”

李治点点头,当即下令:“传朕旨意,召李逸即刻进宫!”

半个时辰后,李逸来到御书房。李治看着他,眼中满是赞赏:“李逸,你做得很好!柳家村的试点,朕已经听说了,百姓们对你的新农具赞不绝口。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

李逸躬身说道:“陛下,柳家村的试点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臣想在关中各县推广新农具,先选择十个村庄作为推广点,每个推广点派两名工匠,负责教村民使用新农具;同时,在工部开设工匠培训班,让各州府派工匠来长安学习,掌握新工具的制作方法,等他们学成后,再回到各州府,教当地工匠制作新农具,逐步在全国推广。”

“准奏!” 李治当即同意,“户部再拨十万贯专款,用于新农具的推广和工匠培训。另外,朕命礼部下发告示,向全国百姓宣传新农具的好处,鼓励百姓使用新农具。”

“臣谢陛下隆恩!” 李逸心中满是激动,有了陛下的支持和充足的专款,新农具的推广定能顺利进行。

然而,李逸的喜悦,却成了保守派的噩梦。张柬之府邸的书房内,气氛压抑得几乎能滴出水来。张柬之、赵德昌、王权、柳承业四人围坐在桌旁,脸色阴沉,谁也没有说话。

“没想到李逸这么快就搞成了试点,陛下还给他加拨了十万贯专款!” 赵德昌率先打破沉默,语气中满是焦躁,“再这样下去,他在工部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咱们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

王权也咬牙切齿地说道:“柳家村的地主是我远房亲戚,我早就跟他打过招呼,让他不配合李逸的试点,可他竟然被李逸的新农具打动,不仅配合试点,还帮着李逸向其他村民宣传!真是个没用的东西!”

张柬之端起茶杯,却没有喝,只是盯着杯中晃动的茶水,眼中满是阴鸷:“急什么?试点成功不代表推广成功。推广新农具,需要时间、人力,还需要地主和村民的配合。关中的世家地主,大部分都是咱们的人,只要他们不配合,李逸的推广就寸步难行。”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已经让人给关中各县的地主带了话 —— 李逸想在县里设培训点,就让他们以‘没有闲置场地’‘影响春耕’为由拒绝;他想让村民试用新农具,就让他们散布谣言,说‘新农机破坏风水’‘会让土地贫瘠’;他想采购材料制作新农具,就让他们垄断当地的铁料、木材,抬高价格,让他买不起。”

赵德昌眼前一亮:“好主意!只要地主们不配合,李逸就算有再多的钱,也无法在各县推广新农具。到时候,咱们就能弹劾他‘推广不力,浪费公款’!”

王权也补充道:“我还联系了户部的王尚书,让他在拨十万贯专款时,故意拖延,再在拨付的铁料中掺些劣质铁料。没有好的铁料,新农具的质量就会下降,到时候百姓用着出了问题,抱怨声四起,咱们就能弹劾他‘用劣质材料,坑害百姓’,让陛下对他失去信任!”

张柬之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手指重重地敲在桌案上:“还有‘逸品号’商船队!我已经打听清楚了,下个月初一,‘逸品号’的五艘商船就要从广州出发,前往天竺,运送的都是肥皂、玻璃镜等贵重货物,价值上万贯。我已经联系了南海的海盗,让他们在半路上拦截商船,抢走货物,再杀了船上的船员,伪造成海难的样子。”

他看着三人,嘴角勾起一抹阴冷的笑容:“只要‘逸品号’出事,李逸就会因‘管理不善,导致商船队覆灭’被问责。到时候,咱们再联合弹劾他‘推广农具不力’‘商船队出事’,两面夹击,就算他有陛下的信任,有百姓的口碑,也难逃一劫!”

赵德昌、王权、柳承业三人眼中瞬间亮起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李逸身败名裂、被陛下罢官的场景。柳承业端起茶杯,说道:“好!就按张大人说的办!咱们分工合作,务必在李逸推广新农具成功之前,将他彻底扳倒!”

“干杯!” 四人碰杯,茶水在杯中晃荡,映着他们阴鸷的脸庞,像四条毒蛇在庆祝即将到来的 “胜利”。

而此时的 “逸品轩”,李逸正忙着筹备新农具的推广事宜。他坐在书房内,面前摊着关中各县的地图,用红笔圈出十个推广点,旁边还标注着每个推广点需要的工匠数量和新农具数量。苏瑶端着一碗刚熬好的银耳羹,走进书房,看到李逸专注的模样,心中隐隐有些不安。

“李公子,你都忙了一下午了,先喝点银耳羹,休息一会儿吧。” 苏瑶将碗放在桌上,轻声说道。

李逸抬起头,笑着接过碗,喝了一口:“多谢你,苏姑娘。等把推广点的事情安排好,我就休息。有了陛下的支持和十万贯专款,咱们的新农具很快就能在关中推广开来,百姓们今年一定能有个好收成。”

苏瑶看着他兴奋的模样,犹豫了片刻,还是说道:“李公子,我总觉得事情不会这么顺利。张柬之他们肯定不会轻易放弃,推广新农具时,若是遇到地主不配合,该怎么办?还有‘逸品号’商船队,下个月就要去天竺了,南海那边不太平,要不要多派些禁军护卫?”

李逸放下碗,握住苏瑶的手,安慰道:“放心吧。地主不配合,咱们可以找愿意尝试的村民,只要新农具能让他们多收成,其他村民自然会跟着用,地主们也会改变态度;‘逸品号’商船队我已经安排了五十名禁军护卫,还配备了弓箭和火炮,海盗不敢轻易靠近。只要咱们坚持做实事,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苏瑶点点头,却仍无法完全放下心来。她了解张柬之的为人,知道他为了扳倒李逸,什么阴狠的手段都做得出来。“你自己也要多加小心,若是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定要跟我说,跟父亲说,不要一个人扛着。”

“我知道。” 李逸笑着点头,将苏瑶揽入怀中,“有你在身边,我什么都不怕。”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书房内,为两人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李逸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 他仿佛看到,关中各县的田野里,村民们用着改良后的新农具,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逸品号” 商船队顺利抵达天竺,带着满满的货物和新的种子、药材返回长安;大唐的百姓们,日子越过越富足,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然而,他并不知道,一场针对他的致命阴谋,已经在南海的海面上和关中的田埂间悄然酝酿。张柬之等人的算计,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正缓缓向他笼罩而来。

晚饭后,李逸陪着苏瑶来到东市的 “惠民碑” 前。此时的 “惠民碑” 旁,还有几位百姓在驻足观看,有的在轻声念着碑文,有的在给孩子讲解李逸抗疫的故事。夕阳的余晖洒在石碑上,“惠民” 二字熠熠生辉,仿佛在提醒着李逸,他肩上的责任有多么沉重。

“苏姑娘,你看。” 李逸指着石碑,轻声说道,“这‘惠民’二字,不仅是百姓对我的认可,更是对我的期望。无论未来遇到多少阻力,我都会坚守初心,为百姓做实事,让这‘惠民’二字,真正刻在每一个大唐百姓的心中。”

苏瑶看着李逸坚定的眼神,心中的担忧渐渐消散了几分。她握住李逸的手,轻声说道:“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帮你一起面对所有的困难。”

两人并肩站在 “惠民碑” 前,望着远处的万家灯火,心中满是坚定。他们知道,未来的路不会平坦,但只要携手同行,坚守初心,就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为大唐的百姓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而此时的南海海面上,几艘海盗船正隐藏在礁石后面,船上的海盗们手持弯刀,眼神凶狠,正等着 “逸品号” 商船队的到来。一场新的风暴,即将在南海的海面上爆发,而这场风暴,不仅关乎 “逸品号” 的命运,更关乎李逸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