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唐朝当财子 > 第206章 破败之境,改造之始

穿越唐朝当财子 第206章 破败之境,改造之始

作者:翅膀上的蜘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07:50:15

永徽八年的初春,江南苏州已褪去寒意,城内主干道旁的柳树抽出新枝,青石板路干净整洁,往来行人脸上满是惬意。可就在距离繁华街区不足三里的城郊,却藏着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 这里便是苏州有名的 “茅草巷” 贫民窟,成片的破旧草房、土坯房挤在泥泞的洼地中,与不远处的繁华形成刺眼对比。

李逸站在茅草巷口,眉头紧紧皱起。此前他在苏州巡查 “逸品粮” 种植情况时,偶然听闻了这片贫民窟的存在,今日特意前来查看。刚踏入巷口,一股混杂着霉味、污水味与腐臭味的气息便扑面而来,让随行的官员忍不住捂住口鼻。狭窄的巷道不足两尺宽,地面满是泥泞与积水,浑浊的污水顺着墙角的沟壑缓缓流淌,里面漂浮着破旧衣物与腐烂的菜叶,几只瘦骨嶙峋的野狗在垃圾堆旁觅食,不时发出呜咽声。

“李大人,这边请,小心脚下。” 当地里正小心翼翼地引路,脚下的木鞋踩在泥泞中,发出 “啪嗒啪嗒” 的声响,“这茅草巷住了三百多户人家,大多是逃难来的流民,日子过得苦啊。”

李逸跟着里正走进巷道深处,目光所及之处,皆是令人心酸的景象:低矮的草房不足五尺高,成年人进出都需弯腰,茅草覆盖的屋顶千疮百孔,几根腐朽的木梁勉强支撑着,仿佛一阵大风就能将房屋吹倒;土坯房的墙面布满裂缝,雨水从裂缝中渗入,在地面形成一个个小水洼;不少人家在房屋旁搭建了临时窝棚,用破布与树枝遮挡风雨,里面蜷缩着老人与孩子。

在一间不足十平米的草房门口,流民王二正蹲在地上修补屋顶的破洞。他穿着一件打满补丁的单衣,冻得瑟瑟发抖,双手布满老茧与冻疮。看到李逸一行人,他连忙放下手中的茅草,局促地站起身,不知所措地搓着双手。

“我们可以进去看看吗?” 李逸轻声问道,语气中满是不忍。

王二连忙点头,侧身让出门口。李逸弯腰走进草房,一股更浓重的霉味扑面而来。草房内没有窗户,光线昏暗,只能勉强看清里面的陈设:地面是潮湿的泥土,铺着一层薄薄的稻草,稻草上放着一张破旧的被褥,散发着异味;房屋角落堆放着几个破碗、一口缺了口的铁锅,还有一些捡来的废品;屋顶的破洞处,挂着十几个大小不一的破碗,显然是用来接漏雨的。

“家里一共五口人,俺爹娘、俺媳妇,还有两个孩子。” 王二局促地解释道,“每到下雨天,屋顶就漏得厉害,俺们只能用破碗接雨,孩子没地方睡觉,只能蜷缩在墙角。” 他指着墙角的两个孩子,孩子穿着单薄的衣服,正睁着大眼睛看着李逸,脸上满是怯意。

李逸走到孩子身边,摸了摸他们的衣服,冰冷的布料让他心中一痛。“平时都喝什么水?吃什么东西?” 他问道。

王二叹了口气,指向巷口的一口老井:“就喝那口井的水,虽然水有点浑,可俺们没钱买干净水。吃的大多是捡来的菜叶、乞讨来的粗粮,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

李逸跟着王二来到老井旁,只见井口布满青苔,井水浑浊不堪,水面漂浮着杂物,散发着淡淡的腥臭味。可即便如此,仍有几位居民提着水桶前来打水,脸上满是无奈。“这井早就被污水污染了,每年夏天都有不少人喝了这水生病,去年俺的小儿子就因为喝了脏水,差点没挺过来。” 王二的声音带着哽咽,“李大人,俺们也想住干净的房子,喝干净的水,可俺们没钱没地,只能在这儿将就着过。”

他握着李逸的手,布满老茧的掌心满是冰凉与无奈,眼中闪烁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却又被现实压得黯淡无光。李逸心中像被针扎了一样,紧紧握住王二的手,郑重地说:“你放心,我一定会想办法改善这里的环境,让大家都能住上干净的房子,喝上干净的水。”

离开茅草巷后,李逸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他知道,这样的贫民窟并非苏州独有,在长安、洛阳、扬州等大城市的边缘,都存在着类似的区域。回到长安后,他立刻派人前往各地调查,半个月后,调查报告送到了他的手中 —— 全国共有大小贫民窟两百余处,居住流民超过十万人,这些流民多是因灾荒、战乱流离失所,只能在城市边缘搭建临时住所,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长安的 “西市巷” 贫民窟,位于西市西侧的洼地中,每逢雨季,洼地便会积水,房屋被浸泡在水中,流民们只能在水中生活;洛阳的 “洛河边” 贫民窟,紧邻洛河,每年汛期都面临被洪水淹没的风险,房屋多次被冲毁,流民们只能反复重建;扬州的 “运河畔” 贫民窟,环境更为恶劣,运河的污水渗入地下,污染了水源,流民们常年饮用污水,瘟疫频发。

“城市改革不能只停留在主干道与繁华街区,若贫民窟不改造,百姓的生活质量便无法真正提升,‘宜居城市’也只是空谈。” 李逸看着调查报告,心中坚定了改造贫民窟的决心。他深知,贫民窟不仅是民生之痛,更是城市之患 —— 恶劣的居住环境容易滋生瘟疫,威胁整个城市的公共卫生安全;流民缺乏稳定的生活来源,容易引发治安问题;而且,贫民窟与城市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不利于大唐的形象。

次日清晨,李逸带着调查报告与自己起草的改造方案,前往皇宫面见李治。在紫宸殿内,他将调查报告呈给李治,又详细描述了在苏州茅草巷看到的景象:“陛下,贫民窟的百姓生活极为艰难,他们住的草房、土坯房随时可能倒塌,喝的是被污染的水,吃的是粗粮野菜,每年都有不少人因瘟疫、饥饿去世。若是再不改造,不仅会影响百姓生活,还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李治看着调查报告中的文字,又听着李逸的描述,眉头渐渐皱起。当李逸将逸品学院工科制作的贫民窟画像呈给他时,他的眼中满是触动 —— 画像上,破旧的草房、泥泞的巷道、面黄肌瘦的流民,每一个细节都令人揪心。“贫民窟百姓生活如此艰难,朕竟不知,是朕疏忽了。” 李治的声音带着愧疚,“李逸,你有什么改造方案,尽管说出来,朝廷定会全力支持。”

“臣恳请朝廷拨款五百万贯,用于全国贫民窟改造工程。” 李逸郑重地说道,“改造分为三步:第一步,拆除破旧的草房、土坯房,清理垃圾与污水,平整土地;第二步,按照‘一户两室一院’的标准,重建砖石民居,配备厨房、厕所,接入城市下水道,确保每户都能住上干净、安全的房子;第三步,让流民参与改造工程,按照工作量给予工钱,工程结束后,为参与改造的流民分配住房,让他们拥有稳定的住所。”

他顿了顿,补充道:“这样做,既能改善流民的生活环境,又能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消除流民隐患;同时,拆除贫民窟后,可在原地建设公园、学堂、集市,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一举多得。”

李治闻言,立刻说道:“五百万贯虽多,但为了百姓的福祉,值得!朕准奏!朕命你为‘贫民窟改造总领’,全权负责改造工程,协调户部、工部、地方官府,务必让流民早日住上干净的房子,过上安稳的生活!”

“臣遵旨!” 李逸恭敬地行礼,心中满是激动。他知道,贫民窟改造工程规模宏大,难度极高,但这是改善民生、巩固大唐根基的重要举措,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要将这项工程推行下去。

圣旨下达后,李逸立刻在长安组建了 “贫民窟改造专班”—— 从户部抽调二十名经验丰富的官员,负责资金调配、物资采购与成本核算;从工部选派五十名资深工匠,负责房屋设计、施工技术指导;从逸品学院调派三十名工科毕业生,负责施工监督、质量验收与数据记录;同时,在全国各州府设立改造分专班,由各州府刺史兼任分专班负责人,确保改造工程在各地同步推进。

改造专班成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制定《贫民窟改造工程实施细则》,明确房屋设计标准、施工流程、质量要求与流民用工制度。细则中规定:“重建的砖石民居,每户面积不低于二十平米,分为两间住房与一个小院,住房高度不低于八尺,墙面厚度不低于一尺,屋顶采用青瓦覆盖,确保坚固耐用;每户配备独立厨房与厕所,厕所接入城市下水道,厨房设置烟囱,避免油烟污染;小院面积不低于十平米,供流民种植蔬菜、晾晒衣物。”

在流民用工方面,细则规定:“凡年满十六周岁、六十周岁以下的流民,均可参与改造工程,每日工钱为五十文,管吃管住;工程结束后,参与施工满三个月的流民,可优先分配住房,不满三个月的流民,按照参与天数给予住房补贴,帮助他们租赁房屋。”

细则制定完成后,李逸派人将其送往各地分专班,并组织工匠与官员进行培训,确保每一个参与改造工程的人都熟悉细则要求。同时,他还派人前往各地贫民窟,向流民宣传改造政策,解答他们的疑问,消除他们的顾虑。

在苏州茅草巷,当里正向流民们宣读改造政策时,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王二激动地抓住里正的手,不敢相信地问道:“里正,您说的是真的?俺们参与施工就能拿工钱,还能分到房子?”

里正笑着点头:“是真的!这是李大人亲自制定的政策,朝廷还拨了五百万贯专款,就是要让大家住上干净的房子。再过半个月,改造工程就开工了,大家赶紧报名吧!”

流民们纷纷围上来报名,脸上满是期待与喜悦。王二第一个报了名,他看着身边的妻子与孩子,眼中重新燃起了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俺一定好好干活,争取早日分到房子,让你们住上干净、暖和的家!”

此时的长安,改造专班的官员与工匠们正忙着调配物资、设计图纸,各地分专班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开工事宜。一场覆盖全国、关乎十万流民生活的贫民窟改造工程,就此拉开序幕。李逸站在皇宫的高处,望着远方的贫民窟方向,心中满是坚定 —— 他要让每一位流民都能住上干净的房子,过上安稳的生活,让大唐的每一座城市,都真正成为宜居之地,让大唐的民生根基,更加稳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