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唐朝当财子 > 第199章 种子补贴,激发热情

穿越唐朝当财子 第199章 种子补贴,激发热情

作者:翅膀上的蜘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07:50:15

永徽四年的初秋,长安皇家科学院农科实验室里,《逸品粮种植手册》的定稿刚送往户部印刷,李逸便马不停蹄地回到府中,挑灯起草一份新的奏疏。烛火摇曳中,他的笔尖在纸上快速滑动,写下的每一个字都围绕着同一个核心 ——“逸品粮” 种子补贴政策。

李逸深知,手册解决了 “怎么种” 的问题,却没解决 “敢不敢种” 的顾虑。玉米、土豆是大唐百姓从未接触过的新作物,农户们不仅要花额外的钱购买种子,还要承担 “种不好就亏本” 的风险。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户,本就家底薄,面对新作物更是犹豫不前。若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即便手册编写得再详尽,“逸品粮” 的推广速度也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在部分地区夭折。

“必须让农户们觉得‘种逸品粮划算、无风险’,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热情。” 李逸放下毛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看着奏疏上的内容,眼中满是笃定。他在奏疏中提出三项核心举措:一是朝廷拨款采购种子,以三成优惠价供应农户;二是对大规模种植的农户给予现金奖励;三是设立种子供应点,确保每个州县的农户都能便捷购种。

次日清晨,李逸带着奏疏前往皇宫。此时的紫宸殿内,李治正与重臣们商议秋收事宜,听闻李逸求见,立刻让人请他进来。当李逸将奏疏呈给李治,详细讲解种子补贴政策的必要性后,李治当场翻阅奏疏,越看越满意。

“你考虑得极为周全!” 李治放下奏疏,语气中满是赞赏,“农户们顾虑新作物,实属常理。朝廷给予补贴,既能减轻他们的负担,又能鼓励他们尝试,一举两得!朕准了!”

他当即下令:“从国库拨银五万贯,由户部统筹,专门用于‘逸品粮’种子的采购与补贴;命户部联合地方官府,在全国各州、县设立‘逸品粮种子供应点’,确保每个州县至少有一处供应点,让农户们不用跑远路就能买到种子;种子原价定为每斤十文钱,农户购买时只需支付七文,朝廷补贴三文,相当于三成优惠;另外,凡种植‘逸品粮’面积超过十亩的农户,待秋收后,凭地方官府出具的验收证明,可到供应点领取两贯钱奖励,种植面积每增加十亩,奖励便增加两贯,上不封顶,就是要鼓励农户们扩大种植!”

圣旨下达的速度远超预期。三日后,户部便联合工部,从江南、西北的试点田调运第一批优质种子 —— 玉米种子两万斤、土豆种子三万斤,同时派人前往各地州府,指导地方官府搭建种子供应点。供应点的选址极为讲究,多设在州县的集市中心或交通要道旁,门口悬挂着醒目的 “逸品粮种子供应点” 木牌,牌上还标注着种子价格与补贴政策,让路过的农户一眼就能看到。

中原豫州的种子供应点,是全国最早建成的一批。供应点设在豫州城的东市旁,一间宽敞的铺面里,货架上整齐地摆放着装满玉米、土豆种子的布袋,每袋种子上都贴着标签,注明 “中原地区专用种”“适合四月播种” 等信息。柜台后,掌柜的手里拿着一本《逸品粮种植手册》,随时准备为农户解答疑问。

供应点开张的第一天,就迎来了一位 “大客户”—— 豫州城郊的农户张大户。张大户家里有五十亩地,世代以种植小麦为生,往年每亩小麦最多产一石五斗,除去上交的赋税,剩下的粮食仅够家人糊口。前几日听闻朝廷推广 “逸品粮”,不仅有补贴,还能拿奖励,他心里便动了念头,今日一早就揣着银子,匆匆赶来供应点。

“掌柜的,给我来五十斤玉米种子、三十斤土豆种子!” 张大户一进门,就大声说道,声音里满是爽快,“我要把家里一半的地都种上‘逸品粮’,要是真像手册上说的那样高产,明年我就把五十亩地全种了!”

掌柜的连忙起身,笑着接过银子,一边给张大户装种子,一边递过一本《逸品粮种植手册》:“张大户,您真是有眼光!这是您要的种子,都是中原地区专用的优质种,发芽率能达到九成以上。这本手册您拿好,翻到‘中原地区’那部分,里面写得清清楚楚,啥时候播种、咋施肥,照着做保准没错!”

他顿了顿,又算起了账:“您买的五十斤玉米种子,原价五百文,补贴后只需三百五十文;三十斤土豆种子,原价三百文,补贴后只需二百一十文,总共才五百六十文,比原价省了两百四十文呢!而且您种了四十亩‘逸品粮’,秋收后凭验收证明,还能领八贯钱奖励,够您买好几石粮食了!”

张大户接过种子与手册,掂量着沉甸甸的布袋,脸上笑开了花:“太好了!省了这么多钱,还有奖励拿,这‘逸品粮’真是种得值!我这就回去翻地,争取明年有个好收成!” 说完,他扛着种子,脚步轻快地走出了供应点,仿佛已经看到了秋收时金黄的玉米与饱满的土豆。

与张大户的爽快不同,岭南广州的农户李大娘,一开始对 “逸品粮” 满是犹豫。李大娘家里只有三亩地,丈夫早逝,她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生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供应点开张时,她曾在门口徘徊过好几次,看着别人买种子,心里既羡慕又担心 —— 羡慕别人能拿到补贴,担心自己种不好新作物,白白浪费了种子钱。

改变李大娘想法的,是邻居王二哥的玉米田。王二哥是广州第一批尝试种植玉米的农户,去年试种了两亩,虽然因为经验不足,亩产只达到了四石,却也比种水稻多了近一倍。今年朝廷推出补贴政策,他又扩种到五亩,如今玉米苗已长到两尺高,绿油油的叶片在风中摇曳,看着就让人欢喜。

这日清晨,李大娘路过王二哥的玉米田,看到王二哥正在田间除草,便忍不住走上前,小声问道:“二哥,这玉米真能高产吗?我也想种,可又怕种不好……”

王二哥直起身,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说:“大妹子,你放心种!去年我种两亩,收了八石玉米,比水稻多收了四石,够家里吃好几个月了!今年朝廷还给补贴,买种子能省不少钱,种好了还有奖励。你家三亩地,种上一亩试试,就算种不好,也亏不了多少;要是种好了,明年再扩种也不迟!”

听了王二哥的话,李大娘终于下定决心。当天下午,她便揣着攒了许久的银子,来到广州的种子供应点。“掌柜的,给我来五斤玉米种子。” 她轻声说道,眼神里带着几分期待,“我先试种一亩,要是长得好,明年我就多种几亩!”

掌柜的见状,连忙热情地接待她,不仅给她装了最好的种子,还特意翻到手册中 “岭南地区种植要点” 那一页,耐心地讲解:“大娘,您家在岭南,种玉米要注意防虫害,播种前记得给种子涂防蛀药剂;还有,一定要在雨季前收获,别让玉米穗发霉。您要是有不懂的地方,随时来供应点问,我们还会派农科学子下乡指导呢!”

李大娘接过种子与手册,紧紧抱在怀里,仿佛抱着的是改变生活的希望。“多谢掌柜的,我一定好好种,争取让两个孩子能多吃几顿饱饭。” 她感激地说道,眼眶微微泛红。

与江南、中原、岭南的农户相比,东北辽阳的农户们,对 “逸品粮” 的接受度要慢上许多。东北百姓世代种植高粱、大豆,对 “外来作物” 有着天然的抵触,尤其是农户赵老铁,更是个出了名的倔脾气,逢人就说:“咱东北的黑土地,只适合种高粱、大豆,那些外来的作物,在咱这儿根本长不好!”

辽阳的州官深知赵老铁在当地农户中的影响力,若是能说服他种植 “逸品粮”,其他农户自然会跟着效仿。于是,州官特意带着两名农科学子,亲自登门拜访赵老铁。

赵老铁家的院子里,晒着刚收获的大豆,他正坐在门槛上,抽着旱烟,看到州官一行人,脸上没有丝毫热情,只是淡淡地说:“州官大人,您要是来劝我种那啥‘逸品粮’,就别费口舌了,我是不会种的。”

州官笑着在他身边坐下,没有直接提种植的事,而是从怀里掏出一叠报表,递给赵老铁:“赵老哥,我不是来劝你种的,就是想让你看看江南、西北的丰收情况。你看,江南苏州的玉米,亩产五石;西北凉州的土豆,亩产六石,比咱东北的高粱,亩产足足多了三倍!”

农科学子也适时补充道:“赵大爷,我们还带来了《逸品粮种植手册》的图文版,您看这上面画的,东北种土豆要选背风向阳的地块,覆盖秸秆提高地温,只要按方法种,肯定能高产。而且朝廷还有补贴,买种子能省三成钱,种十亩土豆,秋收后还能拿两贯钱奖励,够买半年的盐了!”

赵老铁接过报表与手册,低头翻看着。报表上的数据清清楚楚,手册里的插图直观明了,尤其是听到 “两贯钱够买半年的盐” 时,他的眼神明显动了动 —— 东北的盐价高,一家人半年的盐钱可不是小数目。他沉默了许久,终于放下旱烟,缓缓说道:“行,我就试种十亩土豆。要是真能高产,不用你们说,我就给你们宣传;要是种不好,你们可别再来劝我了!”

州官闻言,立刻喜上眉梢:“好!赵老哥,您放心,我们会派农科学子定期上门指导,保证您能种好!”

随着种子补贴政策的推进,地方官府也积极行动起来,组织 “逸品粮种植宣讲会”,邀请农科学子、试点老农深入乡村,现场示范种植技巧。江南苏州的王老汉,作为试点成功的代表,被邻州的官府请去宣讲,成了远近闻名的 “逸品粮代言人”。

在邻州的宣讲会上,王老汉手里拿着一个硕大的玉米棒,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激动地对台下的农户们说:“老少爷们儿,去年我种了十亩玉米,亩产五石,比水稻多了一倍还多!收的玉米,除了家里吃,还卖了不少钱,朝廷给的补贴与奖励,够我给孙子买两身新衣裳了!”

他举起玉米棒,让台下的农户们看得更清楚:“你们看这玉米,颗粒饱满,煮着吃香甜,磨成粉能做馒头、面条,比小麦粉还好吃!今年我把家里二十亩地全种上了玉米,农科学子还经常来指导,肯定能比去年收成更好!你们放心种,这‘逸品粮’,准能让你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台下的农户们看着王老汉手中的玉米棒,听着他的丰收故事,纷纷议论起来:“王大爷种得这么好,咱也试试!”“朝廷给补贴,还有人指导,咱还有啥好怕的?”“明年我也种几亩,争取多收点粮!”

宣讲会结束后,不少农户直接跟着王老汉,前往附近的种子供应点购买种子。一位年轻的农户拿着刚买的种子,兴奋地说:“以前总觉得新作物不靠谱,听了王大爷的话,我才知道‘逸品粮’这么好。明年我种五亩,要是高产,就把家里的地都种上!”

种子补贴政策推行一个月后,户部统计的数据显示,全国已有超过十万户农户购买了 “逸品粮” 种子,种植面积突破百万亩,覆盖了江南、中原、岭南、东北、西北五大区域的大部分州县。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每天都有新的农户走进种子供应点,为自家的田地添置 “新希望”。

长安的李逸,看着户部呈上来的统计报表,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种子补贴政策的成功,不仅让 “逸品粮” 的推广迈出了关键一步,更让大唐百姓看到了过上好日子的希望。未来,随着 “逸品粮” 的丰收,大唐的粮食短缺问题将彻底解决,百姓们的生活也将越来越富裕。

窗外,秋风拂过,带来了田野里玉米成熟的气息。李逸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充满了对明年秋收的期待 —— 他仿佛看到,江南的稻田旁,金黄的玉米穗随风摇曳;中原的平原上,土豆堆成了小山;东北的黑土地里,农户们欢笑着收割;西北的戈壁滩上,绿色的庄稼覆盖了荒凉。那时候,大唐的每一片土地上,都将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每一位百姓的脸上,都将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而这,便是李逸心中最美好的大唐盛世,也是他为之不懈奋斗的终极目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