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唐朝当财子 > 第196章 公共厕所与垃圾处理,长安焕新

永徽三年的十一月,长安下水道改良工程正如火如荼推进,另一项关乎城市环境的改革也同步落地 —— 公共厕所建设与垃圾集中处理。当东市片区的工匠们忙着铺设下水道支管时,西市旁的平康坊内,一座崭新的砖石建筑已初具雏形,这便是长安一百一十座公共厕所中的第一座。

李逸对公共厕所的设计极为细致。每座厕所占地约半亩,采用与下水道相同的青砖砌筑,墙体高达八尺,既保证了**,又能通风散味。厕所内部被分为男女两间,每间都铺设着平整的青石板,地面向墙角倾斜,形成微小的坡度,这样一来,清洁后的污水与日常产生的污物便能顺着坡度流入墙角的暗沟,再通过支管汇入主干道下水道,彻底避免污水淤积。

在厕所外侧,还特意修建了两个洗手池,用陶管从附近的水井引水,常年保持清水流淌。洗手池旁的木牌上,用红色颜料写着 “便后洗手,远离病菌” 八个大字,旁边还画着简单的洗手示意图,方便不识字的百姓理解。厕所门口摆放着两个陶缸,一个装满石灰,一个装满清水,石灰用于消毒,清水则可随时补充到洗手池,由专人负责定期更换。

平康坊的公共厕所刚建成时,百姓们起初还有些犹豫。一位提着菜篮的老妇人站在厕所门口,探头探脑地往里看,小声对身边的邻居说:“这公共厕所看着倒干净,可这么多人用,会不会很快就脏了?” 旁边一位中年男子也附和道:“以前都是找个偏僻角落解决,突然要到这种地方来,还真有点不习惯。”

负责管理这座厕所的保洁员张大叔,见状连忙走上前,笑着解释:“大娘、大哥,您放心,这厕所每天早晚都会清理两次,还会用石灰消毒,保证干净无异味。您看这洗手池,洗完手干干净净的,比在外面方便卫生多了。”

张大叔原本是长安城外的流民,去年家乡遭遇旱灾,庄稼颗粒无收,他便带着家人逃到长安,却一直没有稳定的生计,只能靠乞讨为生。此次李逸从流民中招募保洁员,他第一时间报了名,凭借勤劳踏实的态度顺利入选,负责平康坊、崇业坊与安业坊三座坊的厕所清理工作,每月能拿到两贯钱的工钱,还能在工程结束后分到安置房。

为了做好这份工作,张大叔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到平康坊的厕所,用竹扫帚将地面清扫干净,再用清水冲刷石板,最后撒上一层薄薄的石灰。傍晚收工前,他还要再来一次,将厕所内的污物彻底清理,确保第二天使用时依旧干净。“以前我连住的地方都没有,现在不仅能挣钱养家,还能为长安的干净出份力,真是太感谢李大人了!” 张大叔一边清扫厕所,一边感慨道,脸上满是满足的笑容。

在张大叔与其他保洁员的努力下,长安的公共厕所始终保持着整洁。渐渐地,百姓们开始习惯使用公共厕所,甚至有人特意绕远路,也要到公共厕所方便。“还是公共厕所干净,用完洗手,再也不用担心染上疾病了。” 一位经常来平康坊厕所的书生说道,他还特意写了一首诗,贴在厕所门口,称赞公共厕所 “青砖筑室洁无尘,便后洗手祛病菌”。

与公共厕所同步推进的,还有垃圾集中处理。李逸让人在长安的每条街道旁,每隔五十步就放置一个木质垃圾箱。这些垃圾箱高约三尺,宽两尺,采用耐腐蚀的柏木制成,表面刷着清漆,既防水又耐用。箱子正面贴着用黄纸写的标语 ——“垃圾入箱,长安干净”,字体工整醒目,老远就能看到。

为了确保垃圾及时清运,李逸从官府的马车队中抽调了二十辆马车,每辆马车配备两名车夫,负责一条街道的垃圾清运工作。车夫们每天清晨出发,沿着街道将垃圾箱中的垃圾倒入马车,再将空箱子放回原位,然后赶着马车前往城外的垃圾填埋场。填埋场选在长安城外十里处的一片荒地上,事先挖好了深五尺的大坑,垃圾倒入后,车夫们会在上面覆盖一层薄土,再撒上石灰,防止蚊虫滋生与土壤污染。

然而,垃圾集中处理的推广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许多百姓习惯了随地倾倒垃圾,对新的垃圾处理方式并不适应。西市旁的延寿坊内,就有不少商户将菜叶、果皮随手扔在店铺门口,还有孩童将破旧玩具丢在街道中央,刚放置不久的垃圾箱,里面的垃圾寥寥无几,箱子周围却堆满了杂物。

负责延寿坊宣传工作的女子学堂学员苏玲,看到这种情况,心中有些着急。她与另外两名学员一起,拿着自制的宣传册,挨家挨户地向商户与百姓讲解垃圾入箱的好处。“大叔,您看这街道上的垃圾,一到夏天就会发臭,还会滋生苍蝇蚊子,传播疾病。要是把垃圾倒入木箱,街道干净了,大家也不容易生病,您说是不是?” 苏玲对着一位正在倾倒垃圾的商户说道,语气温柔却坚定。

那商户是个卖肉的屠户,名叫王屠,以前习惯将猪下水随手扔在店门口,听了苏玲的话,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姑娘,俺以前没注意这些,以为倒在门口方便,没想到还会传播疾病。俺这就把垃圾收拾了,以后都倒入木箱。”

为了让更多百姓养成垃圾入箱的习惯,李逸还推出了 “垃圾入箱奖励” 制度。每月底,由户部官员、长安府衙役与各坊的里正组成评审团,对长安一百一十座坊的街道卫生情况进行评选,选出十座 “清洁坊”。被评为 “清洁坊” 的坊,每户百姓都能获得一斤 “逸品粮” 作为奖励,由官府统一发放。

这个奖励制度推出后,百姓们的积极性大幅提高。延寿坊的里正组织坊内的百姓成立了 “卫生监督队”,每天派人在街道上巡逻,提醒大家将垃圾倒入木箱;商户们也互相监督,若是有人随地倾倒垃圾,其他商户会主动上前劝说。王屠还特意在自己的肉铺门口挂了一块 “支持垃圾入箱” 的木牌,每当有顾客来买肉,他都会顺便宣传几句:“以前俺店门口全是垃圾,苍蝇到处飞,顾客都不愿意来;现在把垃圾倒入木箱,街道干净了,来买肉的人也多了,生意比以前好了不少!”

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入箱” 渐渐成为长安百姓的习惯。街道上的垃圾越来越少,原本随处可见的菜叶、果皮与破旧杂物消失不见了,空气中的恶臭也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清新的空气。每到清晨,当阳光洒在干净的街道上,总能看到百姓们悠闲地散步,孩童们在街边嬉戏,商户们打开店门,热情地招呼着顾客,整个都城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这日清晨,李逸带着户部官员,沿着朱雀大街巡查。街道旁的垃圾箱整齐地排列着,里面装满了前一天的垃圾,箱子周围干干净净,没有一丝杂物。不远处,两名车夫正赶着马车,将垃圾箱中的垃圾倒入车中,动作娴熟而迅速。

“李大人,您看这街道,比以前干净多了!” 一位户部官员笑着说道,“以前走在朱雀大街上,总能闻到一股臭味,现在不仅不臭了,还能看到不少百姓在街边赏花聊天,真是大变样啊!”

李逸点了点头,目光落在不远处的公共厕所上。此时,张大叔正拿着扫帚清扫厕所门口的地面,几位百姓正排队等候使用厕所,脸上没有丝毫嫌弃,反而带着自然的神情。看到这一幕,李逸心中满是欣慰 —— 公共厕所与垃圾集中处理,虽然只是城市改革中的小举措,却实实在在地改善了百姓的生活环境,让长安焕发出新的生机。

他走到张大叔身边,问道:“张大叔,现在百姓们使用公共厕所的情况怎么样?清理起来还顺利吗?”

张大叔放下手中的扫帚,笑着回答:“李大人,现在百姓们都愿意来公共厕所,很少有人再随地方便了。清理起来也顺利,每天早晚各一次,撒上石灰后,基本没有异味。您看这洗手池,每天都有不少人用完厕所后洗手,大家的卫生习惯也变好了!”

李逸又走到一位正在洗手的老妇人身边,问道:“大娘,您觉得这公共厕所怎么样?用着方便吗?”

老妇人笑着说:“方便!太方便了!以前俺家孙子总在街边方便,俺说了好多次都没用;现在有了公共厕所,他自己就会来,还会主动洗手。这都是李大人的功劳,让我们能用上这么干净的厕所!”

巡查结束时,已是正午。李逸站在朱雀大街的中心,望着干净整洁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与充满活力的店铺,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公共厕所与垃圾集中处理的成功,让他更加坚定了推进城市改革的决心。接下来,他还要对长安的贫民窟进行改造,让流民们都能住进宽敞明亮的房子;还要在街道旁种植树木,美化城市环境;还要建立城市卫生管理制度,让长安的干净整洁能够长期保持。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长安的街道上,给这座古老的都城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泽。百姓们三三两两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谈论着城市的变化,欢声笑语回荡在都城的每一个角落。李逸知道,长安的焕新,只是一个开始。在不久的将来,这座百万人口的都城,将会成为一座更加干净、更加整洁、更加繁荣、更加宜居的盛世之都,成为大唐最耀眼的明珠,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瞻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